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祝介东

作品数:4 被引量:21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喀斯特森林
  • 1篇典范对应分析
  • 1篇多度
  • 1篇性状
  • 1篇养分
  • 1篇叶柄
  • 1篇叶性状
  • 1篇异速生长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生物量
  • 1篇树种
  • 1篇树种分布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养分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带
  • 1篇物量
  • 1篇物种
  • 1篇物种多样性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倪健
  • 4篇祝介东
  • 3篇张忠华
  • 2篇胡刚
  • 1篇谢宗强
  • 1篇肖春旺
  • 1篇孟婷婷
  • 1篇袁婧薇
  • 1篇罗东辉
  • 1篇郑元润
  • 1篇夏婧
  • 1篇张守仁
  • 1篇苏宏新

传媒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多度与丰富度空间分布的尺度效应被引量:20
2012年
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尺度效应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对于理解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管理和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亚热带原生性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个1hm2(100m×100m)样地中物种多度和丰富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取样尺度的关系,采用方差和变异系数描述多度和丰富度在5个尺度(5m×5m,10m×10m,20m×20m,25m×25m,50m×50m)上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1)两个样地的物种多度和丰富度具有尺度依赖性特征;(2)由于多度具有叠加性,物种多度的方差随着尺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而变异系数呈线性下降;(3)丰富度的方差随尺度的增加表现出单峰分布的特征,在25 m×25 m尺度上达到最大值,变异系数则随取样尺度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研究表明,物种多度具有尺度推演规律,而丰富度却没有,因此,应慎重进行物种丰富度的尺度推演。在分析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时,应注重尺度效应带来的影响。
张忠华胡刚祝介东倪健
关键词:喀斯特森林多度丰富度物种多样性
不同气候带间成熟林植物叶性状间异速生长关系随功能型的变异被引量:64
2011年
为研究不同生物气候带内植物叶片大小与叶柄干重间的异速生长关系,探讨不同植物功能型对叶内异速生长关系的效应,在黑龙江呼中、吉林长白山、北京东灵山、浙江古田山、湖北神农架和四川都江堰6个地区,选择典型地带性成熟林进行主要木本植物的叶片和叶柄性状的测定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型和气候带植物叶片干重、面积、体积均与叶柄干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共同斜率分别为0.82、0.70和0.80,均显著小于1.0。在相同叶柄干重下,灌木较乔木支持更大的叶片体积,但它们支持的叶片干重与叶片面积无显著差异;常绿植物在给定叶柄干重下较落叶植物支持更高的叶片干重与体积,但其支持的叶片面积小于落叶植物;除神农架地区外,在给定叶柄干重下,亚热带的古田山、都江堰地区的植物较温带地区的植物支持更大的叶片干重、面积与体积,而亚热带神农架地区的植物叶柄支持的叶片大小(面积、体积、干重)与温带地区相近。结果表明,叶柄限制了叶片的不断增大(包括面积、体积和干重),叶片和叶柄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受功能型、气候带及生境条件的影响。
祝介东孟婷婷倪健苏宏新谢宗强张守仁郑元润肖春旺
关键词:异速生长功能型叶性状叶柄
我国西南山地喀斯特植被的根系生物量初探被引量:44
2010年
在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选取2种立地条件上(岩石和土壤分别占优势)的5个植被恢复阶段(草本群落、灌草群落、灌木群落、次顶极常绿落叶阔叶林和顶极常绿落叶阔叶林)共10个样地,利用平均标准木机械布点法对根系进行采集,分析了其生物量总量、不同根系径级的分配格局和地下空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喀斯特植物群落的正向植被恢复进程极显著地增加了地下生物量(p<0.001),从草本群落的2.63Mg·hm–2增加到顶极森林群落的58.15Mg·hm-2;同一恢复阶段的石生和土壤立地上根系生物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顶极和次顶极常绿落叶阔叶林阶段,石生立地的根系生物量高于土壤立地,而灌木、灌草和草本群落阶段则相反。2)同一恢复阶段的石生立地的粗根生物量均高于土壤立地,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细根和小根生物量则从石生到土壤立地显著增加(p<0.05);随着喀斯特植被的恢复,石生和土壤立地上粗根占总根系生物量的比例均逐渐增加。3)石生立地根系的分布以水平扩散和穿梭为主,无垂直层次分布;而土壤立地各恢复阶段的根系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地面到地下10cm的垂直空间内;在不同的土层深度,粗根占所有根径级生物量的80%,且随土层加深,其比例降低。该研究不仅填补了喀斯特植被根系生物量观测的空白,为估算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的总生物量和生产力提供了本底数据,也为进一步研究喀斯特森林稳定性维持机制和喀斯特石漠化防治与植被适应性修复奠定了基础。
罗东辉夏婧袁婧薇张忠华祝介东倪健
关键词:喀斯特植被根系生物量植被恢复
喀斯特森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对树种分布的影响被引量:89
2011年
以贵州省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峰丛坡面中原生性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建立的100 m×100m样地的群落学调查数据和基于网格取样的土壤养分数据为基础,采用半方差函数、Kriging空间插值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等方法分析了喀斯特森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其对树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喀斯特峰丛坡面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为10%–80%,变异程度中等。各土壤养分指标均具有良好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全磷(TP)、全钾(TK)、全镁(TMg)和pH值呈强烈的空间自相关,而有机质(OM)、全钙(TCa)、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为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TCa的空间变异尺度最小,OM、TP和AK的空间变异尺度较大。土壤TK、TP、TCa、TMg、AP和pH值等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和岩石裸露率的降低而逐渐减少,OM则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趋于增加,这表明喀斯特地形因子是造成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重要因素。CCA分析表明,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显著影响到群落中树种的组成与空间分布,其中TK、TMg、pH值、TCa和OM的影响最为明显,体现了不同植物在土壤资源利用上的生态位分化,这有助于喀斯特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的维持。
张忠华胡刚祝介东倪健
关键词:典范对应分析喀斯特森林半方差函数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