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品晶
- 作品数:92 被引量:323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核科学技术理学更多>>
- 给水扰动下超临界水堆堆芯温度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以超临界水堆为研究对象,计算研究了给水扰动对反应堆堆芯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给水流量5%阶跃下降后,第一流程最高包壳温度与第二流程最高包壳温度均有上升,主蒸汽温度上升;给水温度上升会带来多普勒反馈变化,这种变化会引入负反应性。在多普勒反馈中,寿期初变化比寿期末变化小。
- 周蓝宇周涛许鹏唐剑宇程品晶刘亮
- 关键词:超临界水堆
- 加强内涵建设 推进核工程国家级示范实验室稳健发展
- 2016年
- 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南华大学核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结合专业特色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实验条件的建设,逐步实行多层次、多目的实验教学开放机制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经验可供其它开办核专业高校参考和借鉴。
- 赵越程品晶肖德涛王振华
-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体系
- 应用二维半导体矩阵进行螺旋断层加速器射野离轴剂量分布稳定性的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利用二维半导体矩阵TomoDose定期检测螺旋断层直线加速器射野离轴剂量分布,分析其稳定性。方法:在正确摆位条件下,分别用二维半导体矩阵TomoDose和三维扫描水箱BPH测量螺旋断层直线加速器射野的横向截面剂量分布和纵向截面剂量分布,将两种设备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确定TomoDose准确性,并且于前5周重复测量5次,检测二维半导体矩阵的重复性。分析后续自2016年3~9月共计25次TomoDose测量结果,分析螺旋断层直线加速器离轴剂量分布稳定性。结果:TomoDose和三维扫描水箱BPH测量的横向及纵向截面剂量分布曲线进行γ分析(2 mm/2%),通过率平均值分别为97.8%和95.6%。25周测量结果与首次水箱测量值相比,横向为(97.9±0.6)%,纵向为(96.2±0.7)%。结论:二维半导体矩阵TomoDose测量的射野离轴剂量分布曲线与三维扫描水箱BPH测量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该设备测量可知螺旋断层直线加速器具有较好的束流稳定性。
- 魏鹏邱杰程品晶刘峡于浪杨波刘楠董婷婷
-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 2015年
- 结合我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多年课程设计经验,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并编写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一份。在已有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开展包括硬件条件、软件设施、师资队伍在内的课程设计实践基地建设,及包括课程设计内容形式多样化和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改革等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对将来该校以及其他高校核类及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起到示范作用。
- 刘丽艳赵修良屈国普程品晶周超李小华
- 关键词:课程设计
- 基于Gamma全吸收型BaF_2探测装置的数据获取系统被引量:7
- 2016年
- 为精确测量keV能区的中子俘获反应截面,研制了一套基于Gamma全吸收型BaF_2探测装置的数据获取系统。数据获取系统工作在Linux环境下,应用FlashADC采集探测器的脉冲信号。程序控制、数据存储、在线监控与分析程序基于Root平台。通过测量60 Co和137 Cs源,得到了数据获取系统主要性能的测试结果,其满足GTAF装置精确测量中子俘获反应截面的要求。
- 张奇玮贺国珠黄兴程品晶阮锡超朱兴华
- 关键词:数据获取系统ROOT
- 核电子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6
- 2018年
- 实验课程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核电子学实验课程经多年探索形成了教学特色鲜明﹑实验项目丰富,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为满足社会需求,紧跟时代步伐,探索改革核电子学实验课程的项目设计及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开展核电子学综合设计性实验,采用"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全程参与"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并以"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综合设计实验"为例,阐述该实验项目的 3个重要环节:实验设计规划、实验执行策略及实验质量控制。实践结果表明,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及实践能力都有大幅度提高。
