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窦洪磊

作品数:33 被引量:159H指数:7
供职机构: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皮瓣
  • 11篇缺损
  • 7篇组织缺损
  • 6篇外科
  • 6篇骨折
  • 5篇软组织
  • 5篇软组织缺损
  • 5篇穿支
  • 4篇血管
  • 4篇支皮瓣
  • 4篇前外
  • 4篇外科皮瓣
  • 4篇股前外侧
  • 4篇关节
  • 4篇穿支皮瓣
  • 3篇异体
  • 3篇手术
  • 3篇小腿
  • 3篇筋膜
  • 3篇股前外侧穿支...

机构

  • 21篇潍坊市益都中...
  • 8篇潍坊医学院
  • 6篇解放军第89...
  • 2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山东省千佛山...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市垂杨柳...
  • 1篇烟台市烟台山...
  • 1篇寿光市人民医...

作者

  • 32篇窦洪磊
  • 8篇王国伟
  • 4篇范启申
  • 4篇王国伟
  • 4篇刘宏波
  • 3篇焦玉坤
  • 2篇张文强
  • 2篇高克海
  • 2篇高学建
  • 2篇冯恩山
  • 2篇耿树岩
  • 2篇陈景春
  • 2篇董娜
  • 2篇尹春青
  • 2篇唐胜建
  • 2篇赵志刚
  • 2篇陈景明
  • 2篇李济文
  • 2篇刘伟
  • 2篇李华壮

