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作仁
- 作品数:170 被引量:51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厅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PTEN、VEGF、FLT1基因在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TE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VEGFR1)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50例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0例缓解期AML,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10例CML急变期(CML-BC)患者和10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MNCs)中PTEN、VEGF、FLT1 mRNA的表达。结果:初治AML患者PTEN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缓解组AML和正常对照组,CML-BC患者PTEN mRNA表达水平低于CML-CP患者,在AML初治白血病中PTEN mRNA与VEGF和FLT1 mRNA表达负相关,PTEN低表达、VEGF和FLT1高表达与AML缓解率及髓外浸润相关。结论:髓系白血病患者中低表达PTEN基因,高表达VEGF及FLT1基因,并与白血病预后不良及髓外浸润密切相关,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白血病的发病。
- 成志勇牛志云李琳魏占惠魏玉涛董作仁潘崚
- 关键词:PTEN基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髓系白血病
-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SHIP1基因的表达变化及机制探讨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观察SHIP1基因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并通过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封闭K562细胞株BCR-ABL基因的表达,探讨BCR-ABL基因表达对SHIP1基因的影响。方法应用RQ-PCR方法检测CML患者骨髓、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及白血病细胞株K562中SHIP1基因表达的差异。另取K562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干扰成分);非特异性siRNA处理组(加非特异性siRNA);特异性siRNA处理组(加入特异性siRNA封闭BCR/ABL融合基因),应用RQ-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3组中BCR/ABL、SHIP1基因的mRNA及其相应蛋白P210(BCR/ABL编码)、P145(SHIP1基因编码)的表达,并比较各组中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CML患者骨髓白细胞和K562细胞中SHIP1基因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人的外周血白细胞。特异性siRNA处理组中BCR-ABL基因mRNA和P210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SHIP1基因mRNA和P145蛋白表达水平随BCR-ABL表达下降而增加;非特异性siRNA处理组与空白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CML患者SHIP1基因的表达低于正常人;特异性siRNA能够抑制BCR-ABL基因的表达;BCR-ABL基因能抑制SHIP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
- 刘小军罗建民杨琳温树鹏姚丽杜行严杨敬慈董作仁
- 关键词:BCR/ABL基因
- 基因扩增技术检测急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
- 1993年
-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IgH重排产生的CDR-Ⅱ序列,检测23例急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20例发生IgH重排,其中4例出现两种基因扩增产物。6例完全缓解的患者,3例检出异常重排的IgH基因,并先后复发。本文应用Southern blot法和PCR进行了对照性研究。
- 董作仁李栋梁徐世荣潘峻张瑞欣李贵彬姜玲玲温振坤魏素珍姚尔固
- 关键词:白血病微小残留病聚合酶链反应
- 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比较高、低剂量干扰素(IFN)α2b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效果。方法建立检测融合基因bcr abl的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Q PCR)方法,观察治疗后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选择30例临床初诊的CM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先服用羟基脲控制外周血白细胞达20×109/L以下,然后分别给予IFNα2b300万IU隔日皮下注射(3MIU组)和500万IU每周6次(5MIU组)皮下注射,治疗3~6个月,每月抽取骨髓标本,检测融合基因bcr abl的表达情况。结果RQ PCR的灵敏度达50拷贝bcr abl;分别取1×103拷贝/μl和1×107拷贝/μlbcr abl质粒,以及1例CML患者的cDNA同时作8管平行扩增bcr abl融合基因,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2.35%、1.48%和1.17%,不同批次之间以K562细胞cDNA作重复性分析,批间变异系数为5.13%;CML初诊患者bcr abl/GAPDH水平介于0.010~5.799,中位值为0.098;治疗3个月后3MIU组和5MIU组患者骨髓bcr abl水平平均下降19%和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8),但是3MIU组副作用相对较小。结论RQ PCR监测融合基因bcr abl表达可以有效观察CML患者使用IFN的治疗效果;不同CML患者白血病细胞的bcr abl表达水平有较大差异;隔日3MIUIFN皮下注射治疗即可有效抑制CML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且副作用较小。
- 杜金伟朱平田丁董作仁杨淑莲李松波唐亚辉刘辉岑溪南张英朱强祝毓琳杨英王东侠王昭崔华马一盖陈文明刘复强马键王景文沈悌达万明
- 关键词:干扰素Α-2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 MEA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0年
- 林凤茹卫俊萍郭晓楠张学军任金海董作仁姚尔固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药物疗法MEA方案米托蒽醌
- 胞浆CD79a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分析
- <正>目的探讨细胞分化原胞浆CD79a(CyCD79a)在各型急性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情况,以期了解CyCD79a在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尤其是对诊断B-ALL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回顾分析了采用CD45/S...
- 张敬宇杨琳潘崚杨敬慈姚丽董作仁姚尔固
- 文献传递
- 单链可变区片段与趋化因子融合的独特型淋巴瘤疫苗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被引量:3
- 2006年
- 本研究目的在于克隆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膜免疫球蛋白(Ig)的单链可变区片段(scFv),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3)的基因融合,构建融合基因scFv-MCP-3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融合蛋白,制备作为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独特型融合蛋白疫苗。采用RT-PCR法扩增BALB/c小鼠源B细胞淋巴瘤A20细胞株的IgVH和IgVL基因,重组PCR法用一段编码(Gly4Ser)3连接肽的基因序列连接两基因,制备scFv片段。用相同PCR方法,选用一段编码NDAQAPKS连接肽的基因序列,连接scFv与MCP-3基因,获得scFv-MCP-3融合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GLo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融合蛋白。测序结果表明分别成功克隆A20细胞的IgVH和IgVL基因,并成功制备了scFv片段和scFv-MCP-3融合基因片段;限制性酶切方法证实,重组pGLo/scFv-MCP-3原核表达质粒中融合基因准确插入。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融合蛋白分子量约65kD,与预期蛋白分子量一致,并且目的蛋白占菌体蛋白的30%。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鼠源scFv片段与趋化因子MCP-3融合的独特型B细胞淋巴瘤疫苗表达质粒pGLo/scFv-MCP-3,并实现融合蛋白的初步表达。
- 王福旭赵冰程云会潘崚罗建民张学军董作仁
- 关键词:B细胞淋巴瘤
- 基因扩增技术检测急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
- 1993年
-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IgH重排产生的CDR—Ⅲ序列,检测了23例急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20例发生IgH重排,其中4例出现两种基因扩增产物。6例完全缓解的患者,3例检出异常重排的IgH基因,并先后复发。本文还用Southern blot法与PCR进行了对照性研究。
- 董作仁李栋梁徐世荣潘凌张瑞欣李贵彬姜玲玲温进坤魏素珍姚尔固
- 关键词:白血病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球蛋白
- VCOP诱导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例
- 1992年
- 1989年11月全国第二届白血病治疗研讨会北方组规定试用长春新硷(V)环磷酰胺(C)柔红霉素(D)及泼尼松(P)四种药物组成的VCDP方案诱导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ALL)。我院于1990年2月~1991年1月用此方案共治疗AALL9例,经随访观察,有一定疗效,总结如下:
- 林风茹徐世荣董作仁刘润生姚尔固
- 关键词: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治疗药物组成柔红霉素随访观察泼尼松
- 去白细胞输血被引量:4
- 2004年
- 董作仁
- 关键词:去白细胞输血副反应成分输血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