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之葳

作品数:48 被引量:299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3篇土壤
  • 18篇人工林
  • 16篇杨树
  • 16篇杨树人工林
  • 11篇有机碳
  • 8篇物量
  • 7篇土壤活性
  • 7篇微生物
  • 6篇土壤活性有机...
  • 6篇活性有机碳
  • 5篇氮沉降
  • 5篇苏北沿海
  • 5篇土壤微生物
  • 5篇
  • 5篇不同林龄
  • 4篇杂交杨
  • 4篇生物量碳
  • 4篇可溶性有机碳
  • 3篇生物量
  • 3篇湿地

机构

  • 36篇南京林业大学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植...
  • 6篇江苏省林业科...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江苏省林业局
  • 2篇江西省委党校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48篇葛之葳
  • 16篇阮宏华
  • 7篇尤鑫
  • 7篇龚吉蕊
  • 7篇段庆伟
  • 6篇王国兵
  • 6篇张新时
  • 6篇邢玮
  • 5篇安然
  • 5篇卜丹蓉
  • 5篇徐钰
  • 4篇李俊清
  • 4篇于水强
  • 4篇许凯
  • 4篇周丹燕
  • 3篇刘新
  • 3篇薛建辉
  • 3篇关庆伟
  • 3篇邢玮
  • 2篇王文娟

