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良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小板
  • 5篇血小板减少
  • 5篇血小板减少性...
  • 5篇紫癜
  • 5篇小儿
  • 4篇特发性
  • 4篇特发性血小板...
  • 4篇特发性血小板...
  • 3篇急性
  • 3篇儿童
  • 2篇预后
  • 2篇细胞
  • 2篇小儿急性
  • 2篇疗效
  • 1篇蛋白
  • 1篇低龄
  • 1篇地塞米松
  • 1篇毒副作用
  • 1篇血液系统
  • 1篇血液系统疾病

机构

  • 9篇唐山市妇幼保...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作者

  • 9篇王秀兰
  • 9篇范良
  • 6篇武国霞
  • 5篇韩洁
  • 3篇韩静
  • 2篇徐应军
  • 2篇庞保东
  • 2篇边瑞君
  • 1篇杨慧
  • 1篇胡庆华
  • 1篇彭建霞

传媒

  • 4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疗养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5
  • 4篇2003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观察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67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 33例 ,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炎琥宁组 34例 ,给予炎琥宁 1 0mg/(kg·d)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 72 .7% ,炎琥宁组总有效率 94.1 % ,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 (χ2 =5 .57,P <0 .0 5)。炎琥宁组在发热消失时间、便次正常时间及粪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1 )。
韩洁王秀兰范良
关键词:儿童轮状病毒肠炎注射治疗
低龄儿童应用一次性灭菌注射器进行腰椎棘突骨髓穿刺的体会
2003年
王秀兰范良韩静韩洁武国霞
关键词:儿童
先天性棘细胞增多症一例被引量:1
2001年
范良王秀兰武国霞胡庆华
关键词:棘红细胞增多症血液系统疾病病例报告
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武国霞韩洁杨慧庞保东彭建霞徐应军韩静王秀兰范良
以小儿血液科常见病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现有的国内外研究基础上,增加了居住地特点、免疫性疾病家族史、母孕产史、父母生活习惯、出生史、喂养史、预防接种史、既往病史、用药史、有无呼吸道感染、...
关键词: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大剂量甲氨喋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作用的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大剂量甲氨喋呤 (HD-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过程中的毒副作用及预防措施。方法  1994— 2 0 0 2年间经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的 AL L患儿共 2 7例 ,累计进行 HD-MTX化疗共 10 1次。剂量为2 .5~ 3 .0 g/ m2 /次。化疗前后充分水化碱化。用药 3 6小时后开始用四氢叶酸钙解救。间隔 10天再重复化疗 ,连用 3次 ,以后每 3~ 6个月一次。结果  HD-MTX的毒副作用以骨髓抑制最常见 ,占 83 .2 %。胃肠道反应占 68.3 %。口腔及肛周溃疡占 9.89% ,其中 2 .96%为严重的口腔黏膜溃烂。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 8.89%。脱发程度轻微 ,1个月左右能生出新发。本组 2 7例均未发现肾功能损害和心脏毒性 ,仅 1例放弃治疗。结论  HD-MTX主要用于儿童 AL L“庇护所”治疗 ,化疗期出现的毒副作用 ,绝大多数程度并不严重 ,且可早期预防。患儿对
韩洁王秀兰范良
关键词:甲氨喋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作用HD-MTX四氢叶酸钙
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抢救小儿急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联合地塞米松(DXMT)抢救小儿急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对52例ITP患儿全部静点HDIVIG及中等剂量的DXMT,连用5 d,同时抗感染、止血处理.每日检查血常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2例患儿无一例死亡.除1例1 d完全止血,1例延迟到10 d,其余均2~4 d内完全止血.1周内,显效50例,占96.15%;无效2例,占3.85%.结论:HDIVIG联合中等剂量的DXMT治疗ITP起效迅速,疗效显著.
武国霞边瑞君王秀兰范良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86例小儿急重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小儿急重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和病情转归。方法对86例急重型IT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个月内治愈70例(81.4%),6个月内治愈74例(86.0%),急性期死亡1例(1.2%),转为慢性型ITP11例(12.8%),转为难治型ITP15例(17.4%)。结论急重型ITP临床上各年龄段患儿均有发病,婴幼儿最常见,常以皮肤黏膜出血、瘀斑、血肿、口腔黏膜出血为首发症状,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武国霞王秀兰范良边瑞君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至慢性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发展成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20例AITP患儿进行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单因素分析后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在α=0.05水平,45项指标中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12项,分别是:家住农村、生后非纯母乳喂养、既往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病初白细胞数低或正常、发病时年龄大、治疗前病史长、发病时体重大、病初骨髓巨核细胞总数高、原始幼稚巨核细胞数高、颗粒型巨核细胞数高、治疗后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长、血小板峰值低。进入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的变量有6个,按照其对AITP预后影响危险性的大小依次为:治疗前病史(OR=13.46,95%CI3.194~56.730)、发病时年龄(OR=11.90,95%CI2.279~62.085)、病初白细胞数(OR=10.43,95%CI1.947~55.915)、发病时体重(OR=1.10,95%CI1.013~1.194)、病初骨髓巨核细胞数(OR=1.01,95%CI1.005~1.020)、治疗后血小板峰值(OR=0.10,95%CI0.991~0.999)。结论AITP患儿初诊时进行骨髓巨核细胞检查,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最大血小板数对预后的判断有重要价值。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武国霞韩静韩洁庞保东徐应军王秀兰范良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LOGISTIC回归模型
干扰素治疗小儿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被引量:2
2003年
王秀兰范良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干扰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