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
- 作品数:14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 农药鱼藤酮对表达α-突触核蛋白细胞的作用被引量:11
- 2004年
- 本研究利用农药鱼藤酮作用于神经细胞 ,观察鱼藤酮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与α synuclein积聚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选用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 SY5Y ,实验组为α synuclein GFP基因转染的细胞 ,鱼藤酮处理的转基因细胞和非转基因细胞 ,对照组为未处理的SH SY5Y细胞。通过RT PCR检测α synuclein基因转染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α synuclein GFP表达产物绿色荧光蛋白。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DCF检测细胞氧应激。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α synuclein在细胞中的状态。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RT PCR显示转基因细胞α synuclein基因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细胞浆内可见绿色荧光蛋白 ,绿色荧光分布不均匀 ,可见蛋白积聚。MTT检测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鱼藤酮处理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小 (P <0 0 1 )。鱼藤酮的浓度为 75nmol L、1 0 0nmol L时 ,未转基因与转基因的细胞活性相比较 ,前者的细胞活性低于后者 (P <0 0 5 )。HE染色 ,鱼藤酮处理的转基因细胞胞浆减少、转基因细胞胞浆内也可见自噬体。胞浆内有嗜酸性包涵体样结构。免疫组化可见鱼藤酮处理高表达α synuclein细胞明显变成梭形并有很长的突起。电镜显示鱼藤酮处理的细胞线粒体肿胀 。
- 珠帕尔.木拉提杨慧蔡青赵春礼梁源赵焕英胡宇
- 关键词:Α-SYNUCLEIN胞浆转基因细胞鱼藤酮农药非转基因
- 砷致癌机制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砷致癌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建立砷诱导NIH3T3细胞转化模型。测定细胞液中谷胱甘肽 (GSH)、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 (GR)水平 ,通过NorthernBlot测定GR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的基因表达。结果 NIH3T3细胞在 0 1 μmol/LAs(Ⅲ )诱导的 1 1 0d后发生了细胞生物学改变 ,由体外有限传代变为无限传代 ,在半固体琼脂上可以每千个细胞形成 60个集落。GR和GST活性显著增高。结论 建立了可行的砷诱导体外细胞转换的模型 ,提出了在引起细胞转化的机制中GSH的水平的下降起了重要的作用 ,而GST和GR蛋白的上升也与此机制有关。
- 王国荃胡宇姚华郑玉建刘开泰金喜梅
- 关键词:砷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转移酶谷胱甘肽还原酶细胞转化
- 砷对人DNA连接酶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 2000年
- 采用纯化酶活性分析和人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研究砷对人 DNA修复关键酶—— DNA连接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纯化人 DNA连接酶 和 在毫摩尔水平三价砷和五价砷存在下 ,酶活性增加。与此不同的是 ,经过微摩尔砷处理的人细胞核提取物的 DNA连接酶的活性即可被显著抑制。未经染砷处理的细胞核提取物的 DNA连接酶活性与纯化酶对砷的敏感性没有显著区别。说明砷的毒性与砷对 DNA连接酶的作用没有直接联系。因此 ,砷的促突变和对 DNA’损伤后修复的抑制 ,可能并非直接抑制修复酶所致 ,可能与砷所引起的细胞内信号传递和基因表达的改变及通过转录水平或翻译修饰的调节有关。
- 胡宇苏林Elithabeth T.Snow王国荃
- 关键词:砷DNA连接酶肿瘤
- 砷诱导NIH3T3细胞转化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为进行砷诱导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建立砷诱导的细胞转化模型。方法:选择 NIH 3T3小鼠成纤维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砷毒性实验 ,分别选择 0 .1、0 .5μm ol/ L As( )作为诱导剂量染毒诱导 ,同时设立两个对照组同步进行培养和传代。观察比较 As( )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的形态、生物学生长特性、细胞砷毒性的变化 ,并进行半固定琼脂生长实验以确定细胞转化模型。结果 :NIH3T3细胞经 0 .1、0 .5 μm ol/ L As( ) 110d的长期低剂量诱导后发生了细胞生物学改变 ,主要表现为 :细胞呈复层生长 ,倍增时间明显缩短 ;细胞寿命由体外有限传代 (约 30代左右 )变为体外无限传代 ;0 .1μmol/ L As( )组细胞在半固体琼脂上生长并形成细胞集落。结论 :慢性低剂量砷暴露可以诱导细胞转化 ,该模型的建立及其相关实验技术条件的确立可应用于砷诱导细胞转化的有关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 胡宇金喜梅王国荃Snow ET
- 关键词:砷细胞转化分子机制
- 新疆奎屯地区地方性砷中毒致癌致突变远期作用的干预研究被引量:14
- 2004年
