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TIMI血流及其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ACS 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等基础治疗;观察组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术中应用半量肝素,对照组应用全量肝素。观察两组患者介入治疗中TIMI血流及围术期安全性。结果:观察组PCI术中TIMI血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 吕豪翟莉王京胡艳丽黄洁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替罗非班
-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阿司匹林服药依从性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分析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依从性的现状。【方法】选择15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出院半年后进行随访,对患者是否坚持服药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大于75岁的患者与小于75岁患者比较服药依从性有显著性差异,小学文化程度与中学、大学文化程度的患者相比服药依从性有显著性差异,无收入与月收入2 000元以下及2 000元以上患者相比服药依从性有显著性差异,无业与在职及退休患者相比服药依从性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经济状况越差及无业的患者服药依从性越差。在未坚持服药的患者中,由于健康指导不到位的占41.66%。【结论】应加强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健康指导,尤其是对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年龄大及无业的患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服药依从性。
- 翟莉吕豪张英王京肖洒李怡
- 关键词:阿司匹林稳定型心绞痛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再血管化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 2002年
- 目的 观察再血管化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 0 0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 ,分为再血管化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腔径、收缩及舒张功能。结果 再血管化治疗较药物治疗者心腔径指标明显缩小 ,舒张末容积 (EDV) ,舒张末容积指数 (EDVI) ,收缩末容积 (ESV) ,收缩末容积指数 (ESVI)明显缩小 ,射血分数 (EF) ,短轴缩短率 (FS)显著增加 (P <0 0 5 )。结论 再血管化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能更好地减轻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塑 ,改善收缩功能。
- 翟莉黄岚智光吕豪梅雪洁张艳红董鹏王京
-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再血管化治疗心功能心室重塑
- Doppler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的价值被引量:4
- 2002年
- 翟莉
- 关键词:肺栓塞右心功能
- 单极起搏标测法在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单极标测法在特发性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0例特发性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另一组在激动顺序标测法的同时加用单极标测法进行标测,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及消融功率、消融温度、放电有效时间、手术时间和平均阻抗。结果加用单极标测法治疗组与激动顺序标测法治疗组相比手术成功率分别是(36/37)97.3%,(41/43)95.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加用单极起搏标测法治疗组的实际消融功率、实际消融温度、放电有效时间及手术时间均低于激动顺序标测法治疗组,且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导管消融治疗左后分支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中,加用单极标测法可用较低的消融功率、温度进行治疗,缩短了靶点标测及放电有效时间,从而提高手术效率。
- 翟莉吕豪彭珊王京黄洁
-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
- 左西孟旦在急性心衰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 :观察左西孟旦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入选30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全部患者在接受常规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左西孟旦,所有患者首先给予维持剂量0.05μg/kg/min静...
- 翟莉吕豪胡艳丽肖洒陈蒙
-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左西孟旦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左室射血分数耐受性
- 起搏器安装术后囊袋感染患者电极导线拔除的临床分析
- 2010年
- 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卓越的治疗效果已为人们所公认,随着起搏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起搏治疗的适应证也不断拓宽,植入起搏器和ICD的患者越来越多,由此引起的起搏系统感染患者也有所增加,轻者表现为置入部位皮肤局部红肿、疼痛,
- 翟莉刘燕吕豪王京张英
- 关键词:囊袋感染
- 美托洛尔联合伊伐布雷定在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改善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明确诊断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共135例,根据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检查结果分为流出道梗阻型(66例)和非梗阻型(69例)两组。在基础治疗上,所有患者均给予美托洛尔治疗,心率仍未降至70次/min的患者均加用伊伐布雷定口服治疗。分别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观察患者心脏结构大小的改变、左室流出道压差、射血分数(EF)的改变、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变化、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指标,同时观察药物的安全性,以及患者的远期预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结果无论是梗阻型还是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美托洛尔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减轻,NT-pro BNP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较治疗前[非梗阻型:(1522.61±484.04)pg/ml、(790.25±201.78)pg/ml、(485.86±82.26)pg/ml、(5445.87±1077.62)pg/ml,梗阻型:(1796.69±355.26)pg/ml、(1255.34±287.96)pg/ml、(691.76±92.88)pg/ml、(8573.54±1880.64)pg/ml]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结构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F值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较治疗前[非梗阻型:(55.10±2.52)%、(58.26±2.76)%、(59.41±2.96)%、(47.67±2.67)%,梗阻型:(52.45±5.00)%、(55.25±3.95)%、(57.73±4.96)%、(43.09±5.31)%]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流出道压差和室间隔厚度在观察3个月时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6个月、12个月时较治疗前[非梗阻型:(22.26±1.95)mmHg、(19.03±2.29)mmHg、(26.99±2.48)mmHg,梗阻型:(38.00±4.56)mmHg、(33.09±4.60)mmHg、(45.97±4.76)mmHg]显著降低(P<0.05),且梗阻型心肌病患者流出道压差改善更为显著;动态心电�
- 翟莉吕俊刚王娜张琳李明曹甜甜王松涛
-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型伊伐布雷定心力衰竭
- 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复发性缺血事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8年
- 翟莉顾晴
-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物
- 再血管化与药物治疗对不同病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 2003年
- 目的 观察再血管化与药物治疗对心肌梗死 (MI)患者左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 0例冠心病 MI患者 ,分为 1再血管化治疗组 95例 ;2单纯药物治疗组 10 5例。并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不同病程 (3个月、3个月~ 1年、1年以上 ) MI患者心腔径、收缩及舒张功能的改变。结果 单纯药物治疗组 ,随病程的延长左心室 ,EDV,EDVI,ESV,ESVI明显增加 ,EF显著降低 (P<0 .0 5 )。再血管化治疗组 ,不同病程间各项指标 ,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单纯药物治疗者随病程的延长左心室重塑有所加重 ,收缩功能显著减低 ;再血管化治疗有助于抑制 MI患者左心室重塑的进展及收缩功能的恶化。
- 翟莉黄岚智光吕豪葛贤顺张艳红王晓瑾胡艳丽
- 关键词:再血管化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