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硕
- 作品数:21 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运用3D打印技术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究运用结合3D打印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骨盆骨折教学与传统模式教学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骨科病区内学习的150名研究生和规培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组采用结合3D打印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结果研究组的教学吸引力、手术方案制定能力和总体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学生对于使用该种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骨折教学的接受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在骨盆骨折的临床教学过程中,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于骨盆骨折的理解与手术相关设计的能力,也易于被学生所接受,提升了教学质量。该模式可在其他骨科相关疾病临床教学中进行应用。
- 徐征宇刘江杜俊炜姜瑶赵鑫强杨磊王大为耿硕
- 关键词: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 三维数字规划和二维胶片模板测量辅助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比较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比较运用三维数字规划技术进行三维规划和传统二维胶片模板测量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规划的效果。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THA)的102例患者根据其采用的术前规划的类型分为未规划组(37例)、二维规划组(27例)、三维规划组(38例),分别对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数据,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术前规划的效果。结果未规划组、二维规划组、三维规划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7.86±13.13) min、(81.63±7.82) min、(70.21±7.92)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51.41±55.48) mL、(313.04±53.86) mL、(272.37±70.04) mL;住院时间分别为(9.73±1.94) d、(8.59±2.21) d、(8.00±1.49) d。三维规划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上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未规划组、二维规划组、三维规划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79.62±3.98)分、(84.70±3.77)分、(89.00±5.45)分,三维规划组和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评估:未规划组、二维规划组和三维规划组的髋臼假体匹配满意率分别为54.0%、63.0%、86.8%;下肢不等长发生率分别为24.3%、14.8%、5.3%;股骨偏距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8.6%、40.7%、15.8%,三维规划组和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三维数字规划进行全髋关节置换三维术前规划能够辅助术者更加快速、精准地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时能让患者获得更快的康复和更好的术后功能。
- 徐征宇杜俊炜姜瑶刘江毕郑刚耿硕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 老年股骨颈骨折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技术规范专家共识(2023版)被引量:1
- 2023年
- 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挑战,医院资源消耗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结果和转归欠理想。髋关节置换术(HJA)是当前治疗老年FNF的主流方法,但传统的手术入路和技术方法仍然面临一系列瓶颈问题,如脱位、跛行、肢体不等长等。近年来,直接前路(DAA)‑HJA成为关节置换领域的新方法。DAA入路由于通过神经肌肉间隙完成手术,符合软组织保留和术后加速康复理念,可提升HJA治疗老年FNF的临床效果。但DAA‑HJA治疗老年FNF的标准技术与规范流程尚缺乏统一认识。因此,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髋关节学组、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关节学组、重庆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重庆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重庆市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订《老年股骨颈骨折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技术规范专家共识(2023版)》,主要针对DAA‑HJA在老年FNF中应用的适应证、手术设计与假体选择、手术技术与操作流程、术后管理等方面提出13条推荐意见,旨在推广规范化、系统化、个体化诊疗理念,改善患者功能预后。
- 许中华陶伦刘载阳李阳李杰张珺张峡王敏李长青陈光兴杨柳张大伟曹晓瑞张国强李凭跃包倪荣李川周胜虎常正奇吴波钱文伟王卫国吕明唐浩李虎何川陈云苏李慧武胡宁聂茂谢峰曹治东康鹏德斯焱朱晨许伟华刘先哲毛新展谢杰张晓岗胥伯勇杨佩王伟李晓峰冯尔宥张振刘保一马建兵李辉马元琛孙立张志峰耿硕黎观保王禹基李二虎周宗科黄伟周一新曹力柴伟熊雁张瑗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髋关节学组全军骨科专委会青年关节学组重庆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重庆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重庆市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老年
