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油田
  • 1篇导流能力
  • 1篇低浓度
  • 1篇低压
  • 1篇压裂
  • 1篇压裂工艺
  • 1篇压裂液
  • 1篇盐岩
  • 1篇油藏
  • 1篇原油
  • 1篇支撑剂
  • 1篇中高温
  • 1篇山岩
  • 1篇酸压
  • 1篇塔河油田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碳酸盐岩
  • 1篇碳酸盐岩气藏
  • 1篇气藏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4篇董涛
  • 3篇马新仿
  • 3篇张劲
  • 3篇张士诚
  • 1篇王伯军
  • 1篇牟善波
  • 1篇王雷
  • 1篇李荆
  • 1篇陈国标
  • 1篇庄照锋
  • 1篇赵贤
  • 1篇潘林华
  • 1篇陈光杰
  • 1篇李林地
  • 1篇高进

传媒

  • 1篇油田化学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塔河油田变质岩及火山岩油藏储层改造可行性研究
按照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梯次勘探序列的战略要求及国内勘探开发形势的日益严峻形势,由常规油气藏向复杂岩性油气藏转变势在必行。塔河油田在变质岩及火山岩地层发现油气,由于储层埋藏深、储集渗流空间复杂,开采难度大,油田对变质岩储层的...
董涛
关键词:裂缝性油藏储层改造技术
低压碳酸盐岩气藏泡沫助排剂的研究与应用
2008年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碳酸盐岩气藏低渗、低压,缝洞发育以及酸压后残酸返排率低、周期长等问题,室内开发了高效泡沫助排剂,在残酸中泡沫质量达75%以上,半衰期大于7.0min,且与其它酸液添加剂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可使残酸体系的表面张力降为21.5mN/m以下,减小残酸在储层中的渗流阻力。现场1口井两个层试验表明,助排效果比较好。
董涛张士诚张劲马新仿陈国标高进
关键词:酸压
碳酸盐岩水力压裂机理的室内研究
张士诚张劲马新仿李林地王伯军王雷潘林华牟善波董涛
(1)裂缝起裂机理研究: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进行了裸眼完井和套管完井的起裂机理分析,对基质孔隙型地层和非均质地层分别进行了研究,对不同厚度的碳酸盐岩地层裸眼起裂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分析了多裂缝的主要特征和减少多...
关键词:
关键词:支撑剂
中高温低浓度压裂液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7
2007年
简介了国外近期降低水基压裂液中植物胶类增稠剂浓度的三种技术:Nimerick等人的pH缓冲体系;锆交联羧甲基瓜尔胶压裂液;更高分子量的精加工瓜尔胶PEG硼交联压裂液。针对中原油田研发了90~140℃中高温低浓度HPG硼交联压裂液。在压裂液设计中采用浓度优化和泵注浓度由高到低变化两条原理,黏度低限为:在地层温度和1701/s连续剪切90min后前置液黏度≥150mPa·s。携砂液黏度≥100mPa·s。用0.45~0.90mm的陶粒和压裂液破胶液测试,HPG浓度由0.5%减至0.4%时,15h后的导流能力提高11.3%。得到了如下基本配方(HPG/有机硼交联剂/NaOH)。用于90~120℃的前置液:0.35%/10.35%/10.08%,携砂液:0.25%~0.30%/0.30%/0.08%;用于120~140℃的前置液:0.40%/0.45%/10.10%。携砂液:0.30%~0.35%/10.35%/10.10%。2002-2005年,该低浓度压裂液在中原油田应用于超过40井次的压裂,仅4井次未完成顶替。介绍了地温92℃和134.8℃的各一口油井的压裂工艺和良好效果。图6表1参6。
庄照锋张士诚张劲马新仿董涛陈光杰李荆赵贤
关键词:导流能力压裂工艺中原油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