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敏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正畸固定矫治中影响牙面颜色因素的体外研究
- 目的:研究固定矫治直接粘结技术中酸蚀处理、粘结剂、托槽等因素对牙面颜色的影响;比较不同粘结系统及外源性着色在托槽去除后不同时间对牙面颜色的影响。方法:(1)收集新鲜离体前磨牙100颗,按随机原则分为5组,分别是:A组:牙...
- 董敏
- 关键词:正畸固定矫治
- 文献传递
- 尖牙受力后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通过分析上颌尖牙受不同作用力后龈沟液(GCF)中的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间接了解牙齿受机械力作用后牙周组织改建的生化反应过程。方法:选择28例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分别对其右侧上颌尖牙施加50 g、100 g、150 g、250 g的远中移动初始力,左侧上颌尖牙不加力为对照组。分别在加力前、加力后24 h、48 h、72 h、7 d、14 d、21 d和28 d时收集尖牙近、远中龈沟内GCF,并检测ALP含量。结果:不同时间点、不同力值下GCF中ALP水平变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牙齿近远中侧GCF中ALP水平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CF中ALP的水平与正畸力大小及力的持续时间密切相关;GCF中ALP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分析临床正畸加力大小是否合适的参考指标之一。
- 董敏许潾于林晨欢卢友光
- 关键词:龈沟液碱性磷酸酶正畸力牙齿移动
- 不同正畸力对上颌尖牙移动速率影响的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通过测量上颌尖牙在不同时间内不同正畸力值作用下牙齿移动的距离,探索牙齿移动和最适力的关系。方法:选取32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依组别分别对其上颌右侧的尖牙给予50、100、150、250g的远中移动的初始力。对侧尖牙不加力,为对照组。测量不同时间内全部样本左右侧尖牙移动的距离。结果:尖牙受力后不同时间内牙齿移动速率不同,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力值作用下的各组牙齿移动速率也不同(P<0.01),二者有交互作用。结论:对于上颌尖牙,当正畸加载力小于100g时,移动速率随着力值的增大而不断增加。但当超过100g后,随着力值的增加,牙齿移动速率增加不明显。
- 冯岩董敏许潾于
- 关键词:正畸牙齿移动速率力值
- 正畸固定矫治中影响牙面颜色的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 :研究托槽直接黏结技术中酸蚀牙面、树脂黏结剂、托槽及黏结剂去除过程等因素对牙面颜色的影响。方法:取新鲜离体前磨牙100颗,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酸蚀组、黏结剂组、酸蚀+黏结剂组和酸蚀+黏结剂+金属托槽组。实验前、实验后7、30d时,使用电脑比色仪测量牙面颜色的L*、a*和b*值,计算实验前、后的△E*值。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 d时间点,各实验组较对照组ΔE*值显著增加,酸蚀+黏结剂+金属托槽组和酸蚀组ΔE值均>3.3,即出现临床可识别的变化,但2组间无显著差异;30 d时间点,ΔE*值酸蚀+黏结剂+托槽组>酸蚀组和酸蚀+黏结剂组>黏结剂组>空白对照组,所有处理组△E*均>3.3。结论:固定矫治过程中,牙面酸蚀处理和长时间配戴矫治器的托槽腐蚀,是导致牙面颜色改变的重要因素。黏结剂去除过程造成的牙面损伤,也会影响牙面颜色。
- 许潾于董敏卢友光雷浪
- 关键词:酸蚀黏结托槽
- 树脂粘结剂和树脂改良玻璃离子粘结托槽后对釉质颜色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比较在粘结托槽前后,树脂粘结剂和树脂改良玻璃离子粘结剂对牙面颜色的影响。方法:60颗新鲜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树脂粘结剂组和树脂改良玻璃离子组。在粘结托槽前、去托槽后和茶溶液着色后3个时间点,采用松风电脑比色仪测取牙面的L*、a*和b*值,计算牙面粘结托槽前后和着色处理前后的△E*值以评估牙面颜色的变化。结果:托槽粘结前后的△E*值,树脂粘结剂组(3.18±0.27)与玻璃离子组(3.17±0.64)显著高于对照组(1.89±0.16)(P<0.05);着色处理前后对比的△E*值,树脂组和玻璃离子组发生临床可识别的颜色变化,△E*分别为(4.25±0.51)和(4.60±0.52),显著大于对照组(2.43±0.24)(P<0.05);两种粘结剂之间在托槽粘结前后和着色处理前后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粘结系统与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结系统均会影响牙面颜色,导致牙面易着色,但二者对牙面颜色影响无显著差异。
- 雷浪董敏许潾于卢友光
- 关键词:粘结剂树脂玻璃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