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翁以炳

作品数:80 被引量:405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重症
  • 10篇病房
  • 9篇脓毒
  • 9篇重症监护
  • 9篇重症监护病房
  • 9篇静脉
  • 9篇监护
  • 9篇监护病房
  • 7篇手术
  • 7篇术后
  • 7篇外科
  • 6篇休克
  • 6篇脓毒性
  • 6篇脓毒性休克
  • 5篇综合征
  • 5篇危重
  • 4篇血液
  • 4篇血症
  • 4篇脏器
  • 4篇细胞

机构

  • 6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6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第二中...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作者

  • 80篇翁以炳
  • 37篇段美丽
  • 35篇李昂
  • 17篇王宇
  • 14篇张淑文
  • 10篇庄海舟
  • 10篇胡滨
  • 10篇薛建国
  • 9篇刘冲
  • 9篇张忠涛
  • 8篇王冠
  • 7篇李建设
  • 6篇周延忠
  • 5篇韩威
  • 4篇甄根深
  • 4篇刘勇
  • 3篇赵梦雅
  • 3篇虞燕波
  • 3篇刘景峰
  • 3篇姜健

传媒

  • 11篇中华肝胆外科...
  • 5篇中国全科医学
  • 4篇医学综述
  • 3篇山东医药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3篇国际外科学杂...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首届全军重症...
  • 2篇首届中法危重...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1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CU因外科手术后脓毒症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013年
目的分析ICU外科手术后脓毒症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ICU诊治的91例因外科术后伴脓毒症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同期收治外科来源患者1 625例,其中术后因脓毒症死亡91例,病死率达5.6%。从受累及的系统、器官来分析,普外科:受累主要在肺脏、肾脏、消化、循环和凝血系统;胸外科:肺脏的问题明显突出;泌尿科:主要出现肾脏、肺脏、循环和凝血系统的问题;妇产科:出现肺脏、肾脏、循环和凝血系统的问题;血管科和骨科:出现心脏、肾脏、循环和凝血系统的例次相对较多。结论外科术后脓毒症患者的高病死率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救治。
翁以炳段美丽董磊
关键词:外科术后脓毒症死因
门腔静脉侧侧分流加肝动脉强化灌注对肝硬变肝脏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9
1998年
目的门腔分流术严重影响肝脏血循环,为改善术后肝供血,设计并进行了门腔分流加肝动脉强化灌注术的实验研究。方法48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Ⅰ组),肝硬变对照组(Ⅱ组),肝硬变分流组(Ⅲ组),肝硬变分流加肝动脉强化灌注组(Ⅳ组);行肝功能检查,肝活检及核素动态肝胆显像。结果Ⅳ组较Ⅲ组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核素显像:高峰时间提前(P<005);排泄率增高(P<001)。光镜:肝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减轻(P<005)。电镜:肝纤维化程度减轻。结论该术式通过强化肝动脉灌注增加肝血供,相对增加肝营养因子的供给,对肝功能有一定维护作用,减轻术后肝纤维化程度;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门腔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不足,有望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的实用术式。
翁以炳王宇薛建国张忠涛周延忠陈道荫李春林
关键词:门腔分流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ICU病房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提供必要的细菌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7月~2004年12月入住ICU患者的痰、血、尿、中心静脉穿刺针顶端及局部引流物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02例患者中73例发生感染,共分离出菌株141株,其中产ESBL菌株18株。感染部位最多为下呼吸道,其次泌尿系。下呼吸道中最常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泌尿系中常见病原菌为真菌,其次为大肠杆菌。在141株细菌中,G-杆菌占39.7%,G+菌占37.6%,真菌占22.7%。亚胺培南对G-杆菌的敏感性较好,万古霉素对G+球菌的敏感性较好,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及葡萄菌产生。结论ICU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存在于下呼吸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病原菌显示多重耐药。亚胺培南对G-杆菌敏感性较好,而万古霉素对G+菌有较高的敏感性。
李昂段美丽翁以炳胡滨张淑文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细菌耐药性
脓毒性休克不同中医证型与微循环变化内在关联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与微循环变化的相互关系,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性休克微循环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2008 SSC指南规定的脓毒性休克患者70例,根据1982年中华医学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制定的脓毒性休克...
刘景峰赵梦雅庄海舟刘冲翁以炳李昂张淑文段美丽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中医证型中西医结合
文献传递
关于胰腺癌外科治疗若干问题的讨论被引量:8
2002年
彭淑牖刘允怡迟天毅董家鸿严律南田雨霖郑树森梁廷波梁力建殷晓煜王宇翁以炳杨连粤
