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茶志高

作品数:36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文化
  • 4篇文学
  • 3篇彝族
  • 3篇故事
  • 2篇订误
  • 2篇遗民
  • 2篇生卒
  • 2篇生卒年
  • 2篇诗歌
  • 2篇事迹
  • 2篇体例
  • 2篇土司
  • 2篇评点
  • 2篇乾隆
  • 2篇卒年
  • 2篇先秦
  • 2篇小传
  • 2篇民间故事
  • 2篇考辨
  • 2篇考论

机构

  • 25篇云南民族大学
  • 9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34篇茶志高
  • 1篇温燎原

传媒

  • 7篇楚雄师范学院...
  • 3篇昆明学院学报
  • 2篇内江师范学院...
  • 2篇曲靖师范学院...
  • 2篇文山学院学报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大理学院学报...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红河学院学报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 1篇图书情报研究
  • 1篇云南社会主义...
  • 1篇山东图书馆学...
  • 1篇保山学院学报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江汉学术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西北民族论丛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1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朴窝”考释——兼论彝文献中的彝族祖先迁徙叙事与祖灵崇拜
2020年
云南古代汉语诗歌和地方志文献中保存了数量较多的彝语词汇,对研究汉译彝音、彝语方言、地名及辞书编纂等具有重要价值。清代著名诗人、诗学理论家许印芳《五塘诗草》《朴窝行》中有"朴窝"一词即滇东昭通彝语,为"坝子"之意。现滇西巍山彝族腊罗话亦言"朴窝",意为"山坳,山间平地"。"朴窝"一词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许印芳解释为彝族首领二木那所居之地,《昭通志稿》解释"二木那"为地名,应依后者。《勒俄特依》中载"滋滋蒲吾",彝族"六祖分支"所载祖地"氐导普卧""滋祖仆吾""德砥仆卧""德歹濮卧",即《明史》所载"窦地甸",为昭通府。"朴窝""普卧""蒲吾""蒲武""仆吾""仆卧"等为汉译彝音,实为一义,均指"平坝"。彝文典籍中反复出现的"某某朴窝",与彝族先民的迁徙路线、定居地点有密切关系。弄清"朴窝"之义,无疑对研究昭通的历史地位及彝族的历史文化、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茶志高段金生
关键词:彝族
《歌麻古韵考》的版本及作者问题考辨被引量:1
2016年
《歌麻古韵考》为保山吴树声所著,现行《畿辅丛书》本、渭南严氏成都贲园刻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皆署"苗夔补注"。通过对《歌麻古韵考》两种主要版本的系统的梳理以及内容比勘可以发现,吴氏同治八年刻本比"苗夔补注"本多出,顺序亦有调整,并在相关内容中加入小篆,可以看出吴氏做了较大的增订删改。故署"苗夔补注"本实际上应为吴树声自刻本刊行前的稿本之一种副本,而真正的补注者还是吴树声。由于《畿辅丛书》编者误收误题,造成之后一系列刻本的错误署名,同时也造成了《清史稿·艺文志》等重要文献对《歌麻古韵考》撰者的错误著录。
茶志高
关键词:稿本
边事、吏事、文事:乾隆征缅之役从军文人诗作的历史意涵被引量:1
2018年
乾隆征缅之役是清代重要的政治、军事事件,在清史和中缅关系史上有重要影响。征缅期间有经略边事而又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的明瑞、阿桂、傅恒等封疆大臣以及佐幕入滇的文人。他们在征缅之役中的文学活动十分活跃,相互往来唱和,形成了以入滇文人为核心,兼幕主和地方文人组成的文学群体。入滇文人的诗歌创作内容得以拓展,诗境有了极大提高,艺术特色以新奇为主。究其原因,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空间的变化、个人身份的转变、矛盾心态的交织、军旅生涯的历练以及对边疆边事认知的深入有密切关系。从军文人的相关诗文集中折射了他们面对西南边疆新环境和战争的残酷现实,其内心交织着恐惧、新奇、幸运和企盼的复杂心情。以历史、地理和文学的多维视角审视乾隆征缅期间的文学活动,有利于丰富这一特殊背景下的历史细节;从军文人所记见闻,从另一维度表现了清王朝对缅甸所采取的措施和处理边疆问题的方略、过程、态度等复杂经纬。