- 后正中入路排钉技术联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以后柱骨折为主的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后正中入路排钉技术联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以后柱骨折为主的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采用后正中入路排钉技术联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的15例以后柱骨折为主的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4例;年龄26~65岁,平均41.2岁。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下进行手术,采用腘窝"S"形切口,后正中入路完成显露,后方双支撑钢板近端排钉联合横向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术后观察切口愈合及血管、神经损伤情况,定期复查X线监测骨折愈合情况,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内翻角,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1例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延迟愈合,其余14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5例患者无一例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症状。所有患者术后获12~29个月(平均16.5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5.4周。患者术后3 d和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后倾角分别为9.3°±2.1°、9.7°±1.6°,内翻角分别为4.3°±1.2°、4.1°±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为84~95分,平均89.3分;膝关节屈曲为105°~138°,平均126.5°;伸直0°~8°,平均3.4°。结论后正中入路排钉技术联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以后柱骨折为主的胫骨平台三柱骨折,不仅能够做到单一切口充分显露,而且可以实现稳定的胫骨平台固定,减少手术创伤,简化手术流程,术后效果良好。
- 邹吉龙张衍刘帅牛博超刘广宇王帅毕郑刚耿硕
- 关键词:骨钉胫骨平台骨折后正中入路
- 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不规则骨骨肿瘤疾病的研究
- 目的:应用3D打印技术,对不规则骨骨肿瘤疾病患者进行术前模拟手术,术前个性化内植物设计,术中应用个性化植入物重建骨结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副损伤,并通过与以往同类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探讨3D打印...
- 王大为杨磊耿硕毕郑刚
- 关键词:不规则骨骨肿瘤
- 角度波动式康复训练对肘关节活动受限的术后康复作用
- 2022年
- 目的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角度波动式康复训练”在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导致的陈旧性肘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9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外翻试验不稳定患者104例,平均年龄(50±5)岁。男性46例,女性58例,均为单侧肢体发病,术前Mayo肘关节评分均小于60分。根据其康复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n=53)和对照组(n=51),分别采用了“角度波动式康复训练”和“传统康复训练”。比较术前及术后6周、3个月、6个月肘关节功能,肘关节功能评估应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改良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改良H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屈曲、伸直、内旋、外旋四个活动角度。结果随访时间为10~36个月,平均随访(21.3±7.2)个月,6个月随访率100%。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试验组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EPS试验组为80(80,85)分,对照组70(70,75)分;改良HSS试验组为85(82,88)分,对照组79(75,82)分;VAS试验组为2(1,3)分,对照组3(3,4)分,三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2=118.907,52.847,60.904,P<0.05);试验组肘关节活动范围:屈曲120(115,130)°,伸直15(10,15)°,明显大于传统康复方式:屈曲100°(95,110)°,伸直:20°(15,20)°,且未出现因康复而造成的副损伤。结论角度波动式康复训练结合了肘关节可调节支具和静态拉伸支具(SPS)二者的优点,通过静态、动态训练相结合,非暴力地递进式增长训练角度,可达到满意的主被动活动度。康复过程中疼痛度更低,康复周期更短,提高了中远期随访功能评分优良率。
- 刘江杜俊炜徐征宇姜姚毕郑刚孙佳冰耿硕
- 关键词:关节僵直康复训练
- 基于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的股骨远端A型骨折探索与再思考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究股骨远端A型骨折外侧完全缺损时,内侧不同骨折线角度及不同螺钉置入方式下的内固定应力变化。方法招募1名24岁健康男性志愿者,采集其右侧股骨数据,并应用Mimics17.0、3-matic Research 9.0、CATIA V5R21、Hypermesh 13.0、ABAQUS6.14等软件建立右侧股骨的完整模型。使用CATIA V5R21软件在距关节线近端6.5 cm的股骨外侧处产生一个10 mm的骨折间隙,于同一高度股骨内侧生成不同角度骨折线;根据实际测量尺寸,重建锁定板和螺钉的三维模型,忽略螺钉表面螺纹并完成内固定钛板、螺钉和股骨的装配。使用Hypermesh 13.0软件对所有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将组装的三维模型导入ABAQUS 6.14生成有限元模型。对四种不同的内侧骨折线角度及三种螺钉置入方式下内固定的应力分布进行初步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此后重新确定最佳螺钉置入方式后继续分析。结果在700 N的轴向加载下,随着骨折线角度的增大,外侧内固定的应力逐渐增大,骨折近端的位移逐步增大,且连续螺钉置入方式优于跳跃式螺钉置入方式,骨折近端第一枚螺钉的置入对内固定整体应力的分布至关重要。结论需要根据内、外侧的骨折情况选择股骨远端A型骨折的手术方案,在骨折线为正角度但角度过大或骨折线为负角度时,单纯的外侧内固定可能不能有效稳定骨折,需要其他方式辅助固定。
- 许铎孙锐坚王天宇赵鑫强毕郑刚耿硕
- 关键词:股骨骨折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
- 快速康复护理在全膝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
-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全膝置换术后的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5月中山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退行性变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的两组在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慢性...
