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敬华 作品数:39 被引量:250 H指数:7 供职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广州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群痴呆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29 2005年 目的调查广州市城乡≥65岁人群痴呆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城乡人群进行抽样,用筛查和确诊两阶段法进行调查,实查14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中≥65岁人群共3780人。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的标准诊断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采用美国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研究所及阿尔茨海默病与相关障碍协会的标准。结果(1)查出痴呆患者182例,粗患病率为4.81%;其中AD128例(3.39%),血管性痴呆(VD)44例(1.16%);经2000年广州市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痴呆、AD和VD患病率分别为4.54%、3.17%和1.11%。(2)女性痴呆患者134例,粗患病率(5.98%)高于男性(48例,3.12%;P<0.001),经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6.03%和2.74%。(3)痴呆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急剧上升。结论广州地区年龄≥65岁老人的痴呆患病率为4.81%,AD患病率高于VD。老年期痴呆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急剧升高。 马崔 唐牟尼 郭扬波 韩海英 黄杏梅 黄金满 何炳刚 吴泽俊 苏敬华 卢慧贤 周伟成 郭丽珍 宋心意 谢少珊 李佩芳 沐楠 范妮 邱思武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患病率 社区精神病学 不同临床相双相障碍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临床相、不同用药状态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与正常对照者的差异,以及分析BDNF水平与病程、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以探讨BDNF在BD中的作用。方法纳入159例BD患者与41名对照,患者分为躁狂相(50例)、抑郁相(46例)、混合相(24例)及稳定期(36例)。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杨氏躁狂量表评估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并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BDNF水平。结果患者血清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18.5±10.2)ng/mL vs.(26.0±12.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躁狂相、抑郁相、混合相及稳定期患者血清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及未用药患者血清BDNF水平亦无差异(P>0.05)。未发现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病程、症状严重程度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临床相BD患者血清BDNF水平低于正常对照,与用药状态、病程、症状严重程度无关,BDNF可能可作为BD的生物学指标。 陈晓东 刘国雄 苏敬华 蔡颖莲 卢玮聪 林晓鸣 叶碧瑜 张杰 梁莉 简炜颖 欧玉芬 伍远菲 陈建华关键词:双相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绝育术后人群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调查绝育术(包括输精管结扎术和输卵管结扎术)后人群的心理卫生状况,为预防绝育术后心身反应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41名输卵管结扎术受术者和109名输精管结扎术受术者进行面访调查,填写自编一般资料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绝育术后3月有49.5%的男性和66.7%的女性出现心身症状。男性SCL-90的焦虑、人际关系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有显著性差异(t焦=1.996,t人=2.130,P<0.05),而女性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有显著性差异(t躯=4.264,t抑=4.419,t焦=8.537,P<0.001),男女受术者之间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t躯=2.216,t抑=2.381,t焦=3.306,P<0.05)。女性心身症状的发生率比男性高(χ2=7.465,P=0.006)。无生育男孩受术者的SCL-90各因子分和心身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有生育男孩的受术者(χ2=36.076,P<0.001)。EPQ情绪稳定类型不同的受术者心身症状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5.897,P<0.001)。结论绝育术后部分受术者会出现心身症状。对高危人群如女性、未生育男孩或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的受术者,应注意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必要时请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心理辅导,以减少绝育术后心身症状的发生。 林昭宇 李洁 唐运革 陈晓东 苏敬华关键词:心理卫生 绝育术 心身症状 住院双相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水平的保护性因素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住院双相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水平及其保护性因素。方法在广州市4家精神科住院部连续入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双相障碍或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465例。采用自编人口学及临床特征问卷、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进行调查,比较不同自知力水平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采用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自知力的保护因素。结果年龄小(OR=0.977)、男性(OR=1.705)、曾经结婚或同居(OR=1.677)、诊断为双相障碍(OR=2.185)、最近一个月有悲观厌世(OR=2.663)、每天睡眠时间≥7小时(OR=1.620)、每周运动1~2次(OR=1.770)是住院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保护因素。结论住院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水平与多种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相关。 苏敬华 范誉 谭文艳 陈夕圆 杨宁 陈晓东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 自知力 睡眠 绝育术受术者抑郁焦虑症状调查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调查绝育术(包括输精管结扎术和输卵管结扎术)后人群的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状况,为预防绝育术后抑郁焦虑障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41例输卵管结扎术受术者和109例输精管结扎术受术者进行面访调查,填写自编一般资料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结果 HAMD-17评分结果为重度抑郁5例(2.0%),中度抑郁32例(12.8%),轻度抑郁48例(19.2%),无抑郁165例(66.0%)。