- 程品晶曾文杰俞红王海齐航
- 关键词:核电子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模式
- 形变配准技术在心脏剂量评估中的应用
- 2018年
- 目的:研究基于形变配准技术评估心脏及左心室肌剂量-体积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患者屏气下心电门控四维CT(4DCT),在4DCT的20个时相(0%、5%......95%)上分别勾画心脏、左心室肌。使用商用软件MIM Maestro(MIM)中的基于密度的自由形变算法,将最小体积和以0%时相为参照的最小相似性指数(DSC)时相的心脏、左心室肌分别形变到最大体积和DSC时相上,并参照其形变场对剂量进行相应的形变。分析形变前后心脏及左心室肌相对于最大体积/DSC时相的体积、平均剂量(D_(mean))、V_(20)、V_(30)及V_(40)等参数的变化。结果:将最小体积时相的心脏形变到最大体积时相,形变前后的体积与最大体积的差由(13.87±2.84)%减小到(1.72±1.45)%。将最小DSC时相的心脏形变到最大DSC时相,形变前后的心脏与最大DSC时相相比,其DSC由0.899±0.014增加到0.950±0.009。形变后心脏的D_(mean)、V_(20)、V_(30)及V_(40)与最大体积/最大DSC时相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最小体积时相的左心室肌形变到最大体积时相,形变前后的体积与最大体积时相的差由(18.77±6.64)%仅减小到(17.38±7.89)%,且形变前后的体积与最大体积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最小DSC时相的左心室肌形变到最大DSC时相,形变后的左心室肌与最大DSC时相相比,其DSC仅达到0.773±0.052,而形变前后的D_(mean)、V_(20)、V_(30)及V_(40)等参数与最大DSC时相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的剂量-体积指标变化与其体积及形态变化之间没有线性关系,且由于过度形变的存在,有必要对心脏进行局部个体化的形变配准。而左心室肌体积和形态变化的不一致性可能是导致其剂量-体积评估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应考虑引入多维参数的形变配准算法。
- 佟颖佟颖程品晶程品晶刘同海巩贯忠
- 关键词:心脏左心室肌
- 核技术应用物理实验平台被引量:1
- 2017年
- 1主要内容核技术应用物理实验平台由南华大学核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制订方案并与原中核(北京)核仪器厂联合研制,主要应用于核技术应用实验.传统的核技术及应用实验教学仪器大多为工业仪器,占地空间大、设备分立、操作不方便,
- 程品晶
- 关键词:实验教学中心核技术应用核仪器教学仪器Γ射线创新性实验
- 高活度中子源的辐射防护安全思路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加强辐射防护,确保辐射安全。方法对实验室内高活度238Pu-Be中子源的辐射场进行了相关理论计算。结果计算了几种屏蔽材料的辐射防护效果,再与实验现场监测结果比对。结论通过计算对屏蔽材料进行优化可为为加强中子源的辐射防护及周边的环境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 谢菊英马慧程品晶
- 关键词:中子源辐射防护屏蔽
- 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两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5
- 2017年
- 目的:比较分析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使用热塑体模和负压真空垫两种体位固定方式治疗肺癌患者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并比较两种摆位的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浙江省肿瘤医院121例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分为热塑体模组(A组)43例,真空负压垫组(B组)78例。在每次治疗之前使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进行扫描,再进行手动配准得出患者左右(X轴)、上下(Y轴)、前后(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两组的摆位误差大小,并记录其摆位时间。结果:A组和B组X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6 0.09/0.25 0.11 cm,(P<0.05),在Y轴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27 0.13/0.25 0.15 cm,(P>0.05),在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9 0.13/0.26 0.12 cm,(P<0.05),A组和B组平均摆位时间分别为57.66 s/58.09 s,(P>0.05)。结论:在X轴和Z轴方向上A组优于B组,在Y轴方向上无明显差异,A组摆位时间低于B组。在使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肺癌患者时在不考虑患者年龄、心肺功能时热塑体模无疑是最好的固定方式。
- 李玉成程品晶陈维军许亚萍李建龙王振华张强克
- 关键词: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锥形束CT摆位误差体位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