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雅丽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2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诉讼
  • 7篇行政
  • 7篇行政诉讼
  • 3篇司法
  • 2篇行政诉讼管辖
  • 2篇政治
  • 2篇诉讼管辖
  • 2篇话语
  • 2篇角色
  • 2篇管辖
  • 2篇法律
  • 2篇方法论
  • 1篇调解
  • 1篇信访
  • 1篇行政诉讼法
  • 1篇行政行为
  • 1篇原告
  • 1篇原告资格
  • 1篇中国行政
  • 1篇人民法院

机构

  • 5篇石家庄市中级...
  • 3篇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8篇白雅丽

传媒

  • 1篇现代法学
  • 1篇人民司法
  • 1篇全国法院第十...
  • 1篇全国法院第十...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行政诉讼管辖:行动与话语的考察
本文关注的是围绕着行政诉讼管辖所展开的行动与话语,它们来自于司法和学术界,“言说可以是行动,但评说自己的实践是一种特殊的行动,因为它们不仅产生行动效果,也展示了作为话语构造其中一部分的行动的意向。文章首先将梳理司法通过实...
白雅丽
关键词:行政诉讼法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管辖
文献传递
论中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建立被引量:43
2006年
我国《行政诉讼法》明文规定了“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则,并且对行政机关与公民的和解也未作规定,然而实践中和解普遍存在。行政诉讼和解存在的有力依据为:现代公共行政已从权力中心走向服务中心和行政裁量权的广泛存在。和解是不同于判决和撤诉的一种独立的诉讼制度,与法治原则并不矛盾。它体现了当事人的主体性,并能够促使新的行政活动方式产生。在中国语境之下,未来《行政诉讼法》应建立和解而非调解制度才是最佳选择。
白雅丽
关键词:行政诉讼和解裁量权调解
利益衡量与我国行政诉讼——一种方法论的反思
一、作为法学方法论的利益衡量利益衡量理论发轫于德意志的利益法学,并受到美国现实主义法学的强烈影响,但其作为一种法解释的方法论,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学者加藤一郎与星野英一教授将其体系化后形成的。利益法学与现实主义法...
白雅丽
关键词:具体行政行为原告资格方法论法律上利害关系利害关系人
司法的角色 ——行政诉讼视角的考察
1989年我国颁布《行政诉讼法》,它确立了一种新的民众与国家、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在该法实施过程中,司法的重要性在上升,但是其在制度设计的角色、实际扮演的角色、期望的角色之间,则一直存在着紧张关系。在社会政治经济转型或变...
白雅丽
关键词:司法行政诉讼政治角色
司法的角色
白雅丽
关键词:司法行政诉讼政治角色
行政诉讼管辖:行动与话语的考察
人民法院之间如何分配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力,是管辖问题,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三章专门作了规定。2000年3月最高法院公布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第8条级别管辖内容引人瞩目。自200...
白雅丽
利益衡量与我国行政诉讼——一种方法论的反思
本文分别对利益衡量与行政诉讼进行简述。指出行政诉讼是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作为司法机关法律适用方法的利益衡量必定对以后的行政活动产生影响,文章从行政程序参加人的范围、权利、行驶等方面进行了简述。并对行政诉讼利益衡量需解决...
白雅丽
关键词: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方法论
文献传递
诉讼与信访分离的司法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涉诉信访是我国司法长期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首次提出涉诉信访概念.“涉诉信访的外延比涉法信访要窄。其含义是:与某一具体诉讼案件相联系、要求人民法院完成某种诉讼行为的来信和来访。”①‘涉”是牵连、关联的意思,“涉诉”就是与诉讼相关联,虽然涉诉信访概念的落脚点在于信访,涉诉表明它区别于其他信访类型如行政信访或涉诉信访之外的涉法信访的特殊之处,
白雅丽
关键词:涉诉信访诉讼案件司法涉法信访诉讼行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