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勤晴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血液
  • 2篇血液透析
  • 2篇血液透析患者
  • 2篇透析患者
  • 1篇低血压
  • 1篇动静脉内
  • 1篇动静脉内瘘
  • 1篇血压
  • 1篇证候
  • 1篇证候分析
  • 1篇肾病
  • 1篇肾炎
  • 1篇肾炎康
  • 1篇肾炎康复片
  • 1篇死因
  • 1篇死因分析
  • 1篇提取物
  • 1篇内瘘
  • 1篇葡萄籽
  • 1篇葡萄籽提取物

机构

  • 6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6篇胡勤晴
  • 4篇王立新
  • 3篇刘旭生
  • 3篇黄璟
  • 2篇何志仁
  • 2篇蔡寸
  • 1篇林俊杰
  • 1篇侯海晶
  • 1篇欧阳建英
  • 1篇秦新东
  • 1篇卢富华
  • 1篇屈磊
  • 1篇刘壮竹
  • 1篇赵艳晖
  • 1篇高燕翔
  • 1篇唐莺
  • 1篇莫业南

传媒

  • 1篇河南中医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胃炎康复片联合福辛普利治疗IgA肾病25例
2012年
目的:观察中药肾炎康复片对IgA肾病患者蛋白尿及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基础治疗之上,治疗组加服肾炎康复片,对照组加服贝那普利。疗程6个月,观察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位相中红细胞计数(尿RBC)、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等指标。结果: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与治疗组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而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显著减少。结论:肾炎康复片可以明显降低IgA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明显改善小管功能。
黄璟王立新侯海晶胡勤晴
关键词:IGA肾病肾炎康复片福辛普利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因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行MHD治疗的76例老年患者,统计死亡原因;比较死亡组(研究组)和存活组(对照组)间的人口学资料、原发疾病、透析3个月时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钙、磷等相关临床指标;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心血管疾病、感染、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出血是老年MH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P〈0.05);使用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的患者多于使用动静脉内瘘的患者(P〈0.05);患者的透析龄、BMI、透析3个月时的Hb、Hct、Alb、TC、P3-、iPTH、Scr低于存活组患者(P〈0.05);CRP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CRP和低iPTH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老年MHD患者中,心血管疾病是首要的死亡原因;高CRP和低iPTH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胡勤晴蔡寸王立新何志仁欧阳建英赵艳晖
关键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
中西医结合预防环磷酰胺不良反应的观察
蔡寸胡勤晴刘旭生卢富华唐莺
艾灸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抽选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30例,随机法分为艾灸组(n=10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基础治疗,艾灸组在此基础上行温和灸。开瘘后将艾灸组分为早期艾灸组及长期艾灸组各50例,长期艾灸组继续给予在非透析日进行艾灸治疗至术后1年。比较艾灸组与对照组首次开瘘、第13个月检测患者于透析中血流量和动、静脉端压力、内瘘血流量、内瘘内径,随访观察并记录不同干预措施组的血栓形成、血管狭窄、官腔闭塞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艾灸组内瘘成熟时首次穿刺时皮下淤血、局部血肿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13.00%(P<0.05)。2组患者首次开瘘时内瘘血流量、内瘘直径、透析中血流量、动脉端压力及静脉端压力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长期艾灸组和短期艾灸组患者术后1年血栓形成、血管狭窄、官腔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0%、14.00%,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长期艾灸组的超声指标优于短期艾灸组,但统计学上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早期运用艾灸疗法能减少内瘘早期并发症的发生,长期艾灸疗法可维护内瘘通畅、改善内痿血流,对动静脉内瘘远期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黄璟王立新胡勤晴
关键词:艾灸疗法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
参附防治血透低血压的系统评价及血透低血压的证候分析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SFI)防治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探讨IDH患者的证型分布规律,为SFI改善血透患者...
莫业南王立新刘旭生秦新东林俊杰何志仁黄璟蔡佑青胡勤晴刘壮竹
葡萄籽提取物对高糖诱导系膜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
2012年
目的探讨葡萄籽提取物(grape seed extract,GSE)对高糖诱导系膜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常规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分为正常糖组、高糖组和高糖+GSE(1.0、5.0、10.0μmol/L)组。检测各组细胞总蛋白/细胞数比值,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21、P27蛋白表达。结果 (1)经高糖(30 mmol/L D-葡萄糖)处理48 h后,系膜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肥大变化,细胞总蛋白/细胞数比值增大,细胞增殖能力下降,G0/G1期细胞百分比增多,P21、P27蛋白质表达上调;(2)经GSE干预后,与高糖组比较,系膜细胞的细胞总蛋白/细胞数比值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增大,G0/G1期细胞百分比减少,P21、P27蛋白质表达下调(P<0.05)。结论 GSE能够通过抑制P21、P27的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肥大。
高燕翔胡勤晴屈磊刘旭生
关键词:高糖葡萄籽提取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