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祥刚 作品数:44 被引量:184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广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张氏红山茶叶片适应于环境的解剖特征 被引量:5 2010年 张氏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Ye是一年多次开花的植物,它具有全缘、倒卵形的叶,其异面叶具有异型结构的特点:叶的上表皮由1层偶见2层、下表皮由2层细胞组成复表皮,角质膜上覆盖着颇厚、透明的蜡被层;气孔器主要分布在下表皮,气孔口略凹陷,保卫细胞外面常由3个不等大的副卫细胞包围;栅栏组织由1层、偶见2层圆柱状的细胞组成;海绵组织多数,常见首尾相接连成网状;叶脉维管束由纤维细胞组成的扁圆形的维管束鞘包围,维管束鞘两端开放,小脉维管束鞘则由薄壁细胞组成;中脉的维管束鞘外具有多层的基本组织细胞,在接近表皮处基本组织中有大型的石细胞,在下表皮紧靠复表皮处分布石细胞带,带宽1~3个细胞,石细胞外形不规则,分枝粗短或不分枝;石细胞带的内侧为海绵组织细胞。张氏红山茶叶片解剖结构特征表明它是旱生性的中生植物,具有适应强阳光生长的生态习性。 李琳琳 李凯凯 朱纯 代色平 李成仁 叶创兴 石祥刚关键词:叶片解剖结构 中国柃属植物的系统学研究 柃属(Eurya Thunb.)隶属于山茶科(Theaceae)厚皮香亚科(Ternstroemoideae),共约130余种,为山茶科第二大属,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及西南太平洋群岛。中国有85种,是常绿阔叶林... 石祥刚关键词:山茶科 系统发育 文献传递 八种山茶属植物种子油脂的脂肪酸分析 分析了山茶属(Camellia)中包括茶(C.sinensis),窄叶短柱茶(C.fluviatilis),香花糙果茶(C.suaveolens),大白山茶(C.albogigas),博白油茶(C.gigantocarp... 王园园 宋晓虹 李成仁 石祥刚 叶创兴 苗爱清 李家贤关键词:山茶属植物 种子 油脂 脂肪酸 GC-MS 文献传递 八种山茶属植物种子油脂的脂肪酸分析 被引量:14 2007年 分析了山茶属中茶、窄叶短柱茶、香花糙果茶、大白山茶、博白油茶、越南油茶、大果红山茶和油茶8种山茶属植物种子的出籽率、出仁率和出油率,并用GC-MS分析了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茶、窄叶短柱茶、油茶和越南油茶出籽率较高,油茶、窄叶短柱茶、越南油茶、大白山茶和茶的出仁率较高,油茶、窄叶短柱茶、越南油荼和香花糙果茶4种植物种子的出油率均高于40%.8种油脂中油酸含量为44.20%~81.07%,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9.60%~86.28%.综合分析,与已作为油料资源的油茶相比,7种山茶属植物都可作为新的油料,其中窄叶短柱茶和越南油茶最具开发前景. 王园园 宋晓虹 李成仁 石祥刚 叶创兴 苗爱清 李家贤关键词:山茶属植物 种子 油脂 脂肪酸 GC-MS 苦茶碱在制备消炎镇痛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苦茶碱(1,3,7,9-四甲基尿酸)在制备消炎镇痛药物中的应用。苦茶碱系从野生苦茶C.Kucha(Chang et Wang)Chang中提取得到。新鲜苦茶经杀青锅炒干燥后,以水提取,碱式醋酸铅沉淀茶多酚、氯... 宋晓虹 王园园 叶创兴 石祥刚 王冬梅 李成仁 杨晓绒 王金发 仰晓莉 李凯凯 李琳琳文献传递 山茶属地理分布特征 山茶属(Camellia)是东亚分布的特有属,绝大多数种类分布在中国。该属280种中仅有42 种分布在中南半岛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及日本。在中国北回归线两侧集中了最多的种类,由此向南在中南半岛迅速递减,... 叶创兴 石祥刚关键词:山茶属 华夏植物区系 金花茶组 文献传递 中国山茶科属种地理学研究 该文根据植物类群的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相统一的原理,首次尝试从地理分布方面全面探讨山茶科的系统发育,作为该科全面进化研究的补充.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作者先后查阅了我国有代表性的9大标本馆馆藏的所有山茶科标本,对每一份标... 石祥刚关键词:山茶科 地理分布 分化 文献传递 香花糙果茶——广东糙果茶一新种 香花糙果茶新种Camellia suaveolens Ye Chuang-xing, Wang Xiu-juan et Shi Xiang-gang, sp. nov. (Subgen.Camellia Sect. Fu... 王秀娟 石祥刚 李家贤 叶创兴文献传递 广西柃属(山茶科)两新变种 被引量:1 2007年 报道了中国广西山茶科柃属植物两新变种,即小叶红褐柃Eurya rubiginosa Chang var.microphylla Ye Chuangxing et Shi Xianggang与毛萼假杨桐E.subintegra Kobuski var.pubisepalaYe et Shi。小叶红褐柃与窄基红褐柃E.rubiginosavar.attenuata最为接近,区别在于其节间较短,叶卵形,细小,长不足3 cm,宽仅1~1.5 cm,侧脉在两面均不明显;花也较原变种为小,花萼长1~1.5 mm。毛萼假杨桐因其顶芽具睫毛,花柄、小苞片具稀疏短柔毛及萼片密被微柔毛而与原变种不同。 石祥刚 叶创兴关键词:柃属 新变种 柃属植物1新种 被引量:1 2015年 报道了中国云南山茶科Theaceae柃属Eurya植物1新种,即马关柃Eurya makuanica Ye Chuangxing et Shi Xianggang。本种与无量山柃近似,区别在于本种叶薄革质至纸质,卵状椭圆形,顶端短尾尖,侧脉在上面明显凹陷,萼片与花瓣近圆形;而后者叶厚革质,矩圆形,顶端短尖,侧脉在两面皆隆起,萼片卵形。本种目前较为稀少,仅发现于云南省马关县卡上林场附近山林中。 石祥刚 叶创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