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巍

作品数:54 被引量:248H指数:9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胃癌
  • 14篇细胞
  • 10篇幽门螺
  • 10篇幽门螺杆菌
  • 10篇螺杆菌
  • 10篇基因
  • 9篇幽门螺杆菌感...
  • 9篇肿瘤
  • 9篇螺杆菌感染
  • 9篇杆菌感染
  • 7篇甲基化
  • 5篇藜芦
  • 5篇黏膜
  • 5篇免疫
  • 5篇结肠
  • 5篇活性
  • 5篇肝癌
  • 4篇端粒
  • 4篇端粒酶
  • 4篇体外

机构

  • 54篇南华大学
  • 5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江西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娄底市中心医...

作者

  • 54篇石巍
  • 34篇廖爱军
  • 21篇曾斌
  • 8篇胡光胜
  • 7篇谭杰雄
  • 6篇曹文涛
  • 6篇姚育红
  • 6篇彭安邦
  • 4篇刘革修
  • 4篇卢放根
  • 4篇刘立玺
  • 4篇刘迪群
  • 2篇羊东晔
  • 2篇廖丹
  • 2篇李胜昔
  • 2篇吴成秋
  • 2篇戴勇
  • 2篇曹文涛
  • 2篇钱贤
  • 2篇赵强

