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艳丽
- 作品数:15 被引量:128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中药针灸综合方案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中药针灸综合方案的效果。方法 362例于2019年1月—2020年4月入住我院的AECOPD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个组,其中对照组184例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178例则均基于此同时加用肺胀饮1号和针灸、低频等中医综合治疗,并进行诱发呼吸训练等。根据病情轻重将每组患者分成重度、中度、轻度三个等级,将其疗程分别设为14 d、10 d、7 d,对两个小组患者治疗前1 d进行观察,治疗第1至3 d每天对其主要临床症状等观察并做记录,在用药7 d、10 d、14 d后对两个小组的有效率、临床改善状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在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均相对较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炎症指标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小板升高的幅度相对较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基础治疗联合中药针灸综合治疗的疗效优于西医常规基础治疗。
- 王中超李风雷蒋艳丽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药综合治疗针灸
-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研究述评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研究进展情况。方法:通过对近10 a来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s of COPD,AECOPD)期呼吸衰竭的中医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分析。结果:目前AECOPD呼吸衰竭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诊断标准及治疗等方面尚不规范,临床研究设计方法有待进一步加强,疗效评价指标及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故应着眼于病机规律、证候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临床理论设计水平,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提供高级别的临床证据,为中医药临床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论:中医药治疗AECOPD期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较好,并为AECOPD期呼吸衰竭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依据。
- 蒋艳丽王海峰李建生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中医药疗法针灸疗法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路径建立若干关键问题思考被引量:5
- 2012年
- 临床路径具有规范医疗行为,降低成本,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随着临床路径的推广,中医诊疗路径亦逐渐建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临床路径建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①按照疾病轻重缓急分别制定;②辨证论治与临床路径实施规范化的协调;③实施结果的评估与评价。加强对中医诊断指标体系及疗效评价指标的研究,提高临床证据质量与级别是建立临床路径的关键。
- 杨小静王海峰李素云余学庆高娴蒋艳丽李建生
- 关键词:病证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纤维化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研究在肺纤维化的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的104例肺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步行6 min距离、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气急、干咳、肺部湿啰音、呼吸困难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纤维化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且安全性好。
- 王中超蒋艳丽
- 关键词:肺纤维化症状评分肺部功能
- 《内经》养生理论在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21年
- 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常会遗留一系列不适症状,如胸闷心慌、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肌肉萎缩及抑郁等。为促进出院患者尽快恢复身心健康,防止疾病复发,在现有新冠肺炎相关诊疗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内经》养生思想,笔者从医患配合、饮食、导引、情志等方面提出了对出院患者康复治疗的指导建议。
- 蒋艳丽周淼
- 关键词:《内经》养生康复治疗
- 从表里双解论治间质性肺疾病
- 2023年
- “表里”是反映疾病病变部位外内浅深的两个纲领,是指导临床用药重要准则。对疾病表里病机的准确辨证,对中医学防治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中医学者对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法均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但大都从“里证”或脏腑层面进行论述,往往忽视了由“表”致“里”的病机,治疗上多采用补肺益肾、化痰祛瘀等治法,较少从“表”和“里”两个方面同时论治。笔者基于《素问·痹论篇》之“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结合中医学审因论治、标本兼治原则及表里双解治法,提出“内外受邪,肺气郁滞”是间质性肺疾病基本病因,“表里同病,肺不散津”致肺焦叶损是间质性肺疾病基本病机,“表里双解”是间质性肺疾病基本治则。表里双解治法能有效改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减缓或逆转纤维化进程,为中医药防治间质性肺疾病提供借鉴。
- 方晓君周淼刘子瑞刘江涛蒋艳丽
- 关键词:表里双解间质性肺疾病标本兼治病因病机分型论治
- 半夏白术天麻汤佐治中风急性期48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佐治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9年2月—2020年5月项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中风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6例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48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以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流速(Vm)、峰流速(Vp)、峰流速对称性差值(DVp)水平]、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经治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1%(34/46)(P<0.05);研究组患侧MCA的Vm、Vp水平高于对照组,DV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I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佐治中风急性期患者,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炎症反应,进而提高疗效。
- 杨辉王中超蒋艳丽
-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积分脑血流动力学炎性因子
- 培土生金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观察培土生金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COPD稳定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培土生金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显著降低、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延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健康满意度、疗效满意度等水平均明显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急性加重次数(0.52±0.34)次,低于对照组的(1.02±0.6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土生金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可以有效改善COPD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延长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呼吸困难及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次数。
- 蒋艳丽周淼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培土生金法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肺结节常见证候诊断依据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初步确立肺结节常见证候诊断依据。[方法]基于746份肺结节临床资料,采用关联规则结合贝叶斯网络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肺结节常见证候中关联较强的症状群及其对该证候诊断的贡献度。[结果]各常见证候关系密切的症状群及其对证候的贡献度分别为:1)肺气虚证:乏力&神疲(0.22);2)肺脾气虚证:咳嗽&痰色白(0.27)、咳嗽&气短(0.19)、舌苔白腻&舌质淡(0.57)、舌质淡&脉细弱(0.36)、乏力&纳呆(0.14);3)痰浊阻肺证:咳嗽&痰色白(0.32)、胸闷&气短(0.19)。瘀阻肺络证尚未得到关系密切的症状群。[结论]基于症状群对常见证候的贡献度,初步确立诊断条件与依据,可为肺结节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对瘀阻肺络证有贡献度的症状群有待进一步研究。
- 孙雪鸽赵虎雷焦莉周淼王中超黄艳蒋艳丽刘元元李建生
- 关键词:肺结节常见证候症状贡献度
- 中医综合肺康复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30例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肺康复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康复治疗:①穴位敷贴;②双足三里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③呼吸导引操;④加味人参补肺汤(人参、黄芪、枸杞子、山茱萸、五味子、淫羊藿、浙贝母、紫苏子、赤芍、地龙、陈皮、炙甘草)口服,1剂/d,水煎400 mL,200 mL/袋,于早晚餐后30 min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18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临床控制10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66.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咳痰、喘息、胸闷积分和总积分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2个月、3个月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6 min步行试验、CAT问卷、呼吸困难指数治疗前与治疗各阶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各阶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有一定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V1%、FEV1/FVC%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肺康复联合西药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运动能力增加。
- 赵栋梁黄艳李风雷焦莉何延忠蒋艳丽周淼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穴位敷贴水针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