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亚楠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骨髓间充质
  • 5篇干细胞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4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增殖
  • 2篇配体
  • 2篇周期
  • 2篇肽聚糖
  • 2篇细胞增殖
  • 2篇细胞周期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干细胞增殖
  • 1篇低剂量
  • 1篇低剂量辐射
  • 1篇低氧
  • 1篇凋亡
  • 1篇调节活性
  • 1篇移植物抗宿主

机构

  • 4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医学院第...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苏亚楠
  • 4篇白海
  • 3篇王存邦
  • 3篇宋玮玮
  • 3篇赵强
  • 2篇何晓霞
  • 2篇欧剑锋
  • 1篇刘凤强
  • 1篇薛永杰
  • 1篇杨国嵘
  • 1篇张茜
  • 1篇马晓慧
  • 1篇鱼丽莉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4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Toll样受体的表达特征被引量:8
2009年
本研究探讨健康供体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BM-MSC)中Toll样受体(TLR)的表达特征。用Ficoll法分离培养健康供体的BM-MS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BM-MSC中CD34、CD45、HLA-DR、CD44和CD71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爬片BM-MSC细胞中CD71的表达;应用茜素红染色和油红染色检测BM-MSC细胞成骨及成脂诱导情况;半定量RT-PCR法检测TLR1-10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体外分离培养的BM-MSC中CD34、CD45和HLA-DR表达呈阴性,CD44和CD71表达呈阳性;爬片BM-MSC细胞中CD71的表达呈阳性。BM-MSC经成骨和成脂诱导后出现钙沉积和脂滴,茜素红染色和油红染色均呈阳性。BM-MSC中TLR1-10 mRNA均有表达,其中TLR2、TLR3、TLR4、TLR7、TLR8、TLR9均高表达,TLR1、TLR5、TLR6、TLR10均低表达。结论:从健康供体骨髓中分离培养的BM-MSC表达不同水平的TLR1-10 mRNA。
何晓霞白海杨国嵘薛永杰苏亚楠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OLL样受体
TLR2配体肽聚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2010年
本研究探讨不同剂量的Toll样受体2(TLR2)的配体肽聚糖(peptidoglycan,PGN)在体外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MSC,体外扩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纯度;将分离培养的BM-MSC按一定浓度接种于96孔板中,以1、10、20μg/ml的PGN与BM-MSC共培养为实验组,不加PGN的BM-MSC为对照组;培养第1至第7天,MTT法检测BM-MSC的增殖情况;以上述浓度的PGN与BM-MSC共培养72小时后,流式细胞术检测BM-MSC的细胞周期。结果表明,BM-MSC与PGN共培养后,BM-MSC的增殖指数明显增加,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以10μg/mlPGN促BM-MSC增殖作用最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GN干预组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加,以10μg/ml组最明显。结论:在培养条件下PGN可以促进更多的BM-MSC进入DNA合成期,从而有更多的细胞分裂,产生大量的增殖细胞,并且这种影响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苏亚楠白海王存邦马晓慧欧剑锋赵强何晓霞宋玮玮
关键词:肽聚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低氧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二氯化钴(CoCl2)诱导的化学性低氧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BMS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用CoCl2建立化学性缺氧模型,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hBMSC在不同CoCl2浓度(0、100、150、300 μmol/L)和不同时间(0,12 h及1、2、4、6、7 d)的增殖情况,0 μmol/L CoCl2组为常氧组,后3个浓度组为低氧组.结果 化学缺氧12 h内,hBMSC增殖被抑制;1、2、4 d时各低氧组细胞增殖均高于常氧组,但300 μmol/L CoCl2组与常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00μmol/L CoCl2组(0.139±0.003、0.178±0.005、0.224±0.005)和150 μmol/L CoCl2组(0.202±0.020、0.224±0.019、0.263±0.004)增殖明显高于常氧组(0.134±0.005、0.167±0.004、0.206±0.005),其中150μmol/L CoCl2组1 d时增殖最显著(均P<0.05).6 d时100、150 μmol/LCoCl2组细胞增殖(0.258±0.020、0.264±0.008)仍高于常氧组(0.248±0.004),但优势逐渐减弱(P<0.05).7 d时这种低氧促增殖的效应消失.结论 CoCl2诱导的化学性缺氧可以促进hBMSC增殖.
宋玮玮白海王存邦鱼丽莉欧剑锋赵强苏亚楠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细胞低氧细胞增殖
TLR2配体肽聚糖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为脂肪细胞及成骨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2(TLR2)的配体肽聚糖(PGN)在体外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增殖和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影响。   方法:Ficoll法分离培养健康供体的BM-MSC;用流式细胞仪(FCM...
苏亚楠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肽聚糖细胞周期脂肪细胞成骨细胞
文献传递
低剂量辐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1987年,Friendenstein等[1]发现塑料培养皿中贴壁生长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成多种中胚层来源的间质细胞,因此把这种多能细胞称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活性[2],并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的植活,MSCs在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防止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同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凤强白海王存邦陈晨翟培力张茜赵强苏亚楠宋玮玮
关键词:细胞凋亡低剂量辐射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调节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