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静逊
- 作品数:16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7月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11例,TNM分期Ⅱ期6例、Ⅲ。期2例、Ⅲ。期1例、Ⅳ期2例,腹腔镜下行胃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于剑突下约6cm长切口施行胃切除,并行消化道重建。结果11例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2例,近端胃切除术1例,远端胃切除术7例,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用时:全胃切除术350min,近端胃切除术320min,远端胃切除术266min。平均清扫淋巴结21.3(11—38)枚,切缘长度5.6(4.0—9.6)cm。术后患者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72(36—110)h,下床活动时间59(26—86)h,进流食时间76(48~116)h。无一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经腹腔镜行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安全、可行,与开腹手术的根治效果相当,近期效果良好,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董剑宏董静逊黄庆兴张万红高泽峰
-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镜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 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46例临床分析与体会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可切除性的临床分析研究。方法对2004年2月~2007年2月我院收治的46例原发性肝癌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40例患者被认为有切除机会,其中44例经剖腹探查证实可行根治性手术,2例患者因肿瘤侵犯门静脉仅可行姑息手术。术后随访1~5年,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4%、33.7%、22.8%。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肝癌最为有效的方法。
- 辛海荣高泽锋董静逊
- 关键词:肝癌手术治疗
- 肝门部胆管癌42例诊断与治疗
- 2004年
-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9a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 4 2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 4 2例手术切除 2 6例 ,切除率 6 1.9% ,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 5 7.7%。根治性切除患者平均生存期为 2 7个月 ,5a生存率 2 0 % ,姑息性切除患者平均生存期 13个月 ,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结论 :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术前状况并提高手术者的操作技巧 ,可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 ,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病死率 ,改善预后。
- 李钧王俊田李华田高泽峰董静逊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影像学诊断胆道引流术
- 进展期胃癌清扫第12b组、第12p组及第13组淋巴结的意义被引量:2
- 2009年
- 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手术方式目前在国内尚未统一,多数学者参考日本胃癌协会制定的《胃癌处理公约》,目前为13版,手术方式以D2为主。但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部分难以切除的Ⅲ站淋巴结(D2手术切除范围之外)尽管转移率并不高,但在远期胃癌致死因素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在此探讨其转移率及清除手术的必要性。
- 辛海荣段伟宏董静逊高泽锋
-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手术方式手术切除范围致死因素转移率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状况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发生、预防及处理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1985年7月至2002年12月期间我院106例施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共发生并发症37例(34.91%),其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9.81%(21/106),死亡11例(10.38%)。术前总胆红素>342μmol/L组与总胆红素≤342μmol/L组相比,总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出现并发症或死亡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0.05)。结论PD近年来的安全性和可切除性已明显提高,但需要有良好的技术、精细的操作、手术经验及围手术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 翟刚李强董静逊杨君
- 关键词:胰腺外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变异易位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PVT1(lncRNA PVT1)在胃癌(G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首先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196例GC组织中lncRNA PVT1表达, 采用χ^(2)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关系。利用t检验分析26例GC组织中微小RNA(miR)-30a-3p表达;然后对具有随访资料的182例GC患者, 进行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结果 RT-qPCR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中lncRNA PVT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33±0.15比0.28±0.13, t=3.746, P<0.01)。lncRNA PVT1表达水平与GC肿瘤大小(χ^(2)=8.610, P<0.01)、癌组织分化程度(χ^(2)=4.927, P<0.05)、浸润深度(χ^(2)=5.940, P<0.05)、pTNM分期(χ^(2)=4.675, P<0.05)及淋巴结转移(χ^(2)=4.712, P<0.05)呈现显著相关性。而GC组织中miR-30a-3p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210±0.156比0.302±0.177, t=2.378, P<0.05)。生存分析显示:lncRNA PVT1高表达组患者总生存期(OS)明显短于低表达组[风险比(HR)=1.746, 95%可信区间(CI):1.154~2.642, P<0.01]。结论 lncRNA PVT1在GC组织中存在表达上调, miR-30a-3p在GC组织中表达下调, lncRNA PVT1的表达水平与G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明显相关, 并且与GC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
- 陈文亮董静逊白子豪王欢欢郝金锦陈凛
- 关键词:胃癌微小RNA
- 胰腺癌血管新生的意义及其与dThdpase、p53表达的相关性
- 马晋峰王俊田崔慧林段伟宏董静逊阎敬华
- 该项目属于临床医学普通外科和肿瘤学领域。该项目应用免疫组化法、TUNEL法和统计学分析,对不同类型、不同病理阶段的人胰腺肿瘤组织中的血管生成因子dThdPase、p53蛋白、c-kit蛋白、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
- 关键词:
- 关键词:胰腺癌肿瘤治疗
-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在3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部癌、胆总管下段癌等恶性肿瘤的常用术式。由于该技术复杂,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术后患者往往合并有贫血,低蛋白血症,胃肠、肝肾功能等障碍,所以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 辛海荣高泽锋闫志峰李钧马晋峰董静逊王俊田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营养支持围手术期胆总管下段癌术后并发症低蛋白血症
- 胃肠道间质瘤32例临床诊治体会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04年3月至2010年3月间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32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32例均经手术治疗。病理诊断良性8例(25%),交界性7例(21.8%),恶性17例(53.2%)。CD117阳性31例(96.9%),CD34阳性27例(84.4%)。随访时间5个月至5年,8例出现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5例死亡。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在中老年好发,以便血、腹痛和腹部不适、腹部包块表现为主。病理形态学检查是确诊间质瘤的唯一方法。治疗以手术为主,对无法切除或有肿瘤残余及术后复发的患者可应用甲磺酸伊马提尼(格列卫)进行治疗。
- 董静逊董剑宏冯许刚辛海荣高泽锋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间叶性肿瘤
- 胃肠道间质瘤32例临床诊治分析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方法: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普外科及陕西省肿瘤医院2003年3月至2009年3月间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32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结果:32例均经手术治疗。...
- 董静逊冯许刚郭学文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手术治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