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臧加成

作品数:48 被引量:312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6篇椎间盘
  • 16篇骨折
  • 13篇META分析
  • 11篇腰椎
  • 9篇股骨
  • 8篇退变
  • 8篇椎间盘退变
  • 6篇腰椎间盘
  • 6篇通路
  • 5篇血栓
  • 5篇深静脉
  • 5篇手术
  • 5篇静脉
  • 5篇静脉血
  • 5篇脊柱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信号
  • 4篇深静脉血栓
  • 4篇强直

机构

  • 40篇天津医院
  • 15篇天津医科大学...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骨科医院
  • 2篇天津市骨科研...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天津市中西医...

作者

  • 48篇臧加成
  • 40篇马信龙
  • 31篇王涛
  • 28篇韩超
  • 27篇田鹏
  • 22篇马剑雄
  • 13篇李鹏飞
  • 8篇孔敬波
  • 6篇于树军
  • 6篇张银光
  • 4篇杨爽
  • 4篇王敬博
  • 4篇李辰
  • 3篇王裕民
  • 2篇王玉龙
  • 2篇王雪
  • 2篇李风波
  • 2篇李晓辉
  • 2篇张晓林
  • 2篇吕建伟

传媒

  • 11篇中华骨科杂志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六届《中华...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第17次全国...
  • 1篇第二十届全国...
  • 1篇天津市生物医...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柳氮磺吡啶(SSZ)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关于SSZ和安慰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计算机检索以下7个数据库(时间为1984年~2017年3月)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First Quarter 2017)、Science Direct、OVID、SpringerLink、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利用Rev Man 5.1.1(下载于Cochrane Library)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最终纳入13篇研究论著,共1 110例患者,其中SSZ组606例,安慰剂组50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脊柱炎功能指数[MD=-0.18,95%CI(-0.23,-0.18),P<0.00001]、背部疼痛VAS评分[MD=-2.25,95%CI(-4.04,-0.26),P=0.01]、晨僵时间[MD=-0.28,95%CI(-0.35,-0.20),P<0.00001]、胸廓扩张度[MD=-0.18,95%CI(-0.32,-0.03),P=0.02]、ESR[MD=-3.28,95%CI(-4.60,-1.96),P<0.00001]等指标SSZ与安慰剂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SZ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MD=1.65,95%CI(1.18,2.3),P=0.003];而夜间痛发生率、脊柱功能物理试验、CRP等二者无明显差别。结论 SSZ治疗临床上早期、活动性、伴有外周关节炎并且急性炎性反应物水平较高的AS患者疗效显著且效能费用比较高。经过严格的实验室监测,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
臧加成马剑雄王涛田鹏韩超马信龙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柳氮磺吡啶安慰剂META分析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骨质疏松数据监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骨质疏松数据综合监测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骨质疏松数据监测方法,包括: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获取实时骨质疏松数据进行数据过滤处理得到实时骨质疏松综合数据集;根据所述实时骨质疏松综...
李辰杨爽张银光李晓辉张彤王雪于树军臧加成
创伤骨科深静脉血栓流行病学及F12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对创伤骨科不同部位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情况进行大宗病例量回顾性统计分析,阐述不同部位骨折DVT发生率的流行病学特点。在基因多态性水平探讨临床创伤骨科易栓症患者...
臧加成
关键词:创伤骨科深静脉血栓流行病学基因多态性
Modic改变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估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采用终板钻孔髓核置人建立兔Modic改变动物模型,并通过影像学、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进行评估,探讨建立Modic改变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Modic改变的形成机制。方法54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5-3.0k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髓核置入组、肌肉置入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只。髓核置人组行腰椎前外侧手术人路暴露k,、L5-6椎间盘右前外侧,使用16G骨穿针在L5-6。椎间盘紧邻骺板的椎体处钻孔,深度约3mm;利用5ml空针刺入L4-5,椎间盘中,抽取髓核并将其推人至椎体的钻孔内;肌肉置人组行相同手术显露及钻孔方法在L5-6。椎间盘紧邻骺板的椎体处钻孔,取少量椎旁肌肉置人椎体的钻孔内;对照组行相同手术显露及钻孔方法,但不置人任何组织。止血、冲洗后,缝合各层组织和皮肤。术后12、16和20周行MR检查后各组动物处死6只,取标本进行大体形态学和组织学(HE染色)观察造模形成情况,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观察造模部位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术后12周、16周和20周,MRI显示髓核置人组T1加权像可见有低信号出现,T2加权像则显示低信号的背景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混杂高信号,而对照组及肌肉置入组均未见明显信号改变。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也证实髓核置入组髓核置入部位出现组织的异常增殖。RT.PCR及Westemblot检测显示髓核置入组IL-4、IL.17及IFN-γ的高表达现象,髓核置入组均高于肌肉置人组和对照组,且基本与术后时间呈正相关。肌肉置人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终板钻孔髓核置入法可以成功建立Modic改变的动物模型,自身免疫因素很有可能在Modic改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韩超马信龙王涛马剑雄田鹏臧加成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7干扰素Γ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短节段腰椎融合手术中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系统评价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短节段腰椎融合手术中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92年1月到2011年11月MEDLINE、EMBASE、CochraneCENTRAL(ThirdQuarter2011)、ScienceDirect、OVID、SpringerLink、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5.1.1(下载于CochraneLibrary)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7篇研究论著符合纳入标准,共480例,其中单侧固定246例,双侧23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比较,前者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少于后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D=-24.39,95%CI:-33.16~15.61,P〈0.01)和(MD=-118.73,95%CI:-143.43~-94.03,P〈0.01);住院时间、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优良率等方面两种固定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钉固定在腰椎融合手术中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以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在住院时间、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优良率等方面与双侧固定无明显差异。