- 毕郑刚杨磊耿硕王大为
- 关键词:快速康复护理全膝置换术
- 骨水泥凝固前有无血液环境对骨水泥与骨界面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研究在有血和无血环境下粘合骨水泥和骨,比较两种粘合骨水泥的方式对骨与骨水泥界面稳定性影响的区别。方法:选取新鲜猪肱骨头20块,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有血的环境下用骨水泥将股骨头与金属粘合;对照组在无血的环境下用骨水泥将肱骨头和金属粘合,再将两组实验材料分别做拉伸试验,至骨与骨水泥界面断裂,最后再沿垂直于截骨面的方向做骨切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并测量出每个实验对象中骨水泥的最大浸润深度。比较两组实验过程中拉力的最大载荷和断裂时的拉力以及骨水泥最大浸润深度。结果:实验组10个实验对象拉力最大载荷平均为738.50±262.15 N,断裂时的拉力平均为656.50±242.88N,骨水泥最大浸润深度平均为1.22±0.19 MM;对照组10个实验对象实验过程中拉力最大载平均为739.60±306.98 N,断裂时的拉力平均为658.80±264.56 N,骨水泥最大浸润深度平均为1.22±0.21 MM。20个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均无意外断裂的情况发生,均在骨与骨水泥界面发生断裂。两组实验的拉力最大载荷与断裂拉力以及骨水泥最大浸润深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环境不能增加骨与骨水泥界面的不稳定因素。因此,与应用止血带相比,在TKA手术中不用止血带可能不会对骨与骨水泥界面稳定性和假体的寿命产生影响。
- 汤瀚杨成林孙新杨耿硕毕郑刚
- 关键词:止血带TKA骨水泥稳定性
- 个性化术前规划结合不同固定方式治疗下肢多平面畸形的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个性化术前规划结合不同固定方式治疗下肢复杂多平面畸形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19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4例下肢复杂多平面畸形的患者资料。男1例,女3例;年龄12~65岁,平均28.8岁。所有患者术前行薄层(1 mm)CT扫描,通过CT数据进行个性化术前规划和模拟,并用3D打印技术制作手术导板,为术中提供截骨导向。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患者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60.0 min。术中透视次数平均5.0次。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8.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3个月。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平均分别为55.8、80.5分,术前、术后HSS评分平均分别为61.0、80.8分,术前、术后VAS评分平均分别为3.8、1.0分。术中依据手术导板做到了精准截骨,导板在应用过程中未出现变形、断裂等问题。随访期间所有患者下肢全长X线片显示力线良好,无畸形复发,未发生感染、内固定物断裂、截骨延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对于下肢多平面畸形的患者,术前进行个性化手术规划,可以准确计算出截骨的相关参数,并借助3D打印的截骨导板结合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做到精准矫形,术后获得良好的疗效,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精准性和高效性。
- 杜俊炜徐征宇刘江姜瑶刘广宇毕郑刚耿硕
- 关键词:下肢膝关节个体化医学畸形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