传媒

  • 8篇南京林业大学...
  • 5篇生态学杂志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江苏林业科技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湖泊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甘肃科技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甘肃水利水电...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 1篇标准科学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6
  • 1篇2004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氮沉降对微生物分解森林地上凋落物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影响整个土壤碳库的碳来源及稳定性,在氮沉降全球化的趋势下因试验树种、试验方法、试验时间等不同因素导致森林地上凋落物分解产生了促进、抑制和无影响等3种响应。氮沉降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主要通过3种机制实现:1不同浓度的氮沉降对凋落物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的影响不一致,原因可能是外加低浓度氮时,与之相关的真菌和细菌的生物量、活性会升高,高氮时则反之;也有部分研究表明氮沉降一般促进含木质素少抑制含木质素较多的凋落物的分解;2氮沉降对微生物产生的胞外酶活性影响也不一致,所以微生物酶对凋落物分解速率影响不同;3通过对微生物的生物量、多样性、群落组成以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等的影响,氮沉降也会影响凋落物分解木质素、纤维素等化学物质的过程。
彭赛张雅坤葛之葳阮宏华
关键词:氮沉降凋落物微生物
两种杂交杨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光能利用被引量:12
2009年
比较研究了伊犁地区两种杂交杨伊犁杨1号(Populus deltaids'cv-64'(P64))和伊犁杨小叶杨(P.simonii canaden×P.russkii-9(Jia))对太阳辐射光能的利用和耗散特性。两种杂交杨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均呈现双峰型,高光量子通量密度(PFD)阶段Pn达到20.1%的差距;实际最大光化学猝灭ΦPSII日变化均呈"U"型,于16:30时,P64的ΦPSII达到最低值,而Jia的值于14:30时达到最低(Jia>P64);光合系统的闭合程度(L)在14:30时均出现一个短暂回落,全天平均闭合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16:30同时达到最大值(Jia>P64),两者NPQ全天相差31.7%。叶片转化吸收太阳能热能耗散(E.D)和光化学反应转化的光能量(E.P)进行估算表明:在PFD较低的环境条件下,两种杂交杨将吸收的光能50%以上用于光化学猝灭;在PFD较高的环境条件下,P64的E.P值比例大于Jia,两者全天的E.P值没有太大的差异,P64的E.D值显著大于Jia的E.D值(p>0.01),而P64的E.D值占全天转化能量的比例小于Jia。P64和Jia的E.P达到最大的估算值时,其E.D也达到了最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杂交杨对高光能形成不同的适应机制,P64利用更多的太阳能进行光化学猝灭反应,而Jia利用更多的太阳能进行非光化学猝灭反应,减缓强太阳辐射伤害;两种杂交杨用于光化学能量分配的比例P64大于Jia,而Pn值在强辐射阶段和全天平均值、累积值均出现Jia>P64。结果证明,仅通过杂交杨本身叶绿体对光的荧光特性反应计算接收到的光能中有多少能量被利用与实际植物光合速率的转化的干物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两种杂交杨光化学实际固定碳和转化光能的多少的内在关系需进一步的研究。
尤鑫龚吉蕊葛之葳段庆伟安然陈冬花张新时
关键词:非光化学猝灭
一种用于对植物进行PM2.5熏气胁迫的实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对植物进行PM2.5熏气胁迫的实验装置,包括气溶胶发生器和多个供试植物室,各供试植物室通过管路与气溶胶发生器连通;在所述的各供试植物室上均设有用于保证室内空气均一的风扇;在各供试植物室上表面及排气管上...
葛之葳卞海雪杨瑞珍刘璇施毅
文献传递
不同龄级速生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养分动态变化被引量:28
2011年
通过稀释平板法和常规化学分析法,对伊犁河谷地区3种龄级(5年、10年、15年)的速生杨欧美黑杨(Populus×euramericana)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和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林龄林地土壤微生物集中分布在10-40cm土层,数量和种类组成随季节变化有明显差异。随着林龄的增长,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减少,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10年生人工林最高,这一规律随季节变化。三大类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比例相对稳定,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土壤有机碳、氮含量主要集中在0-20cm土层,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其含量及分布受季节和土壤深度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林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有机氮则先减后增。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总数与土壤有机碳呈负相关,真菌数量与土壤有机氮呈正相关。3种林地土壤有机C/N比与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比例一致,说明速生杨人工林在一定生长年龄内能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改善土壤肥力。
安然龚吉蕊尤鑫葛之葳段庆伟晏欣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有机碳土壤有机氮
不同林龄杨树细根糖化学组分对氮沉降的响应被引量:7
2014年
选择苏北沿海5、9和15年生杨树人工林作为实验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N0(CK)、N1(5g/(m2·a))、N2(10 g/(m2·a))、N3(15 g/(m2·a))、N4(30 g/(m2·a))共5个不同浓度的氮沉降处理,研究氮沉降对土壤细根糖化学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林龄杨树林地下细根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在1 a的观测期内,最大值出现在12月份,其中可溶性糖在1 a中的变化幅度最大,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约7倍;而作为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在1 a的观测期内相对较为稳定。(2)随着外源氮输入增加,细根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在N2水平最大,在N4水平则低于对照。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氮增加处理的不同水平间差异不显著(p>0.05)。总之,一定浓度的氮增加,将增加细根中活性代谢物质的碳投入。(3)杨树细根生物量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杨树细根糖化学组分与土壤C、N以及温湿度没有显著相关性。
徐钰许凯王文娟于水强阮宏华葛之葳王国兵韩强强
关键词:氮沉降杨树人工林细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苏北沿海地区
氮添加对杨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季节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为研究大气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从2012年5月起,选择典型的苏北杨树(Populus deltoides cv.‘I-35’)人工林为实验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不同氮添加处理,进行野外氮添加定位试验,分析氮添加对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总体表现为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相关分析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温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苏北杨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受到土壤温度影响,同时其对氮添加呈正响应。
许凯徐钰葛之葳于水强王国兵范换周丹燕阮宏华
关键词:杨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苏北沿海地区
氮添加对沿海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9
2015年
大气氮沉降是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土壤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氮沉降可能显著影响森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从2012年5月起,在东台林场3个不同林龄(7、11、18年生)杨树人工林(黑杨派无性系I-35,Populus deltoides cv.I-35)进行野外模拟氮沉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即对照、5、10、15、30 g N·m-2·a-1。在氮添加试验2年后,探讨氮沉降对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林龄增加,土壤动物群落密度增加,但土壤动物类群数在11年生林最多;土壤动物密度随氮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在15 g N·m-2·a-1氮添加时达到最高值,并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显著相关;氮添加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仅在11年生林表现显著,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随着施氮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优势度则完全相反。氮添加可能通过改变土壤营养状况显著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中等浓度氮添加对土壤动物群落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氮添加则有抑制作用。
周丹燕卜丹蓉葛之葳严靖肖晗冉阮宏华曹国华
关键词:氮沉降土壤动物多样性群落结构
苏州湿地碳汇计量方法学研究
2023年
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是减缓全球变暖和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有效方法,也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苏州是中国典型的水网地区,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类型。文中就苏州湿地碳汇计量展开研究,总结了国内外湿地碳汇计量方法学,按照适用范围将湿地碳汇核算标准分为3大类。根据苏州湿地特点选择了合适的湿地碳汇计量方法,并对苏州湿地碳汇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2020年苏州湿地碳汇效益为6.3亿元,较2011年增长10.3倍,近10年呈逐年增加趋势,苏州湿地碳汇效益增加,苏州市湿地碳汇治理效果显著。建议进一步细化湿地碳库的科学计量,开展生态碳汇产品价值转化工作,助力苏州湿地碳汇的高效利用。
邢玮邢玮魏裕宇逄颜冰葛之葳薛建辉
芦苇与土壤间氮磷化学计量的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多数水生植物对于湿地土壤中氮磷元素的固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明晰芦苇与土壤间氮磷元素的关系,笔者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溱湖湿地芦苇各器官氮磷含量、季节动态及其与各土层氮磷含量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芦苇各器官氮磷元素含量规律基本相同,即总氮含量叶〉穗〉根〉茎,总磷含量叶〉根〉穗〉茎;②由于芦苇根系的垂直分布特征,溱湖湿地芦苇与土壤氮磷元素交互关联主要集中在0~30cm土层,说明土壤一植被系统固持水体营养元素过程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中;③植物生长相对旺盛的春、夏季,土壤一植被系统氮磷元素交互作用主要出现在土壤表层,同时由于地下水位上升,≥45~60cm土层也会对芦苇氮磷含量产生重要影响。
李川朱陈名葛之葳李琪李昱薛建辉
关键词:芦苇灰色关联分析
新疆速生杨农田防护林土壤呼吸及固碳效益研究
本研究首先通过对速生杨防护林中土壤呼吸的观测得出不同龄级速生防护林中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年龄成反相关关系,而且林分土壤中根系的含量差异明显,年龄对林分内土壤呼吸的影响主要集中表现为对土壤中细根含量的变化。土壤湿度和温度呈非常...
葛之葳
关键词:土壤呼吸土壤温度生物量碳密度农田防护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