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明

作品数:1 被引量:17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凝
  • 1篇血凝素
  • 1篇血凝素蛋白
  • 1篇双杂交系统
  • 1篇麻疹
  • 1篇麻疹病
  • 1篇麻疹病毒
  • 1篇酵母
  • 1篇酵母双杂交
  • 1篇酵母双杂交系...
  • 1篇克隆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克隆
  • 1篇病毒

机构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篇齐义鹏
  • 1篇刘鑫
  • 1篇程明
  • 1篇李凌云
  • 1篇张鹏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0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麻疹病毒绒猴细胞受体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被引量:17
2002年
血凝素基因(ha)突变的麻疹病毒毒株失去了感染其敏感宿主Vero细胞的能力,但可以感染绒猴-B类淋巴母细胞系B95a,推测在B95a细胞上有这类麻疹病毒毒株的新的受体分子.为此,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B95a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克隆了一个上述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Ha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基因——bip(b-lymphoblastoid interaction protein of marmoset).该基因cDNA全长1540个碱基对,包含1011个碱基对的可读框,推测编码33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Bip).推导的氨基酸一级结构表明:Bip蛋白含有一个疏水跨膜区和一个疏水引导区.缺失突变体研究表明,Bip蛋白跨膜区缺失不影响Bip蛋白与Ha蛋白的相互作用.在麻疹病毒非允许细胞CHO(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表达bip基因,结果证明CHO/Bip由非允许细胞变成了对上述麻疹病毒敏感的允许细胞,即表达有Bip蛋白的CHO细胞可以被麻疹病毒吸附、感染.证明bip是位于绒猴-B类淋巴母细胞中的麻疹病毒新的细胞受体基因.
李凌云刘鑫张鹏齐义鹏程明
关键词:血凝素蛋白酵母双杂交系统基因克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