传媒

  • 12篇中国矫形外科...
  • 6篇中华显微外科...
  • 3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实用手外科杂...
  • 2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对同种异体骨移植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对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疗效的实验研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2组,实验1组:血管束植入同种异体骨修复组,实验2组:带血运骨膜包裹同种异体骨修复组。观察术后组织学切片,成骨量,生物力学,X线片等变化。比较两种术式修复骨缺损的差异。[结果]术后X线片观察实验2组较实验1组骨痂增加明显,光镜组织学检查实验2组较实验1组骨痂形成早,骨髓腔再通时间短。两组成骨量均在8周时达到峰值,实验2组在各时段成骨量均大于实验1组。三点弯曲试验结果示实验2组优于实验1组。[结论]带血运骨膜瓣包裹异体骨修复骨缺损优于单纯血管束植入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带血运骨膜瓣包裹异体骨是修复大段骨缺损的较理想的方法。
窦洪磊陈景明尹春青赵玉祥范启申
关键词:骨缺损同种异体骨血管束
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瓣移植修复尺骨骨缺损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介绍应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瓣移植修复尺骨骨缺损。方法切取带有腓血管供血的腓骨上3/4段修复尺骨骨缺损13例,对其中4例伴有皮肤缺损者,采用腓骨骨皮瓣联合修复;腓骨移植长度为6~16cm;腓骨骨皮瓣面积为15cm×8cm~25cm×12cm。术后分别于1、3、6、12个月对前臂拍摄X线片,术后12个月测定患肢功能。结果13例9块腓骨瓣、4块腓骨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1例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腓骨瓣与尺骨完全骨性愈合时间为4~6个月。前臂旋转功能:优2例,良6例,差3例,优良率为72.7%。按Enneking系统评分:平均为21分,平均恢复了肢体功能的70%。供骨区踝关节活动正常,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无异常。结论应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瓣修复尺骨骨缺损,方法可靠,既保持了尺骨长度,又为骨折愈合提供了血供,是一种治疗骨缺损的理想手术方法。
耿树岩张文强王成琪马振杰窦洪磊唐胜建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游离腓骨瓣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外踝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外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手足外科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外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7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cm×4cm~9cm×14cm。结果随访4~24个月,皮瓣全部成活25例,皮瓣切取面积3cm×4cm~10cm×15cm,其中皮瓣边缘部分坏死2例,皮瓣外观满意。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易于切取,不需要牺牲小腿主要血管,适合修复足踝小面积的软组织缺损。
窦洪磊于永杰王国伟
关键词:外科皮瓣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四角融合联合舟骨切除术治疗腕塌陷10例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评价应用四角融合联合舟骨切除术治疗进行性腕塌陷的临床效果。[方法]切除舟骨,应用全螺纹空心螺钉融合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治疗10例进行性腕塌陷,术后随访1~5年,平均(3.71±1.24)年,随访检查包括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握力及X线片检查,观察上述指标术前术后变化。[结果] 10例患者腕关节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平均握力恢复至健侧的80%,腕关节活动度恢复至健侧的52%。[结论]四角融合联合舟骨切除术是治疗进行性腕塌陷的有效方法,术后能恢复大部分腕功能。
王国伟王静焦玉坤窦洪磊
经内踝截骨入路治疗复杂型距骨颈骨折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入路治疗复杂距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复杂距骨颈骨折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0—56岁,平均38岁。其中HawkinsII型11例,Ⅲ型5例。应用AO空心加压螺钉治疗,均采用经内踝截骨入路。[结果]本组患者随访1~6年8个月,平均4年5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依据Hawkins评分结果:优10例,良5例,可1例,差0例。[结论]经内踝截骨入路是治疗复杂距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窦洪磊崔洪红张丽赵志刚
关键词:距骨骨折内踝截骨术
VEGF抗体对兔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VEGF抗体在异体肌腱移植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深低温冷冻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新西兰大白兔跟腱缺损,实验组腱周局部滴加VEGF多克隆抗体,对照组滴加生理盐水。术后1、2、4、8周四个时相点处死动物,标本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胶原含量测定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实验组肌腱粘连等级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织学观察可见术后早期实验组较对照组炎性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少,胶原含量差异不明显,但术后8周实验组胶原纤维排列更规则。生物力学测试显示实验组同对照组断裂载荷无显著差异。结论局部应用VEGF抗体,可以减轻移植肌腱粘连,而对移植肌腱的愈合无明显影响。
耿树岩王宏光张文强窦洪磊唐胜建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同种异体肌腱移植
近排腕骨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腕关节炎1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评价近排腕骨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腕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4年12月,对10例创伤性腕关节炎行近排腕骨切除术。术后测量腕关节的活动度、握力和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评定采用Krimmer评分法。术后拍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了解腕关节骨性改变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66个月。腕关节屈伸活动度(腕关节掌屈、背伸角度之和)平均为73°(健侧为127°),尺桡偏平均为37°(健侧为67°);握力为24 kg(健侧为48 kg);疼痛值为30(术前为75);腕关节功能评分为82分(术前为56分)。腕关节X线片示:术后1例桡头关节形成关节炎。[结论]近排腕骨切除可保留腕关节部分功能,减轻腕关节疼痛,是治疗创伤性腕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王国伟尹春青窦洪磊
关键词:腕骨切除
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1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方式和术后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2011年1月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10例,术后随访9个月~4年,平均26个月。[结果]10例患者均骨折愈合,肘关节稳定,无疼痛。肘关节屈伸幅度平均120°,前臂旋转幅度平均110°。[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虽然治疗困难,预后差,但是及早诊断,尽可能恢复骨性及软组织解剖结构,早期功能锻炼,仍可达到满意效果。
王国伟于永杰窦洪磊
关键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治疗
含神经游离背阔肌肌皮瓣急诊修复伴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上肢严重创伤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急诊采用含神经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转移修复上肢严重损伤创面、恢复屈肘或伸肘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11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关节创伤骨科收治的上肢复合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含神经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急诊修复。术后随访12~24个月,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患者对肌皮瓣愈合、形态、温度、感觉及功能的满意度;术后3、6、12个月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功能评价标准对上肢运动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术后12个月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进行肘关节修复后的效果评定;术后12个月测量患侧与健侧肘关节屈曲度、欠伸度及前臂旋前角度、旋后角度;观察供区外形及功能是否受影响。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患侧与健侧肘关节屈曲度、欠伸度及前臂旋前、旋后角度差异性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21例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18~60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4例,机器伤7例。均为上肢严重复合组织缺损,伴有屈肘或伸肘功能损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5 cm×6 cm~33 cm×12 cm,背阔肌肌皮瓣面积为17 cm×8 cm~35 cm×15 cm。受伤至手术时间2~5 h。21例患者背阔肌肌皮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12~24个月,患者对肌皮瓣愈合满意率为100%(21/21),形态满意率为100%(21/21),温度满意率为90.48%(19/21),感觉满意率为85.71%(18/21),功能满意率为95.24%(20/21)。上肢运动神经功能评价,12例为M3+,8例为M3,1例为M2。Mayo肘关节评分评定修复后效果,优11例、良8例、可2例。术后12个月肘关节屈曲度患侧为134.73°±7.41°,健侧为139.37°±9.13°(t=1.81,P=0.078);肘关节欠伸度患侧为6.28°±2.16°,健侧为5.91°±1.95°(t=0.58,P=0.563);前臂旋前角度患侧为78.59°±3.72°,健侧为80.26°±3.94°(t=1.41,P=0.166);前臂旋后角度�
刘宏波孙英华窦洪磊朱军
关键词:肌皮瓣背阔肌肌皮瓣上肢急诊
带锁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体会被引量:3
2005年
冯恩山窦洪磊高海丽
关键词:骨折胫骨带锁髓内针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