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军

作品数:17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学

主题

  • 12篇翻译
  • 3篇英译
  • 3篇可译
  • 2篇再创造
  • 2篇诗歌翻译
  • 2篇文学
  • 2篇文学翻译
  • 2篇可译度
  • 2篇可译性
  • 1篇得失
  • 1篇多萝西娅
  • 1篇译本
  • 1篇译事
  • 1篇译味
  • 1篇译文
  • 1篇译意
  • 1篇引航
  • 1篇英译本
  • 1篇英语
  • 1篇英语专业

机构

  • 11篇湖北民族大学
  • 5篇重庆大学
  • 2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作者

  • 15篇覃军
  • 2篇向云
  • 2篇黄元军
  • 1篇杜承南
  • 1篇王中心
  • 1篇马大森
  • 1篇王中心

传媒

  • 2篇海外英语
  • 2篇英语研究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文教资料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科教文汇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科教导刊
  • 1篇西安外事学院...
  • 1篇民族翻译
  • 1篇语文学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西思维差异:翻译的另一引航者被引量:9
2009年
对中西思维差异的探究,严复和林语堂等是国人的先驱。时至今日,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中西思维的差异随处可翻阅到。但有条理地总结、分析主要的思维差异,用实例证明差异对翻译的巨大影响并提供可行的转化思路的书论却不多见。从宏观上讲,中西思维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思维结构、思维方法和思维表达。从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入手,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运用典型实例,指明差异带来的影响,并提供在翻译实践中灵活处理的思路。
黄元军覃军
关键词:中西思维翻译
译步留神:汉语公示语英译常见问题分析
2012年
公式语反映了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精神风貌、文化交流和人文环境建设水平。当前公示语的英译存在着诸多问题,注意并采取相应对策有助于提高公示语的翻译水平,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的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
王中心覃军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
目的论在商品说明书翻译中的应用
2011年
商品说明书的功能在于介绍产品、指导消费和扩大销售。本文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目的论入手,结合实例讨论了目的论对商品说明书翻译中交际功能的指导作用和相关的翻译策略。
覃军
关键词:目的论交际功能翻译
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教学反思
2016年
翻译课程是各高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笔者注意到多数高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翻译水平偏低,也有学生反映翻译教学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本文意在找出翻泽教学的困境,并讨论合适的解决办法,以期达到提高翻译教学质量的目的。
覃军
关键词:翻译教程翻译教学
回眸与展望:改革开放30年中国翻译成果论
2009年
文章简要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翻译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理清了中国翻译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指出了中国翻译事业不容乐观的现状,同时也指出翻译图书市场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的低劣之作这种局面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文章分别讨论了翻译的地位问题、译者的培养问题以及译著出版等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与建议。
杜承南覃军
关键词:翻译事业
译文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从不可译到可译的创造策略
2008年
可译性问题向来为译界所关注,由于英汉语言与文化的差异,语言中确有不可译者,但不可译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作为译者,我们既要承认有"不可译"现象,又要千方百计运用诸多创造性翻译变"不可译"为"可译"。创造性翻译不是背离,而是为了更好的忠实于原文,再现原文。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译文从这方面进行了讨论。
覃军向云
关键词:不可译可译创造性翻译
理解:口译过程中的重要前提——吹毛求疵谈“美女翻译”张璐
2012年
理解原语是整个口译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关键而艰难的一步。本文以温总理记者招待会为例,结合理论讨论了理解在口译中的重要性。
覃军
关键词:口译
土家族哭嫁歌英译初探被引量:4
2012年
翻译,是民族文化传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独特的民间文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但哭嫁歌的英译,目前在我国尚属空白,笔者从译介民间文学角度出发,结合实例对土家族哭嫁歌的英译及其策略进行了探讨。
覃军
关键词:民间文学土家族哭嫁歌英译
再创造:提高文学翻译的可译性被引量:6
2007年
翻译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再创造。这点在文学翻译上表现尤为突出。由于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翻译过程中再创造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再创造翻译不但可以以恰当的形式将原作的风格、内涵、思想感情、艺术形象传递给译文读者,同时再创造翻译还可以解决一些文学作品不可译的问题,尽量提高文学作品的可译度,保证文本中的信息得到尽可能完整的传递。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译文对再创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覃军向云
关键词:文学翻译再创造可译度
祖国的恋歌——澳大利亚女诗人多萝西娅·麦凯勒及其国颂诗作《我的祖国》
2012年
多萝西娅.麦凯勒(Dorothea Mackellar,1885~1968),澳大利亚作家,写过小说和诗歌,但以诗作成名。她的那首国颂诗作《我的祖国》(My Country)在澳洲家喻户晓。这首诗和澳大利亚国歌《前进,美丽的澳大利亚》(Advance,Australia Fair)及那首古老神秘的民间歌谣《背着行囊去旅行》(Waltzing Matilda)一样都深受澳洲人民喜爱,成为了最能体现澳大利亚人民热爱祖国的心灵献诗。全诗既有英语诗歌的传统韵律,又有诗风的质朴与自然。读者可从诗作的诵读中深切感受到诗人那颗炽热爱国心的跳动。
覃军马大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