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缪志伟

作品数:63 被引量:89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建筑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文化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抗震
  • 17篇钢筋
  • 16篇弹塑性
  • 14篇钢筋混凝
  • 14篇钢筋混凝土
  • 13篇地震
  • 13篇剪力
  • 13篇剪力墙
  • 12篇建筑
  • 11篇混凝土
  • 10篇时程
  • 9篇弹塑性时程
  • 9篇混凝土框架
  • 9篇钢筋混凝土框...
  • 8篇时程分析
  • 8篇墙结构
  • 8篇剪力墙结构
  • 8篇耗能
  • 7篇弹塑性时程分...
  • 7篇有限元

机构

  • 39篇清华大学
  • 31篇东南大学
  • 2篇中国电子工程...
  • 2篇江苏省电力公...
  • 2篇中国能源建设...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常州工学院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地震局工...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建筑设计...
  • 1篇中铁第四勘察...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 1篇武汉开来建筑...

作者

  • 63篇缪志伟
  • 34篇叶列平
  • 27篇陆新征
  • 13篇马千里
  • 5篇李爱群
  • 5篇裘赵云
  • 4篇李易
  • 4篇周臻
  • 4篇尹凌峰
  • 3篇林旭川
  • 3篇张志强
  • 3篇梁益
  • 2篇姚震宇
  • 2篇吴耀辉
  • 2篇经杰
  • 2篇陆金钰
  • 2篇顾荣蓉
  • 2篇江见鲸
  • 2篇娄宇
  • 2篇汪训流

传媒

  • 7篇建筑结构学报
  • 7篇工程力学
  • 4篇建筑结构
  • 4篇江苏建筑
  • 3篇高等建筑教育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地震工程与工...
  • 2篇工程抗震与加...
  • 2篇第十一届高层...
  • 1篇工程建设与设...
  • 1篇力学与实践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工业建筑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四川建筑
  • 1篇山西地震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9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与虚拟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被引量:10
2020年
分析目前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过多关注基础性忽视专业应用性的问题,通过将虚拟仿真实验融合进传统的结构力学理论教学,进行课程教学的创新和实践,探索更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使结构力学成为让学生从土木工程中的力学基本理论过渡到工程实际应用的重要桥梁。
缪志伟马栋梁
关键词:虚拟仿真实验
模块化建筑体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8年
模块化建筑是建筑工业化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核心概念为标准化的预制集成建筑模块,具有规模效益好、施工速度快和质量可控等优点。在回顾国内外模块化建筑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的基础上,总结了模块单元类型、模块组装、连接形式、模块单元设计、主体结构受力性能和围护结构性能等方面的成果,并进一步探讨模块化建筑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旨在为我国工业化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李爱群李爱群缪志伟
关键词:模块化建筑连接形式
面向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结构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33
2012年
文章分析了结构力学教学在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及存在的不足,指出了结构力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引入趣味结构力学知识、融入工程背景及典型案例分析、开展结构力学课外知识讲座、进行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4项具体措施。通过调查反馈对改革措施和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和构建研学实践平台3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设想。
周臻陆金钰尹凌峰缪志伟
关键词:教学改革
RC框剪结构强震作用下的抗倒塌性能研究
强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核心目标,对结构安全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结构的耗能机制对于其抗倒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根据现行抗震规范设计的两个具有不同跨高比的连梁的RC框剪结构进...
缪志伟宋前恩裘赵云
关键词:耗能机制弹塑性时程分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设计方法的研究被引量:78
2010年
针对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大多未能实现"强柱弱梁"的问题,结合国外几个代表性规范的有关规定和文献资料,对我国规范"强柱弱梁"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影响"强柱弱梁"的主要因素包括柱梁抗弯承载力比、梁端钢筋超配、现浇楼板和材料强度的离散性等。根据"强柱弱梁"机制的结构受力特点,采用合理简化结构模型,通过20条强震记录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柱梁抗弯承载力比需求η及其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柱梁抗弯承载力比需求η随地震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不同抗震等级框架结构柱梁抗弯承载力比的设计建议。
叶列平马千里缪志伟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现浇楼板弹塑性时程分析
有粘结集中配筋形式在预应力平板中的工程应用
在周边有框架梁支撑的预应力平板中,一般以无粘结均匀布筋形式为主。近年来,有粘结配筋形式以及集中布筋形式也应用于预应力平板设计中。以一个工程实例为例,对有粘结集中布筋形式作了分析研究, 初步探讨了双向板中单向施加预应力几种...
王军缪志伟经杰
关键词:预应力平板有粘结
框架-核心筒高层混合结构抗震性能评价及破坏模式分析被引量:22
2009年
以一个实际高层框架-多子筒核心筒混合结构为例,通过静力弹塑性计算和弹塑性动力时程计算,分析了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讨论了该结构体系的合理破坏模式,提出将控制概念引入结构设计中,有目的地引导作为主要抗侧力体系的核心筒的屈服机制和破坏模式,同时对外框架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延性,可以使框架-核心筒结构具备多道抗震防线,提高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经过合理设计,框架-核心筒结构可以具备三道抗震防线:连梁、子筒(或墙肢)、框架,并且结构同时具有足够的耗能能力,能形成合理的破坏模式,提高抗震性能。
缪志伟叶列平吴耀辉马千里娄宇陆新征
关键词:框架-核心筒结构破坏模式抗震性能抗震防线
框架-核心筒高层混合结构的三维空间弹塑性抗震分析被引量:26
2009年
准确预测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非线性行为,对评估结构抗震设计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了现有的结构弹塑性分析模型基础上,以通用有限元程序MSC.MARC为平台开发了一系列新的结构弹塑性分析模型。通过对试验的模拟,表明这些模型可以直接将构件的非线性节点力(轴力、剪力和弯矩)、节点变形(平动和转动)和材料的非线性应力-应变行为联系起来,能够较好地模拟各种复杂受力构件的滞回行为和轴力-双向弯曲-剪切耦合行为。同时,借助通用有限元程序的前后处理功能和非线性计算功能,这些模型可以细致地模拟地震作用下整体结构的三维非线性地震响应。利用所开发的分析模型,对一个复杂框架-核心筒高层混合结构实际工程进行了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较好的模拟了该工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复杂抗震行为,并根据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分析结果,说明该工程外框架与4个子筒组成的核心筒可组成有效的双重抗震结构体系,并具有连梁、子筒和外框架三道抗震防线,为工程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缪志伟吴耀辉马千里娄宇叶列平陆新征
关键词:纤维模型弹塑性分析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结构力学教学过程重构被引量:14
2011年
文章分析了现行结构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首要教学原理"的五项基本原则和四项辅助策略及其对结构力学教学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结构力学的教学过程进行重构,创建了"一个中心、四个阶段和八个支持"的新型结构力学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基于首要教学原理重构的结构力学教学过程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理论方法和重构模式亦可为土木工程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周臻尹凌峰缪志伟
关键词:首要教学原理教学过程
Pushover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分析研究
Pushover方法作为一种建筑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的简化近似计算方法和抗震性能评价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理论基础不严密,其准确性需要给予必要确认,同时其适用性也应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以逐步增量弹塑性时程方法的结果为...
缪志伟马千里叶列平陆新征
关键词:PUSHOVER方法建筑结构结构弹塑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