传媒

  • 6篇南华大学学报...
  • 5篇中华消化杂志
  • 5篇现代生物医学...
  • 4篇中国内镜杂志
  • 3篇胃肠病学
  • 3篇中华消化内镜...
  • 3篇实用癌症杂志
  • 3篇社区医学杂志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癌症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美国中华临床...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9篇2006
  • 8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7篇2002
  • 6篇2001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被引量:10
2003年
背景与目的:目前认为CD44v6在胃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率,并公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感染为Ⅰ类胃癌致癌原,但迄今未见CD44v6与HP关系的文献报道。本文旨在探讨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胃癌组织56例、癌旁非癌组织56例、非典型增生胃粘膜32例。CD44v6检测采用RT-PCR与Southern blot法;HP检测采用快速尿酶法与Warthin-Starry银染色;同时用ELISA测定56例胃癌患者血清中HP cagA抗体。结 果:胃粘膜HP阳性组中,转移性胃癌和非转移胃癌的CD44v6表达率分别达100%(12/12)和90.5%(19/21),明显高于癌旁非癌胃组织的48.6%(24/35)与非典型增生胃粘膜的23.6%(6/23);转移性胃癌与非转移胃癌的CD44v6表达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25),非典型增生胃粘膜与胃癌、癌旁非癌胃组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胃粘膜HP阴性组:在转移性胃癌、非转移胃癌、癌旁非癌组织和非典型增生CD44v6表达率分别是66.7%,51.4%,38.1%和18.1%,各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CD44v6表达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P<0.01)。肠型胃癌CD44v6表达与HP感染高于弥漫型胃癌(P>0.05)。胃癌患者血清HP cagA抗体阳性率高于胃癌组织HP感染率(P>0.05)。结论:CD44v6在胃癌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与HP感染密切相关,可作为?
彭安邦石巍胡四海赵强
关键词:CD44V6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道肿瘤
诊治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技巧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2
2007年
目的应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ocholangiography,ERCP)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胰胆管疾病,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方法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诊治胰胆管疾病432例,常规行ERCP检查,证实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ST。然后根据结石部位、大小和数目以及胆总管直径大小采取不同方法处理结石。结果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诊断肝胆胰疾病432例,成功407例(94.2%);其中328例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进行胆胰疾病治疗,成功308例(93.9%);发生并发症25例(5.8%),主要为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和Oddi扩约肌切口渗血,未成功病例中6例手术治疗,其余均为非手术治疗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ERCP和EST诊治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
曾斌姚育红廖爱军石巍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
白藜芦醇对胃癌SGC-7901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在体外对胃癌SGC-7901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胃癌SGC- 7901细胞,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RT-PCR方法检测VEGF 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呈时间剂量性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胃癌SGC-7901细胞高水平表达VEGF,白藜芦醇能显著降低胃癌SGC-7901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白藜芦醇可以下调胃癌SGC-7901细胞VEGF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
曹文涛廖爱军曾斌胡光胜石巍
关键词:胃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藜芦醇
施他宁对大鼠急性坏死型胰腺炎前列腺素水平的影响
2001年
谭杰雄石巍
关键词:急性坏死型胰腺炎前列腺素施他宁发病机制动物实验
曲古抑菌素A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株增殖及其端粒酶hTERT—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生及其端粒酶hTERT-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TSA与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株共培养,MTT检测细胞增生,RT—PCR法检测细胞端拉酶hTERTH-mRNA的表达,同时用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方式上的改变。结果TSA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生长,同时它也能显著减少hTERT-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能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hTERT-mRNA表达,进而抑制其生长,这可能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抗肿瘤的另一机制。
刘立玺石巍廖爱军姚育红
关键词:MRNA表达端粒酶HTERT曲古抑菌素ASGC-7901细胞株剂量依赖关系MTT检测
尼美舒利对SGC-7901胃癌细胞系增殖及端粒酶hTERT-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尼美舒利(nimsulide)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系增殖及其端粒酶hTERT-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尼美舒利(50,100,150μmol/L)与SGC-7901细胞系共同培养24、48、72h,MTT检测细胞增殖,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方式上的改变,RT-PCR检测细胞端粒酶hTERT-mRNA的表达。结果尼美舒利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SGC-7901细胞的生长,hTERT-mRNA的表达降低,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尼美舒利能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系hTERT-mRNA的表达,进而抑制其生长,这可能是选择性COX-2抑制剂抗肿瘤的机制之一。
廖爱军刘立玺石巍申月明
关键词:尼美舒利胃癌细胞株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套扎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的临床预测被引量:18
2001年
曾斌曾明新陈湘英石巍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内镜套扎术出血
结肠套叠、扭转的内镜复位被引量:9
2001年
石巍刘迪群邓晓湘
关键词:结肠套叠结肠扭转内窥镜复位
小鼠AFP/DC疫苗体外免疫活性检测及对小鼠皮下移植瘤抑制作用(英文)
2007年
目的将已构建的Balb/c小鼠具有分泌性信号肽的AFP1cDNA和去掉信号肽的AFP2cDNA真核表达载体,分别在小鼠树突状细胞(DCs)中表达,并观察其在体外抗肝癌免疫中的作用和对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脂质体转染PcDNA3.1(+)/AFP1、PcDNA3.1(+)/AFP2至DCs细胞进行表达、鉴定,将DCs疫苗与同源小鼠脾淋巴细胞混合培养,MTT比色法测定脾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杀伤肝癌细胞的活性。随后建立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用AFP1/DCs和AFP2/DCs进行皮下注射,观察其对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观察各组治疗后皮下移植瘤的体积的大小,治疗组小鼠的存活期,取瘤组织行免疫组化观察Bax凋亡基因的表达情况,观察另一半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结果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AFP1和pcD-NA3.1(+/-)/AFP2在小鼠树突状细胞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AFP2/DCs明显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提高CTL的特异性杀伤作用,AFP1/DCs和AFP2/DCs皮下注射可显著抑制肝癌H22细胞移植瘤的生长,以AFP2/DCs的效果更明显,治疗2周后AFP2/DCs组小鼠的肿瘤体积(726.7±298.2)mm3明显小于AFP1/DCs组的肿瘤体积(1486.2±457.2)mm3和空质粒对照组的肿瘤体积(2137±547.2)mm3,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FP2/DCs治疗组、AFP1/DCs治疗组的抑瘤率可达79.2%和39.7%,空质粒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的抑瘤率为0;AFP2/DCs治疗组、AFP1/DCs治疗组的小鼠存活期分别为(54.5±4.2)d、(40.2±4.8)d,较空质粒对照组(30.6±6.2)d显著延长。AFP2/DCs治疗组移植瘤组织中Bax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为92%,显著高于AFP1/DCs组(64%)和pcDNA/DCs(21%)和生理盐水组(2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FP1和PcDNA3.1(+)/AFP2,编码去掉分泌性信号肽的AFP2cD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的小鼠树突状细胞,能够诱导较强的特异性抗肝癌免疫效应。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有关�
曾斌石巍廖爱军卢放根阳学风
关键词:小鼠异种移植
小鼠甲胎蛋白/树突状细胞疫苗体外免疫活性检测及对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05年
Vollmer等[1]首次将转染有甲胎蛋白(AFP)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C)免疫C57BL/6小鼠,能有效诱导出AFP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显示出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只是作用稍弱.
曾斌卢放根刘小伟石巍廖爱军羊东晔方唯意王健
关键词:树突细胞小鼠C57BL/6小鼠树突状细胞疫苗皮下移植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