臧加成马信龙王涛马剑雄田鹏韩超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骨钉内固定器META分析
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F12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凝血因子Ⅻ(coagulation factorⅫ,FⅫ)活性水平、凝血功能指标、F12基因位点rs17876030和rs1801020多态性的关系,以及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23年9月200例于天津市天津医院创伤骨科诊治的骨折患者,常规抗凝预防DVT治疗,仍在住院期间发生了DVT(血栓组);匹配100例同期住院的骨折患者,同样的抗凝策略下住院期间未发生DVT(非血栓组);匹配100例同期在天津医院门诊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正常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血浆标本,实验室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Fg)、D-二聚体(D-Dimer)。采用一期固定法检测FⅫ活性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FⅫ抗原,直接测序法检测F12基因位点rs17876030和rs1801020基因多态性,分析各检测指标间的关系以及与DVT的相关性。结果血栓组、非血栓组、正常组APTT、PT、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48,P=0.483;F=0.092,P=0.840;F=0.031,P=0.660);血栓组Fg为(4.5±2.4)g/L、D-Dimer为(786.2±234.9)mg/L,大于非血栓组的(2.9±1.8)g/L和(261.3±165.5)mg/L、正常组的(2.2±1.1)g/L和(198.1±96.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73,P=0.046;F=34.960,P<0.001;P<0.05)。血栓组FⅫ活性为78.3%±21.9%,与非血栓组的97.8%±31.4%、正常组的94.5%±35.7%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81,P=0.032;P<0.05)。FⅫ活性与APTT呈负相关(r=-0.149,P=0.035)。血栓组rs17876030 TT、CC、CT基因型分别为122、58、20例,非血栓组分别为34、27、39例,正常组分别为30、42、2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30,P=0.002);血栓组rs1801020 TT、CC、CT基因型分别为42、115、43例,非血栓组分别为37、25、38例,正常组分别为40、16、44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20,
臧加成杨爽张银光马信龙
关键词:骨折静脉血栓形成
颈脊髓损伤手术时机选择的系统评价
臧加成马信龙王涛
创伤骨科不同部位骨折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流行病学研究
究对两万多名创伤骨科病例中的1534例发生DVT的病例进行详尽的统计分析研究,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本文作者认为除了以上既往已经研究明确的DVT危险因素外,创伤骨科患者的骨折部位应作为DVT发生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为不同部...
臧加成马信龙姜宏强李鹏飞李艳军李风波韩哲姜轩孔敬波吕建伟
关键词:创伤骨科骨折深静脉血栓流行病学致病因素
人椎间盘退变差异性表达microRNA的筛选及验证研究
目的:  检测人腰椎间盘髓核细胞microRNA(miRNA)表达谱,筛选退变髓核细胞与正常髓核细胞差异性表达的miRNA,预测差异性表达miRNA的靶基因及信号通路;对显著性差异表达的miR-494和miR-513a-...
臧加成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微阵列实时荧光定量PCR靶基因髓核细胞
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或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Meta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或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First Quarter 2011)、ScienceDirect、OVID、SpringerLink、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7个数据库(时间截至2011年6月),手工检索Spine、Euro Spine、JBJS、中华骨科、中国脊柱脊髓等相关杂志,纳入关于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或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RCT研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利用RevMan5.1.1(下载于Cochrane Library)进行Meta分析。选取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融合率、优良率、取骨处疼痛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筛选,11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1139个病例。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等级均较高(A级10个,B级1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颈椎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组与自体骨植骨融合组比较,前者平均术中失血量少于后者[MD=-8.42,95%CI(-15.59,-1.25),P=0.02],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后者[MD=-0.31,95%CI(-0.62,-0.01),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后者[OR=0.56,95%CI(0.37,0.83),P=0.004],取骨处疼痛二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OR=0.06,95%CI(0.01,0.27),P=0.0002];平均手术时间[MD=-14.55,95%CI(-30.79,1.69),P=0.08]、融合率[OR=1.44,95%CI(0.70,2.96),P=0.32]、优良率[OR=1.39,95%CI(0.92,2.09),P=0.12],两种融合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椎间融合器(Cage)与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应用cage行椎间融合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尤其是取骨处疼痛的发生,并且在平均手术时间、融合率、优良率等方面与自体骨植骨融合效果相同。
臧加成马信龙王涛马剑雄田鹏韩超
关键词:颈椎病椎间融合器META分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