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 作品数:22 被引量:138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基于激励发展实施机制的“多规合一”路径探索——以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为例被引量:3
- 2017年
- 文章首先指出"多规合一"和空间规划实践实施激励机制建设在共识行动、底线保护、空间政策和考核机制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树立"管控+引导"的双向思维、构建"战略+管制+政策"的应对措施,最后结合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多规合一"实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其他"多规合一"和空间规划改革探索提供有益借鉴。
- 姚江春袁媛许宏福
-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广州市生态城市规划探索
- 2017年
- 生态文明战略要求树立底线思维,生态空间划定和管控是保护底线生态资源、控制城市无序蔓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手段。通过梳理2000年以来广州市的生态城市规划历程,发现其按照“结构规划一空间管制一综合治理”的阶段推进,从战略规划明确“山、城、田、海”的生态城市格局,生态专项规划深化落实生态城市框架,到城市总体规划和“三规合一”工作明确重要生态空间管制要求。面对当前生态城市规划的不足,广州积极探索特大城市生态空间的共划与共治,通过建立科学系统的生态评估方法、协同划定生态控制线、构建多层级的生态规划管控体系、加强立法管控和配套政策等方法,将生态空间保护落到实处,为我国特大城市生态空间规划提供借鉴。
- 廖绮晶杨延姚江春何冬华袁媛
-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城市规划生态空间
- 城市更新治理的主体角色:"管理型"与"服务型"--来自广佛存量建设用地更新模式的对比研究
- 在我国现行政体结构下,城市更新治理的核心是通过政府放权让利,推动存量建设用地土地产权交易。其制度设计受"政府-市场-社会"关系格局影响,三者因不同的博弈地位,形成了两种城市更新治理模式,一是政府相对"集权"的"管理型"治...
- 袁媛
- 关键词:服务型
- 广州市11号环线沿线规划土地利用优化策略被引量:1
- 2010年
- 轨道交通环线利于促进城市副中心的形成,这一作用需通过沿线土地利用布局实现。对广州市11号环线建设与土地利用互动、整合区域功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从引导城市副中心发展、优化站点周边圈层式土地利用布局两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站点地区可达性、促进站点之内圈层商业功能强化、外圈层功能复合化的优化策略。
- 何冬华袁媛
- 轨道交通环线沿线的土地利用空间特征分析--以广州市轨道交通11号环线为例被引量:15
- 2010年
- 轨道交通环线往往与城市其他轨道交通线共同形成"环线加放射线"的结构,环线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的影响发挥特有的作用。以广州轨道交通11号环线为例,研究在其导向下,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功能分区以及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等三个层面的空间特征,认为轨道交通环线引导开发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构建城市中心体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实现区段空间资源整合过程中具有"催化剂"作用;在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中具有引导作用。
- 何冬华袁媛
- 关键词:轨道交通
-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布局特征——以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被引量:11
- 2011年
- 轨道交通站点根据其所处区位、周边土地利用情况、现状开发分异的不同,往往与城市开发活动具有不同的结合方式,并对城市空间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可分为适应及引导两种类型。以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站点为例,在对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及开发活动分异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归纳适应及引导型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布局的特征,为指导周边土地利用优化提供依据。
- 崔昆仑周岱霖袁媛杨箐丛何冬华
- 关键词:轨道交通站点土地利用特征
- 珠三角绿道建设误区及规划对策被引量:14
- 2010年
- 本文在辨析绿道基本概念和分析珠三角各地绿道建设误区的基础上,通过对绿道误区产生原因的反思,从规划原则确定、绿道选线、绿廊控制和服务设施配置等规划设计层面提出防止误区产生的对策。
- 方正兴朱江袁媛邱杰华彭青
- 关键词:珠三角绿道
- 组团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利用模式——以台州市为例被引量:10
- 2013年
- 组团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布局往往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其在轨道交通沿线会形成"串珠式"的土地利用格局,在站点周边将形成向站点集聚的圈层结构。为促进组团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组团的功能复合与联系,建议强化轨道交通沿线组团的功能异质性与互补性,促进枢纽站点与组团的结合,通过"极化串珠"的轨道交通沿线模式促进沿线循环组团的形成,并通过站点周边"均化圈层"模式的构建,整合组团内及组团间的空间组织,促进组团客流培育及优化客流。
- 袁媛
- 关键词:组团城市轨道交通
-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内容的“取”与“舍”——基于国家、部委对市县空间规划编制要求的分析被引量:20
- 2019年
- 在我国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空间规划作为开展空间治理的重要平台与工具,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央先后启动了几轮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均围绕空间规划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文章结合国家、部委对市县空间规划的编制要求,通过分析改革进程中各阶段空间规划试点成果内容与技术路线的差别、共同点与适用性,发现规划试点成果的部分核心内容与规划方法有逐步趋同的特征,部分探索在实践中被证明适用性不强。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新一轮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点内容,以期为未来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 袁媛何冬华
- 佛山市南海区在广佛同城化中的应对策略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珠三角地区发展导向的转变及广佛同城化的实质性推进,赋予了处于广佛核心位置的南海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传统的"六个轮子一起转"的南海模式难以继续推动南海区的高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南海区需要"携同广佛,融入区域",从空间发展、功能维育、产业经济、城乡统筹等方面着手,重新选择并找准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着力打造"都市南海、创新南海、殷实南海、宜居南海",以顺应广佛同城化发展的趋势。
- 何冬华袁媛杨箐丛周岱霖
- 关键词:南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