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序
- 作品数:54 被引量:23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学术自觉与学科自觉--李纯一先生音乐史探索之旅的重要启示被引量:3
- 2018年
- 李纯一先生与杨荫浏等前辈共同创建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的科学范式,作出重大贡献。先生尤以先秦音乐史和音乐考古学的开拓性研究,取得海内外瞩目的奠基性成就。这些成就离不开先生的广博知识、深厚学术功底、严谨治学态度,还有数十年如一日"宁慢爬勿稍歇"的探索精神。更宝贵的是,先生一生不求显赫闻达,唯以科学探索为使命和责任的"学术自觉",不避艰险唯择音乐考古这一前沿尖端而攀登的"学科自觉"。先生两个"自觉",犹如强光穿透重重雾霾,给我们指引科研航向;又如丰厚宝藏,成为广大后学提供重要思想资源,成为仰止的榜样。
- 秦序
- 关键词:学术自觉学科自觉音乐考古中国音乐史
- “中国乐派”的释义与历史定位被引量:12
- 2019年
- “中国乐派”概念可大可小,有广有狭,此外还有深浅的不同、成就的高低等差别,以及历时、共时的不同含义。例如其狭义,指较小的中国之乐派,广义则指众多中国之乐派汇流、集中而成的“中国乐派”总体,或有代表性的“中国乐派”。广义“中国乐派”拥有多元一体(或多样一体)大格局,又独具不同于他国他文化乐派的鲜明的中国特色与艺术风格。由于每个人都离不开“母体”文化的养育,每位中国音乐人的音乐行为与创造表演,也多少与“中国乐派”有关。回顾数千年中国音乐史,先后有不同而又灿烂辉煌的“中国乐派”出现:“中国之中国”时期,有金石之乐为代表的先秦宫廷乐舞;“亚洲之中国”时期,先有秦汉至唐五代的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后有宋元至明清的戏曲音乐为代表的近世俗乐;“世界之中国”时期,开始现代中国音乐的创造,先后几代音乐人的努力取得不少成绩。今天是在全球化语境下创建新的“中国乐派”,她既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中国音乐文化的悠久传统,又创新性地推进当代中国音乐艺术的全面繁荣。这是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从自在向自为的提升,是努力超越前人的、令世界惊叹的伟大艺术创新工程。
- 秦序
- 关键词:全球化语境
- “秦礼”初探被引量:2
- 2015年
- 孔子早就指出夏商周礼乐文化,既相互因袭又有损益。周公为适应殷、周政治文化剧变而制礼作乐,将源自远古原始宗教祭仪和社会行为规范之礼,变为等级化的社会意识形态,更成为囊括国家政治、军事、文化等典章制度及个人伦理修养行为准则的总体性规范。东周至秦,社会分裂割据,政治、文化历史性剧变之深广,更是前所未有。周礼遭遇严重崩坏,秦人任用法家商鞅、李斯等人,高举"变法"和"更礼"旗帜,在西周旧礼和六国新礼基础上,创新转型为新型的"秦礼"。秦礼不但因应秦之统一六国,还能适应大一统专制集权王朝之需,故为汉以后各朝所承接沿用,因而,秦礼的历史存在和深远影响值得关注。犹如"儒表法里"、"儒道互补"所揭示,后世中华礼乐文明深层结构的历史奥秘之一,也许是"周礼其表,秦礼其里",抑或"周礼、秦礼互补"、"周礼秦礼相须为用"。
- 秦序
- 关键词:变法
- 实现继承传统与艺术创新间的良性互动——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概要)
- 继承、创新的矛盾其来已久,在西方文化破门而入和古老社会急剧转型的影响下,这一矛盾在近代中国被畸形放大,导致尖锐冲突,两败俱伤。"文革"十年浩劫,传统文化更被视为"创新"之大敌,文学艺术的新旧之争,成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的...
- 秦序
- 关键词:良性互动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献传递
- 略谈“音乐北京学”的价值、意义与学科定位被引量:5
- 2016年
- 北京历史悠久,有3000余年的建城史,又有860余年建都史,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中国政治、经济、教育以及文化艺术中心。北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音乐文化遗产)极其丰厚,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因此"音乐北京学"的提出,有其历史必然性和重要现实意义。可与稍早提出"音乐上海学"互为犄角,相互比照,它们都是中国音乐学(音乐中国学)的深化和具体化,同时还可以深化历史音乐学、地域音乐学等多学科研究。本文对"音乐北京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定位,进行了初步探析,认为音乐北京学新的探索实践,必将丰富、深化中国音乐学研究,甚至推进世界音乐学的整体研究。
- 秦序
- 音乐考古测音研究的误区──铜鼓“双音”及其“生律法倾向”、“律制”研究评析被引量:5
- 1995年
- 音乐考古测音研究的误区──铜鼓“双音”及其“生律法倾向”、“律制”研究评析秦序前言铜鼓"双音"及有关推论的提出先秦青铜编钟每钟双音(每钟正、侧鼓部位可击发出两个不同的基频音,并运用于音乐实践)的规律被发现、揭示并得到学术界普遍承认之后不久,吴钊、李昆...
- 秦序
- 关键词:音乐考古文化类型双音音程
- 说“有”也不易——“大林”不是“林钟律名的别称”被引量:3
- 1992年
- 一、前言 《国语·周语》周景王二十三年“王将铸无射,而为之大林”这句话,历来费解。三国时韦昭《注》云: 景王二十三年,鲁昭二十年也。贾侍中(按即东汉贾逵)云:“无射,钟名,律中无射也。大林,无射之覆也。作无射,为大林以覆之,其律中林钟也。”或说云:“
- 秦序
- 关键词:别称
- 半世纪以来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被引量:25
- 2005年
- 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而客观的评述:1、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概况;2、通史性著述综述;3、音乐史学的基础性研究工作;4、专题、断代研究重要成果举例。
- 秦序
- 关键词: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断代研究
- 解析大曲音乐本体 同构唐乐文化大观——王安潮《唐大曲的历史与形态》序被引量:1
- 2013年
- 大曲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大型的音乐曲式或综合的乐舞形式。王安潮博士从大曲发生发展的历史纵向和唐代大曲音乐本体形态两个层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所倡导的中国古代音乐分析方法、古代音乐和现存音乐体裁间的关系、古代人文因素对音乐体裁发展的影响等,不仅是唐代大曲研究的重要切入点,还可能对其他中国古代音乐体裁的研究具有价值。
- 秦序
- 关键词:音乐形态
- 南北朝文化艺术的多元发展及两极端现象的继起与并存
- 2019年
- 各位学者好.我讲的是文化艺术的多元发展及两极端现象的继起与并存。主要是对南北朝的总体观察和特点。费孝通晚年有很多重要思想,其中一条就是多元发展格局,中华民族以及中华文明,都是以'多元一体'的基本形态建构而成的。他说,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分分合和,纷争不断,但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大趋势,是整个历史发展的主线。即使在统一的时期,统治者在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经济形态等方面仍引起一些地区、某一节、某种行业保持特殊性。
- 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