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6篇腔内
  • 4篇动脉栓塞
  • 4篇主动脉
  • 4篇肺动脉
  • 4篇肺动脉栓塞
  • 3篇血管
  • 3篇腔内修复
  • 3篇急性肺动脉栓...
  • 3篇腹主动脉
  • 3篇高危
  • 2篇修复术
  • 2篇血栓
  • 2篇原位
  • 2篇造影
  • 2篇腔内修复术
  • 2篇主动脉瘤
  • 2篇综合征
  • 2篇外科
  • 2篇下肢

机构

  • 13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3篇罗长志
  • 13篇侯培勇
  • 11篇魏立春
  • 7篇叶奕辉
  • 7篇李祺熠
  • 7篇郑毅
  • 7篇张科
  • 5篇郑志勇
  • 4篇苏奕明
  • 1篇陆信武

传媒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旁路术治疗TASCⅡC/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 clerosis obliterans, ASO)中的TASCIIC型指下肢动脉多处狭窄或闭塞,总长度〉15cm;D型指慢性全程股动脉或胭动脉闭塞。表现为重度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缺血性溃疡及坏疽等严重下肢缺血的症状,常需行截肢术以挽救生命。
魏立春侯培勇李祺熠苏奕明郑毅叶奕辉罗长志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旁路术TAS间歇性跛行
多科协作成功抢救术中致死性肺栓塞2例
2016年
患者1,女性,62岁。因"右下肢静脉曲张并血栓性浅静脉炎"于2014年3月11日入院。查体:双下肢等长,右侧小腿内侧浅表静脉迂曲扩张,呈蚯蚓状,轻微肿胀,皮肤少许色素沉着及湿疹样改变,小腿内侧局部明显红肿,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轻触痛,双下肢腓肠肌松弛无压痛,Homans征(-),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有力。否认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
魏立春侯培勇苏奕明李祺熠郑毅罗长志许太福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肺栓塞肺动脉造影下肢静脉曲张
腹主动脉下段并左髂总动脉夹层致上腹痛1例被引量:1
2014年
患者,男,59岁,因上腹痛3d于2013年12月9日入住我院胃肠外科。患者自诉3d前因大量饮酒及饱食后出现上腹痛,为持续隐胀痛,无放射痛,休息或改变体位疼痛均无缓解。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皮肤巩膜黄染,无反酸暖气,无胸闷心悸等不适,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患者遂至当地县医院就诊,行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魏立春侯培勇李祺熠苏奕明郑毅叶奕辉罗长志
关键词:上腹痛腹主动脉下段胃肠外科大量饮酒改变体位
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12例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体内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1月我科对12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应用体内激光原位开窗技术进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其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例,升主动脉合并主动脉弓部动脉瘤1例,升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合并壁内血肿2例。左锁骨下动脉开窗7例,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窗1例,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窗4例。急性期手术5例,慢性期手术7例。结果植入锥形大动脉覆膜支架12枚,Fluency plus直管型覆膜支架21枚。围手术期死亡2例(16.7%,2/12),其中术中升主动脉破裂死亡1例(8.3%,1/12),术后因消化道大出血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6.7%(2/12),分别为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呼吸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显示夹层破口(或溃疡、动脉瘤)隔绝良好,无内漏,开窗血管通畅。结论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中成功率高、内漏发生率低等优点,近期效果良好。
李祺熠魏立春郑志勇苏奕明郑毅张科罗长志许太福叶奕辉蓝宇俭韦肖敏侯培勇陆信武
关键词:动脉瘤夹层腔内修复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术在中高危急性肺动脉栓塞救治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术治疗中高危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18例中高危APE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术。分析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临床疗效,以及手术前后呼吸、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肺动脉平均压、血清肌酐等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率为83.3%(15/18),临床救治成功率为94.4%(17/18),术后死亡1例。术后造影显示:7例栓塞段肺动脉完全复通,10例部分复通,1例未复通。术中发生心律失常2例,未见肺动脉夹层、破裂等肺血管损伤发生。术中出血发生率为27.8%(5/18),均为轻微出血。17例成功救治患者的呼吸、心率和肺动脉平均压水平均较术前降低,TCSO2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肌酐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术治疗中高危APE安全、有效。规范、轻柔操作并快速抽吸血栓,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
魏立春苏奕明许太福郑志勇罗长志张科郑毅韦肖敏叶奕辉蓝宇俭王有福侯培勇
关键词:急性肺动脉栓塞安全性
AngioJet机械性吸栓术与单纯导管碎栓联合溶栓术治疗中高危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比较AngioJet机械性吸栓术与单纯导管碎栓联合溶栓术治疗中高危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中高危APE患者36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为吸栓组(12例,采用AngioJet机械性吸栓治疗)和溶栓组(24例,采用单纯导管碎栓联合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技术成功率、治疗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尿激酶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肺动脉栓塞(PE)复发率。结果与溶栓组相比,吸栓组手术操作时间更长,尿激酶用量更少,手术前后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 2)差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技术成功率、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67%vs 95.83%,75.00%vs 79.17%;P>0.05)。两组肺血管损伤、肾功能损伤、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栓组无出血病例,溶栓组发生出血8例(33.33%),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24(12.50±3.25)个月随访,两组PE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67%vs 12.50%;P>0.05)。结论AngioJet机械性吸栓与单纯导管碎栓联合溶栓术均是治疗中高危APE的有效微创疗法。对于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AngioJet机械性吸栓在安全性上更具优势。
