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迪 作品数:8 被引量:52 H指数:4 供职机构: 清华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哲学宗教 医药卫生 更多>>
考虑组合效应的钢框架梁柱节点恢复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2008年 为了研究考虑节点区组合效应后高层钢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根据钢框架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足尺模型试验研究成果,总结了各试验节点试件的滞回性能,包括节点的延性、耗能能力等指标。在试验滞回曲线的基础上,考虑试件强度、刚度退化等影响,建立了考虑组合效应的梁柱节点的恢复力模型,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结构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和钢框架节点抗震设计。 石永久 苏迪 王元清关键词:钢框架节点 滞回性能 恢复力模型 混凝土楼板对钢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2006年 为了研究节点区混凝土楼板对钢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完成了4个不同构造形式的节点试件在低周循环荷载下的破坏试验,分析了节点构造与混凝土楼板配筋率等因素对节点承载力、转动刚度、极限转动能力、耗能能力、延性和极限破坏状态的影响。对节点破坏模式和滞回曲线的分析表明,保证焊接质量是避免节点脆性破坏的重要措施。采用长焊接孔的节点,使钢梁发生了局部屈曲破坏,既可减少局部应力集中,又可提高节点的延性,提高配筋率可以显著增强节点的抗弯承载力。另外,混凝土楼板的存在使节点在构造上存在不对称性,应该在节点设计中给予考虑。 石永久 苏迪 王元清关键词:循环荷载试验 抗震性能 考虑组合效应的钢框架节点承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4 2007年 国外震后研究发现,组合节点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楼板对节点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被忽略。本文在2种类型4个梁柱组合节点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评估了节点的承载能力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有限元分析,讨论了节点区考虑组合效应的有效宽度取值。同时,推导得出考虑混凝土楼板组合效应的节点弹性受弯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的设计计算公式,对节点的抗震设计提出了建议。由对比结果可知,在对静力承载力分析结果进行折减后,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可以用来指导工程实践。 石永久 苏迪 王元清 施刚关键词:有限元分析 节点承载力 抗震设计 心理健康素养问卷成人简式版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 2024年 目的:对心理健康素养问卷成人简式版(mental health literacy questionnaire-short version for adults,MHLqSVa)进行中文修订,并检验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方法:在大学生群体中回收有效问卷1541份,采用“心理问题识别”测试成绩、贬低-歧视感知量表、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简版量表、专业心理求助污名问卷、心理健康促进知识量表、患者健康问卷和广泛性焦虑量表作为效标,4周后随机抽取80人进行重测。结果:该问卷16个项目的区分度良好。验证性和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四因素模型结构良好,问卷包含心理健康问题知识、错误信念/刻板印象、求助和急救技能以及自助策略4个维度。问卷和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在0.71~0.95之间,重测信度在0.72~0.82之间。问卷总分与各效标得分显著相关。结论:心理健康素养问卷成人简式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可靠工具。 苏迪 廖江群 陈婧 陈婧关键词:信度 大学生 组合效应对钢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06年 钢—混凝土组合梁当前在钢框架结构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地震荷载作用下组合节点的设计方法却一直在完善和发展.基于组合节点的数值分析,着重研究钢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参数分析,研究了不同变量条件下节点抗震性能与梁强度的平衡关系,并针对混凝土板中的配筋率、混凝土板板厚、钢节点类型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钢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设计时,应该考虑混凝土板的组合效应. 苏迪 石永久 王元清关键词:梁柱节点 有限元 轻钢结构檩条布置优化设计研究 轻型钢结构的檩条布置和设计,对于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意义重大.本文从檩距、柱距、荷载以及连续化等方面,介绍了檩条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并且就计算结果进行优化设计讨论. 苏迪 张勇 敬茜 吕建昆关键词:檩条 轻钢结构 优化设计 文献传递 考虑组合效应的钢结构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焊接抗弯框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多高层抗震钢结构,其梁柱连接节点多采用栓焊混合连接节点。在 Northridge 和 Kobe 地震中,众多钢结构建筑由于梁柱节点发生断裂而破坏,震后调查发现,节点的破坏大多是由于梁下翼缘与钢... 苏迪关键词:钢框架节点 抗震性能 有限元分析 文献传递 轻钢结构檩条布置优化设计研究 轻型钢结构的檩条布置和设计,对于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意义重大。本文从檩距、柱距、荷载以及连续化等方面,介绍了檩条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并且就计算结果进行优化设计讨论。 苏迪 张勇 敬茜 吕建昆关键词:檩条 连续化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