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玉芬

作品数:14 被引量:138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疗效
  • 5篇老年
  • 3篇临床疗效
  • 2篇动脉
  • 2篇血清
  • 2篇睡眠
  • 2篇睡眠障碍
  • 2篇卒中
  • 2篇疗法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卒中
  • 2篇颈动脉
  • 2篇梗死
  • 1篇胆固醇
  • 1篇胆碱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粥样斑块

机构

  • 14篇北京市和平里...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14篇蔡玉芬
  • 6篇李艳彬
  • 4篇马海英
  • 3篇马金辉
  • 2篇李博
  • 2篇马金辉
  • 2篇季静
  • 1篇李海霞
  • 1篇赵岩松
  • 1篇史大卓
  • 1篇宋然

传媒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05
  • 2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扶正缓攻法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发病与遗传、感染、环境等因素有关。除关节最终致畸外,还可导致多系统受累,影响自然寿命及生活质量。我国发病率约0.3%,女性多于男性。早期症状为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活动障碍及发僵,长久不愈的晚期症状为关节畸形。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囊滑膜细胞增生,炎症细胞浸润,滑膜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的侵蚀和破坏。
李艳彬赵岩松蔡玉芬
关键词: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分析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细胞增生攻法扶正
中药药枕联合西药对老年脑梗死伴发焦虑失眠患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分析中药药枕联合西药对老年脑梗死伴发焦虑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伴发焦虑失眠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脑梗死、焦虑失眠的常规对症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药枕外用,对照组给予普通枕头,连续使用8周。比较分析2组治疗前后焦虑状态、睡眠质量以及神经功能损伤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焦虑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联合组每晚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明显升高,觉醒次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明显减少,入睡潜伏时间明显提高,且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伴发焦虑失眠患者中药药枕联合西医可有效改善焦虑、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季静蔡玉芬董娟
关键词:脑梗死焦虑入睡和睡眠障碍药枕
史大卓教授辨治原发性高血压经验被引量:7
2018年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以体循环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心脑血管事件相关的死亡率约占全球总死亡率的30%,其中约有50%的心血管事件和卒中事件都是由原发性高血压直接引起[23]。
马金辉蔡玉芬宋然史大卓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眩晕头痛
颈动脉硬化与血脂异常关系探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分析探讨颈动脉硬化患者临床期血脂异常情况,为颈动脉硬化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50~80岁的颈动脉硬化患者42例,男20、女22例,编为颈动脉硬化组;随机选取50~80岁的非颈动脉硬化患者22例为对照组,男8例、女14例,进行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检测.结果颈动脉硬化组中血脂异常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0.01,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内男、女患者发病情况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动脉硬化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高血脂是颈动脉斑块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马海英蔡玉芬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血脂异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关系探讨
2004年
马海英蔡玉芬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斑块脑梗死
尼麦角林治疗慢性脑部机能不足症候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分析探讨尼麦角林治疗慢性脑部机能不足症候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45岁至78岁慢性脑部机能不足症候群患者124例(以头痛症状为主),其中58例(男26例,女32例)编为尼麦角林治疗组,其中29例为日口服一次,另29例为日口服2次;其他66例编为茴拉西坦治疗组,对比2组患者服药1周后头痛症状缓解情况.结果(1)尼麦角林治疗组与茴拉西坦治疗组比较,P<0.01,头痛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茴拉西坦治疗组;(2)尼麦角林组内男、女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P>0.05,元显著性差异;(3)尼麦角林日口服1次与2次对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4)尼麦角林组患者副作用少.结论尼麦角林治疗慢性脑部机能不足症候群较茴拉西坦疗效显著,服药方便,且副作用少.
马海英蔡玉芬
关键词:尼麦角林疗效
丁苯酞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MCI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丁苯酞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胞二磷胆碱与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丁苯酞组加用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P300电位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1、3月后Moc A评分较治疗前增高,丁苯酞组较对照组相比评分提高更显著(P<0.05)。丁苯酞组治疗后P300电位潜伏期及波幅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潜伏期及波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丁苯酞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MCI,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脑电活动。
蔡玉芬马金辉李艳彬
关键词:丁苯酞胞二磷胆碱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预后
老年冠心病病人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病人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冠心病病人121例为观察组,依据认知功能水平分为认知正常组与轻度认知障碍组,另外选取同期体检老年人群116名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sTFR水平,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sTFR水平、MoCA单项及总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轻度认知障碍组血清sTFR水平较认知正常组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sTFR水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sTFR诊断冠心病病人轻度认知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2,截断值为3.08 mg/L,敏感度为90.10%,特异度为71.40%。结论铁代谢指标sTFR在老年冠心病病人血清中呈低表达,与老年冠心病病人的认知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可为临床老年冠心病病人认知功能受损状况的评估提供参考。
李海霞蔡玉芬马金辉
关键词:冠心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老年
维生素D、5-HT、BDNF及NE在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变化及与抑郁病情的关系被引量:30
2018年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变化及与患者抑郁病情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确诊的PSD患者80例(PSD组)、卒中后未并发抑郁症的患者8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25-羟维生素D、5-HT、BDNF、NE水平,并分析PS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5-HT、BDNF、NE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关系。结果 PSD组的血清25-羟维生素D、5-HT、BDNF、N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PSD组患者的HAMD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轻度组、中度组PSD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5-HT、BDNF、NE水平均显著高于重度组(P <0. 05);轻度组PSD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5-HT、BDNF、NE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组患者(P <0. 05); PSD患者的HAMD评分与血清25-羟维生素D、5-HT、BDNF、NE水平均呈负相关(P <0. 05)。结论 PSD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5-HT、BDNF、NE水平较卒中后未发生抑郁的患者降低,并且与抑郁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李艳彬蔡玉芬李博
氟西汀治疗脑梗塞伴抑郁症30例
2005年
目的:探讨氟西汀(百忧解)对脑梗塞伴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以证明脑梗塞患者的部分症状为抑郁症所致。方法:随机选择脑梗塞患者70例,经Zung量表筛查,诊断伴抑郁症者(积分≥40分)48例,分为两组。氟西汀治疗组(30例)给予氟西汀(20mg,1次/d)及常规活血、抗凝治疗,心理治疗组(18例)由专门人员进行心理指导和生活方式干预,均观察6周。结果:氟西汀治疗后患者Zung量表评分比治疗前有非常显著的下降(P<0.0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单用心理治疗。结论:抗抑郁治疗有助于脑梗塞伴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马海英蔡玉芬
关键词:氟西汀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