魏立春苏奕明许太福罗长志张科韦肖敏叶奕辉蓝宇俭王有福侯培勇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置管溶栓
血管腔内治疗致造影剂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血管外科腔内治疗致造影剂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腔内治疗患者27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腔内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分为造影剂肾病组、非造影剂肾病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体重、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主要诊断、造影剂类型、剂量、术前肾功能及个人造影剂限量超量使用情况,分析腔内治疗致造影剂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79例腔内治疗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37例(13.3%),3例需临时血液透析治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性别、主要诊断、造影剂类型、剂量、术前肾功能及个人造影剂限量超量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人造影剂限量超量使用是腔内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个人造影剂限量超量使用是腔内治疗发生造影剂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风险是未超量使用者的3.8倍;术前应个体化计算造影剂限量,避免超量使用,对超量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预防措施。
罗长志侯培勇苏奕明许太福
关键词:血管外科腔内治疗造影剂肾病
导管引导介入治疗急性中高危肺动脉栓塞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评估导管引导介入治疗急性中高危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血管外科诊治的112例急性中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单纯抗凝组(共38例)、导管介入+抗凝治疗组(共74例),对比两组肺动脉压及肺动脉栓塞严重指数降低情况、肺栓塞症状改善率、住院时长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以其随访中肺栓塞复发率和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根据介入方案不同,介入治疗组包括AngioJet机械吸栓(共13例)、猪尾导管碎栓及溶栓(61例);分别对比两种介入方案术前及术后的动脉血氧分压、指脉氧、心率及肺动脉压、弥勒指数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人口学特征、发病时间、DVT并发率、肺动脉压、肺动脉栓塞严重指数等无明显差异(P均>0.05)。介入治疗组在降低肺动脉压及肺动脉严重指数、症状的改善率、缩短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单纯抗凝组(P分别为0.000、0.001、0.01、0.003);而相关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分别对比介入治疗两种方案的术前及术后动脉血氧分压、指脉氧、心率及肺动脉压、弥勒指数,两种治疗方案在这五个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值均<0.05)。随访6月至7年,肺栓复发率在单纯抗凝组、导管介入+抗凝治疗组分别为10.5%、6.8%,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4);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分别为5.3%、1.4%,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0)。结论:导管引导介入治疗对急性中高危肺动脉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可明显降低复发及慢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
苏奕明许太福侯培勇李祺熠郑志勇蓝宇俭罗长志张科魏立春
关键词:急性肺动脉栓塞介入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腔内介入治疗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腔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6例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下肢DVT患者资料。采用经患足外踝小隐静脉切开或穿刺置溶栓导管接触深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溶栓,7~10 d后,对狭窄或闭塞的髂静脉段进行球囊扩张或联合支架植入术,术后继续予抗凝、活血、穿着弹力袜等,出院后均口服华法林或利伐沙班继续抗凝治疗。结果:86例患者中,22例因急性肺栓塞和髂股静脉大量漂浮血栓,溶栓前行下腔静脉滤器安置术,其中永久滤器5例;单纯球囊扩张35例,联合支架置入51例。术后总有效率100%,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4例溶栓时出现轻度出血并发症,调整用药后消失。82例获随访6~36个月,管腔通畅率91.46%(75/82),7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或下肢静脉血栓复发,经再次置管溶栓后血栓消融。结论:深静脉置管溶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疗法。
苏奕明魏立春李祺熠郑毅叶奕辉罗长志侯培勇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血管成形术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干燥综合征和甲状腺癌共同发病的核心基因与免疫细胞
2024年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干燥综合征(SS)合并甲状腺癌(TC)的共同发病基因及免疫细胞,为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SS(GSE40611、GSE84844)和TC(GSE33630、GSE65144)基因表达数据集,用R语言(4.3.1版本)分析两者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共同DEGs进行富集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鉴定出两者共同发病的核心基因,并利用基因表达数据集对核心基因进行验证。进一步进行免疫浸润分析,筛选SS和TC的共同关键免疫细胞,并分析关键免疫细胞与核心基因的关系。通过Network Analyst数据库筛选出与核心基因相关miRNA和调控因子,Drug Signature数据库(DSig DB)筛选出与核心基因相关的药物及药物靶点。结果 SS数据集筛选出了979个上调基因和761个下调基因,TC数据集筛选出了481个上调基因和423个下调基因,取交集后得到93个共同DEGs,其中73个上调基因,20个下调基因。利用Cytoscape的Cytos Hubba插件中3种算法筛选出了核心基因CXCL10,经验证,CXCL10在SS数据集GSE40611、GSE84844和TC数据集GSE33630、GSE65144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在SS数据集GSE40611和TC数据集GSE33630中显著上调,且与CXCL10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41和0.32。从Network Analyst数据库筛选出了与核心基因CXCL10相关的31个靶点miRNA和6个调控因子,从DSig DB中筛选与CXCL10相关疾病的前10种潜在治疗药物和靶点。结论 CXCL10可能是SS和TC共同发病的核心基因,中性粒细胞浸润在SS和TC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关键免疫细胞。
王有福苏奕明罗长志覃祥龙陈子康龚玲侯培勇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甲状腺癌CXCL10中性粒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