- 目的:探讨防治新疆奎屯地方性砷中毒干预实验前后患者砷中毒病情与癌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皮肤癌变、内脏癌变、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作为评价指标 ,对奎屯砷中毒地区改水防病干预 15年后进行致癌、致突变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结果 :干预实验 15年来 ,77%的病区饮用水已符合卫生学要求 ,90 %以上砷中毒患者病情有了好转 ,无新发病例 ,但原有的中度和重度砷中毒患者中仍有癌症发生 ,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也明显高于对照人群。 结论 :砷致癌、致突变的远期效应是明显的。
- 王国荃郑玉建姚华胡宇魏丽康玲张建文
- 关键词:地方性砷中毒干预实验远期作用
- 干热环境对野外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
- 1999年
- 目的:研究干热环境对野外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抽样人群的调查,研究干热环境野外油田作业人群常见病及其神经行为、生理机能和血流动力学、免疫学指标、体内微量元素和血清SOD、MA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野外作业人群神经行为组合测试有明显异常改变;体内钠、钾、钙、镁和铁等元素丢失增加;外周循环量和组织间液容量明显增加,微循环的自律运动加强。结论:干热环境对野外作业人群健康已产生不良影响,虽然大多数野外作业人群已逐渐达到热习服,但定期健康监测和采取适当的保健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 胡宇肖碧玉高万泉刘开泰姜平张晨严伟丽姚华郑玉建赵晓红李永贵蒋有志杨世久
- 关键词:野外作业健康
- 砷对人角化细胞DNA修复和GSH水平及相关酶活性的调节
- 砷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砷与人类肿瘤如皮肤癌、肺癌和膀胱癌等有关。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得到可靠的动物实验的证实。砷可以抑制DNA修复并且是协同突变物。本研究选
- 胡宇
- 关键词:砷角化细胞DNA修复相关酶活性
- 地方性砷中毒的干预实验及其效应分析被引量:5
- 2001年
- 为探讨防治地方性砷中毒的方法及效果 ,在新疆奎屯病区对干预实验前后不同时间的高砷井水、患者病情和居民患病率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干预实验 15年来 77%病区饮用水已符合卫生要求 ,环境已无砷污染 ,砷中毒患者90 %以上病情有了好转 ,再无新发病例。
- 王国荃郑玉健刘开泰姚华杨磊楼屹胡宇魏丽张跃新张建文
- 关键词:地方性砷中毒干预实验流行病学
- 砷对NIH 3T3细胞谷胱甘肽水平、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探讨急性、慢性砷暴露对小鼠成纤维细胞 (NIH3T3细胞 )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 ,进而探讨其对细胞谷胱甘肽 (GSH)水平、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经过不同浓度砷处理的细胞 ,抽提细胞总蛋白。采用经过改进的Clark法测定细胞中谷胱甘肽 ;采用Thomas法测定谷胱甘肽还原酶 (GR)活性 ;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谷胱甘肽与1 氯 2 ,4 二硝基苯 (CDNB)的结合以确定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活性。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固定化蛋白质的免疫学测定法测定血红素氧化酶 (HO 1)蛋白表达 ;采用RNA印迹法测定谷胱甘肽还原酶 (GR)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的基因表达。[结果]急性砷处理细胞在较低浓度范围可以引起GSH水平的增加 ;而当砷浓度高于25μmol/L时 ,GSH水平降低 ;在0.1和0.5 μmol/L慢性染毒之后细胞GSH水平明显降低。然而 ,在急性和慢性砷处理组GST和GR的活性均有升高 ,而在高浓度24h处理组则显著降低 ;GR的mRNA水平与GR的活性相一致 ,在急、慢性染毒组中均表现为GR的mRNA表达上调 ;砷可以引起血红素氧化酶 1(HO 1)蛋白水平的增加。急性、慢性砷处理均引起GSH Px mRNA表达下调。[结论]三价砷可以引起氧化应激、GSH水平改变、以及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改变 ,急性与慢性砷接触对GSH系统?
- 胡宇金喜梅王国荃Snow Elizabeth T
- 关键词:砷谷胱甘肽基因表达酶活性氧化还原状态
- 干热沙漠环境石油工人血、尿、发中16种元素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采用法国产JY - 7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光量计 (ICP)测定抽样人群血、尿、发中 16种元素水平 ,研究干热环境对石油工人体内元素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 ,野外石油工人和对照组人群夏季血中Li,Ca、Zn、Se明显降低 ,钻井工人夏季血中Li、F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抽样人群夏季尿中Li、Na、K、Mg、Ca、Sr明显高于冬季 ,钻井工人尿中Li、Na、Mg、Ca、Al明显高于对照人群 ;野外作业人群夏季发中K、Ca、Fe、Se、P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Ca、Fe、Zn、Al夏季低于冬季。
- 胡宇肖碧玉刘开泰姜平何建军
- 关键词:石油工人血清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