茶志高
关键词:文学活动
杨慎在滇咏兰诗的文化史意义
2024年
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兰是人们共享的文化符号,兰所象征的高洁与贤德是共有的审美标准。杨慎在滇咏物诗极多,兰花是他特别着力书写的对象之一。杨慎结合云南的自然地理、个人境遇和自我形象,创作出以《采兰引》为代表的咏兰佳作,诗人以兰自喻,寄情托意,实现了屈骚精神在边徼的光大。不同时期宦滇文人、本土文人对咏兰诗的唱和、阅读促成作品广泛传播与经典化,表现出人们对“芳草美人”文学传统、杨慎人品学识的集体认同;以杨慎为首的文化名人创作产生溢出效应,促成了当地地理文化的重构。响水关改名为兰谷关,是区域文化认同的具体体现。杨慎在滇咏兰诗创作成为研究中原与边疆文人交往交流交融、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新维度。
茶志高
关键词:屈骚精神文化认同
综合实证 预流避俗——读《先秦的文献、文学与文化——高华平自选集》
2013年
自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之后,以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为基点,进行地上之纸质材料与地下之出土文物相印证的方法越来越受重视;随着地下出土文物的不断面世,这项工作亦显得更加重要。由'二重证据'到'多重证据'的研究方法成为可能,也成为古典文献学者必须谙熟的实证功夫。高华平教授在先秦的文献、文学与文化领域采用'多重证据法',以实证和思辨高度统一的综合研究方法,在这一领域取得许多原创性成果。其论著学殖深厚,思理深刻,对先秦的文献、文学与文化的研究卓有创见。
茶志高
关键词:先秦文献思想文化
陈佐才“雪峰社”及其遗民心态被引量:3
2016年
明遗民陈佐才结"雪峰社",社员数量不少于二十人。"雪峰社"宣扬"高节大义",其成员诗歌多写乱世隐居生活;陈佐才诗中的"失巢鸟"意象,呈现出复杂的遗民心态,可窥见明滇南遗民群体在逼仄一隅中的生存状态和内心的孤独坚守。
茶志高
关键词:遗民
《滑稽小传》撰者“乌有先生”为周紫芝说——兼论周紫芝的俳谐文创作观念
2014年
《滑稽小传》撰者"乌有先生"为宋南渡诗人周紫芝。"乌有先生"非其本号,而为周氏所撰《〈滑稽小传〉序》的署名,序文见其《太仓稊米集》。《〈滑稽小传〉序》以拟体俳谐文的形式写成,故此序文属假传体俳谐文,"乌有先生"亦系假号,系作者为迎合《滑稽小传》之内容特点而作,其立意来源有二:一则取司马相如《子虚赋》中"乌有先生"之名;二则因竹坡独爱"人见则避"的乌有而取。《滑稽小传》今已散佚,盖多为拟体俳谐文。《太仓稊米集》中多有类似俳谐诗文,并不时论及可补"小说"、"稗官"之不足的"滑稽谐谑"杂说琐闻可资印证,说明周氏之创作此类文体并非偶然,实乃自有丰富之创作实践与明确之创作观念依托,亦可窥见有宋一代士林诙谐戏谑之风的盛行及对俳谐的文学观认识之进步。
茶志高
关键词:周紫芝
文化选择的多元性与文化观念的重建——试论先秦诸子的思想文化模式
2011年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互攻伐。诸子以各自的思想观念探索并指出了社会应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形态,国家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状态。诸子"百家争鸣",一方面相互诘难、彼此交锋,一方面又相互影响、彼此渗透。在这种形势下,文化的选择是多元化的,文化观念的重建是可能的却也是艰难的。社会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则取决于时代的需要以及统治者采纳什么样的思想。不论是否被历史所接受,我们要看到诸子在社会"礼崩乐坏"的情况下对如何重建文化观念所做的思考和他们"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
茶志高
关键词:先秦诸子文化选择文化模式文化自觉
杨慎诗补遗五首
2015年
杨慎诗文散佚颇多,已有学者进行补遗,今从《赵州志》、《浪穹县志略》、《鹤庆州志》中辑出五首诗作,以补其阙。
茶志高
关键词:诗歌补遗
略论先秦时期的“文献”观念渊源——从“文”“献”二字的写法说起
2019年
梳理先秦典籍中"文""献"二字的用法,结合出土文献中"文""献"二字的写法,考察其本义和先秦时期的礼乐制度,可以更为深入地理解孔子所言"文献"的内涵。
茶志高杨亚敏
关键词:先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