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瑄
- 作品数:26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厅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血清MMP-9、AECA、ANCA水平变化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观察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为观察组,20例查体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抽血化验,比较观察组患儿在急性期、恢复期血清MMP-9、AECA和ANCA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急性期血清MMP-9、AECA和ANCA水平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恢复期血清MMP-9、AECA和ANCA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血清MMP-9、AECA和ANCA水平明显升高,即使恢复期亦未正常。
- 安娜石瑄孙东明湛要五贾浩杨华李晨
-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基质金属蛋白酶9抗内皮细胞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 2005年
- 目的探索小剂量红霉素静点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0月-2003年3月住院新生儿符合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标准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两组新生儿均给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静点3-5mg/kg.d,治疗时间3-7d。临床观察每日进奶量、胃潴留、腹胀、体重、大小便情况。结果静点小剂量红霉素后与对照组比较喂奶量增加(12±42ml/kg.d,80±28ml/kgd)、胃潴留减少(2.15±0.86ml/次,6.75±3.14ml/次)、腹胀消失(2.0±1.5d,4.1±1.8d)、体重增加(0.64±0.41kg,0.32±0.25kg)、喂养的耐受时间(1.8±1.2d,3.50±1.7d)明显缩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小剂量红霉素静点结合调整胃肠功能药的使用可促进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减少应用静脉营养,无明显毒副作用,可减少医疗费用,促进患儿健康,值得推广。
- 石瑄魏金铠王欣许月红李小英
- 关键词: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胃肠动力
- 新生儿脑损伤诊疗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
- 柏金秀1王玉1姬静璐1安娜1贾浩1石瑄
-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医药卫生。
主要技术内容:项目组对63例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患儿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HIE组血清VEGF...
- 关键词:
- 关键词:新生儿脑损伤药物治疗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肌酸磷酸激酶脑型同工酶的表达与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肌酸磷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的动态变化及与病情程度、预后的相关性。方法57例HIE的足月新生儿为HIE组,20例正常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在出生0h及生后24h、72h、7d采集空腹静脉血2ml,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VEGF,电泳法检测CK.BB。结果HIE组血清VEGF浓度在0h表迭为最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后下降;72h、7d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升高。CK-BB表达在0h已有增高,于72h达到最高峰,差异有显著性(P〈0.01)。持续血清高水平VEGF、CK-BB提示预后不良。结论VEGF、CK-BB在HIE时表达增加。VEGF的高表达对HIE的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石瑄丑广程杨小巍谢雪兰王二惠冯会清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儿童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研究
- 2000年
- 目的:研究HpuIgM检测对儿童胃HP感染的诊断价值,并观察药物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采用ELISAI法检测HpuIgM,并对确诊胃炎者行胃必治+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灭滴灵+吗丁啉2周1疗程的治疗(五联药物),阿莫西林过敏者不用该药(四联药物)。结果:132例胃炎者及28例仅有消化道症状者HpuIgM阳性率分别为66.70%,35.70%,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01),且胃炎各年龄组间阳性率亦有差异;112例五联药物及20例四联药物治疗后HP根除率分别达97.3%,71.4%,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 0.05),临床治愈率达71.4%,70%。结论:ELISA法检测HpuIgM诊断儿童胃 HP感染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胃炎者随年龄增大其阳性率增加,五联药物或四联药物治疗儿童HP感染效果可靠,且以前者最理想。
- 魏金铠刘惠哲石瑄谢雪兰杨志仙杨一江孟明
- 关键词:四联药物HP感染儿童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年龄组
- 全文增补中
- 联合抗病毒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参数变化
- 2008年
-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联合抗病毒治疗前后P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参数变化。方法采用日本生产的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10例ITP患儿(病例组)联合抗病毒治疗前后Pt、MPV、PCT、PDW,其中轻度组16例、中度组38例、重度组30例、极重度组26例。并与11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ITP患儿轻度组与中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重度组与极重度组比较MPV、PDW、P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极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及对照组Pt、PCT及MPV、PDW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t、PCT仍低(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可反映ITP病情变化,指导临床治疗。
- 魏金铠刘慧哲王四宝石瑄
- 关键词:儿童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参数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6年
- 丑广程石瑄李艳芝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内皮素与儿童过敏性紫癜被引量:1
- 2002年
- 谢雪兰王二惠石瑄柏金秀
- 关键词:内皮素儿童过敏性紫癜生理功能生物学作用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观察HIE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疾病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确诊为HIE的足月新生儿63例(轻度18例、中度33例、重度12例)。对照组为正常健康足月新生儿20例。分别在出生即刻(0 h),生后24、72 h,7 d采集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VEGF。结果HIE组血清VEGF水平在出生即刻表达为最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以后下降;72 h、7 d时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血清VEGF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升高。结论VEGF的高表达对HIE的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石瑄李艳芝魏金铠杜长江丑广成
- 关键词:脑缺氧脑缺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补充维生素D后LL-37、IL-10含量变化
- 2019年
- 目的研究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与LL-37、IL-10及维生素D的相关性。方法将6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补充维生素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安慰剂。随访12个月,检测治疗前基线含量和治疗12个月后血浆25-羟维生素D3、IL-10及痰上清LL-37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LL-37、IL-10及25-羟维生素D3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呼吸道感染次数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治疗12个月后25-羟维生素D3、LL-37、IL-10均显著增高(P<0.05),呼吸道感染次数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治疗12个月后LL-37含量、IL-10含量、25-羟维生素D3含量均呈正相关(P<0.05)。讨论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减少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次数,这种作用可能与LL-37及IL-10产生增加有关。
- 王博玉杨小巍谢雪兰石瑄安晓肖
- 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维生素D3LL-37白介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