关键词:胰腺癌外科治疗阻塞性黄疽胆道引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不同病原微生物重症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分析不同病原微生物重症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的变化。方法收集重症医学科有感染征象的患者95例。收集不同时间点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检测结果,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病原学检查显示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26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2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18例,嗜麦芽黄单胞菌感染7例,奇异变形杆菌感染10例,大肠埃希菌感染12例。各病原体的炎症因子水平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IL-6、TNF-α、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WBC均呈现上升和下降迅速的过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和TNF-α、PCT升高较快(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后6h),随后缓慢下降;IL-6、IL-8升高较慢(峰值出现在入院后48h),随后才缓慢下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各炎症因子水平则在入院早期即明显升高,但维持较高水平的时间较长,至48h才缓慢下降;嗜麦芽黄单胞菌感染患者IL-6、TNF-α、PCT、CRP表现类似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患者,WBC的峰值则出现在入院时,而IL-8的升高较慢,直到入院后24h才达到最高值,此后缓慢下降。结论不同病原微生物感染后会产生相对特异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趋势,据此有助于临床早期判断感染微生物的种类,从而提高抗生素选择的正确率,以及时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李宾王冠牛丙寅陈东升甄根深翁以炳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炎症因子
肝移植术后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与短期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2022年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早期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升高水平与28 d内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朝阳医院行肝移植手术后即刻入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成年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患者术后48 h内血浆cTnI的检测值,并记录其最高值。同时收集患者基线临床资料,随访时间截止至术后第28天。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28 d内死亡率。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评价术后早期cTnI水平的升高是否为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31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26例在术后28 d内死亡。243例(76.4%)在术后48 h内出现cTnI的升高,37例(11.6%)表现为cTnI中度升高(达到正常参考值上限5~10倍),75例(23.6%)为cTnI重度升高(超出正常参考值上限10倍)。多因素分析显示,cTnI轻、中度升高与28 d内死亡率无关,仅cTnI重度升高是术后28 d内死亡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比值比(95%置信区间)=3.151(1.218~8.150),P=0.018]。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cTnI升高较为常见,重度cTnI升高与28 d内死亡率显著相关。
郭书琰王静怡郑爔贾会苗蒋怡佳翁以炳李文雄
关键词:肝移植预后因素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内真菌感染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真菌感染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7月~2004年12月入住ICU患者的痰、血、尿、中心静脉穿刺针顶端及局部引流物进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22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2株,分离的部位以泌尿系为主,其次为下呼吸道,继之为血液、静脉导管顶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留置尿管、老年患者诱发真菌感染率高。所有真菌菌株对大扶康、5氟胞嘧啶敏感,对两性霉素B及伊曲康唑部分耐药。结论ICU内真菌感染主要部位存在泌尿系,以念珠菌属居多,对大扶康敏感度好。
李昂段美丽翁以炳胡滨张淑文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真菌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据美国报道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目前仍是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其每年有300多万例次的CAP,其中90多万人住院治疗,6万多人死亡[1]。其中老年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病死率高达10%~30%。因此,
郭艳青段美丽李昂翁以炳冀晓俊庄海舟
关键词:死亡危险因素重症肺炎患者PNEUMONIA住院治疗CAP
ICU中不同病因ARDS患者治疗和预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我院中心ICU中不同病因(肺源性或肺外源性)所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的差异。方法:收集本院ICU近2年来收治的ARDS病人共62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分析不同病因A...
庄海舟段美丽李昂翁以炳
关键词:危重症病人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指标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