HAMA评分结果为严重焦虑4例(1.6%),明显焦虑16例(6.4%),肯定有焦虑58例(23.2%),可能有焦虑84例(33.6%),无焦虑88例(35.2%)。结论绝育术后部分受术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症状。对高危人群如女性、未生育男孩的受术者,应注意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必要时请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心理辅导,以减少绝育术后抑郁焦虑障碍的发生。 林昭宇 李洁 陈晓东 苏敬华关键词:抑郁 焦虑 绝育术 输精管结扎术 输卵管结扎术 双相障碍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不伴糖尿病的双相障碍(BD)患者糖代谢水平。方法:对111例BD患者(BD组)及41名正常对照者(NC组)进行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胰岛素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定,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分析影响BD患者糖代谢的因素。结果:BD组空腹胰岛素(6.5 vs 4.3 ug/ml,P<0.001)、IR(0.9 vs 0.7,P=0.002)及IR发生率(44.1%vs 22.4%,P=0.027)显著高于NC组;在控制BMI因素后,BD组与NC组I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伴糖尿病的BD患者高胰岛素血症及IR发生率高,肥胖影响BD患者的糖代谢。 陈晓东 刘国雄 苏敬华 蔡颖莲关键词:双相障碍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识别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为探讨如何进一步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猝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987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广州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住院期间发生猝死的患者作为猝死组,选取与猝死组同性别相同或相近年龄、入院时间及在猝死者猝死当日仍住院的非死亡病例作为对照组,进行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共有4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猝死,猝死发生率1.68‰,(95%CI 1.20‰~2.16‰)。与对照组相比,猝死组合并心血管疾病、QTc间期延长及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猝死危险评估和预防时要充分考虑其发生猝死的相关因素。 苏敬华 李洁 郭扬波 陈晓东 卢慧贤 林昭宇关键词:精神科住院患者 猝死 广州市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抑郁障碍患病率调查 目的了解广州市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及诊疗状况。方法以年龄≥16岁,意识清楚,病情和身体状况允许,可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理解无障碍的综合医院非传染科及非精神/心理科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首先在... 苏敬华 胡号应 陈晓东 陈夕圆 梅芳 卢慧贤 杨宁广东省怀集县中学生心理求助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6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怀集县中学生心理求助状况,探讨其相关因素,为开展校园心理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广东省怀集县两所中学每个年级各抽取2个班级共12个班级的593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人口学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心理求助经历问卷进行匿名调查。通过 Logistic 模型探讨影响心理求助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共567份(95.6%)问卷纳入最终分析。被访者平均年龄(15.1&#177;1.6)岁,女生293名(51.7%)。243名(42.9%)学生有心理求助经历,同学或朋友(61.7%)、亲人(48.6%)、心理医生(6.6%)是怀集县中学生心理求助的前三名对象。专业心理咨询求助比例为2.8%。多因素分析发现,SCL -90评分&gt;160分(OR=2.0,95% CI:1.4-2.9)、班主任为女性(OR=1.7,95% CI:1.1-2.6)、较大年龄(OR=1.3,95% CI:1.0-1.3)是心理求助行为的独立相关因素。SCL -90评分越高,心理求助比例越高。结论怀集县中学生心理求助对象大多为关系密切的非专业医务人员,需针对学生、家人、老师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培训。 蔡颖莲 刘国雄 肖星勇 慕有洁 岑杏芳 邓岳明 刘建勋 何自浪 蔡志强 苏敬华 陈晓东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求助 广州市住院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生活质量保护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住院双相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保护性因素。方法在广州市4家精神科住院部连续入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双相障碍或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465例,采用自编人口学及临床特征问卷调查患者人口学及临床特征并进行分类,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分析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分类患者生活质量差异,采用多元方差分析患者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结果共465名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四所医院患者生理领域评分(58.15±15.65),心理领域评分(49.13±8.20),社会关系领域评分(48.78±15.83),环境领域评分(51.48±14.44),均低于中国常模标准(P<0.05)。在睡眠时长,运动情况,年龄,有无合并躯体慢性病,性别,婚姻状况,自知力水平,病程,吸烟情况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文化程度,体重状态,起病年龄,饮酒情况上无显著差异,均P>0.05。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曾经结婚或同居,自知力水平高,睡眠时长>7小时,规律运动是患者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P<0.05);性别*自知力水平,婚姻状况*睡眠时长*运动情况,婚姻状况*自知力水平*睡眠时长*运动情况,性别*婚姻状况*自知力水平*运动情况对患者生活质量存在交互作用影响。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和多种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相关,应根据相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全面康复。 徐璇钰 苏敬华 胡应基 陈夕圆 陈晓东关键词: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 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