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砚霞 作品数:27 被引量:137 H指数:6 供职机构: 北京积水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yclinD1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2012年 多发性骨髓瘤(MM)难以治愈,其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CyclinD1是细胞从G1期到S期的关键蛋白,其表达与MM预后的相关性存在争议。本研究检测了MM患者cyclinD1基因及蛋白表达,观察了cyclinD1蛋白表达与疗效和生存期的关系,明确其预后意义。 陆敏秋 褚彬 白砚霞 吴梦青 陈大福 袁润英 左杏果 石磊 刘蕾 王芊关键词:CYCLIND1基因 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 CYCLIND1 关键蛋白 G1期 多发性骨髓瘤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95年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35例,年龄多大于55岁(71.4%)。首发症状以骨痛多见(74.3%),免疫分型以IgG为主(60%)。均存在骨质疏松、溶骨性改变(74.3%),颅骨多见,病理性骨折(48.6%)多见于腰椎。采用改良M2方案化疗,83.9%达缓解。死亡24例,主要死于肾功能衰竭(28.6%),平均生存期44.8个月。 李银水 白砚霞关键词: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 M蛋白 免疫分型 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特征及疗效评价 2015年 目的探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评价和生存情况。方法对24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3.5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5月。24例患者治疗后e GFR<40 m L/(min·1.73 m2)组与e GFR>40 m L/(min·1.73 m2)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2月和23月。结论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差,早期肾功能恢复良好可改善患者生存。 高珊 褚彬 白砚霞 陆敏秋 吴梦青 石磊 付丽娜 房立娟 项秋晴 张辉 鲍立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肾功能不全 疗效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PD)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应用。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36例MM患者接受PD治疗。以同期46例VADT化疗的MM患者做为对照。分析病情转归及不良反应。结果 (1)PD用于初治和复发和(或)难治MM患者疗效均显著。初治组治疗有效率85.7%(18/21);复发和(或)难治组的有效率为80.0%(12/15);总有效率为83.3%(30/36)。PD与VADT治疗初治MM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7%对78.1%,P=0.740),PD治疗复发和(或)难治MM的有效率明显高于VADT组(80.0%对42.9%,P=0.039)。PD起效快,治疗有效的患者均在1个疗程后达PR;63.9%患者在3个疗程内达到VGPR以上缓解,优于VADT组的30.4%。(2)PD不良反应主要有乏力、周围神经病变及血小板减少等。PD治疗初治MM较复发和(或)难治MM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更能坚持长期化疗以获得最大缓解。(3)PD治疗的MM患者骨痛缓解快,全身骨密度增高较VADT组更显著[(1.138±0.102)g/cm2对(1.053±0.137)g/cm2,P=0.039)]。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MM缓解率高,可首选用于治疗初治及复发和(或)难治MM。 陆敏秋 吴梦青 白砚霞 左杏果 褚彬 石磊 刘蕾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疗效 硼替佐米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09年 刘蕾 白砚霞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蛋白酶抑制药 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4 2016年 目的探讨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M)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2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确诊的初治MM并行化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化疗,42例合并放疗。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型、有无重度贫血、血β2微球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有无低蛋白血症、血钙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骨髓浆细胞比例、骨病分级(MBD分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ECOG评分)、有无复杂核型(G显带核型分析)、有无淀粉样变、有无肾损伤、有无截瘫及是否达到完全缓解(CR)、有无沙利度胺维持治疗(治疗≥6个月)。随访至2015年3月,随访时间1.0-180.0个月。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各因素及采用生存曲线分析DS分期、ISS分期与MM患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性;19例患者在确诊后6个月内死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根据OS和PFS的共同影响因素及ISS分期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层,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分析不同危险因素分层患者的预后。结果 202例MM患者中53例(26.2%)达到CR,96例(47.5%)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9例(14.4%)达到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为88.1%。截至随访时间死亡120例。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7%、70.6%、36.1%、7.6%。OS为1.0-180.0个月,中位OS为51.0个月;PFS为1.0-91.0个月,中位PFS为38.0个月。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复杂核型、淀粉样变、截瘫、沙利度胺维持治疗与OS有回归关系(P0.05)。不同DS分期患者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22,P〈0.05)。不同ISS分期患者OS、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037及32.222,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重� 陆敏秋 褚彬 白砚霞 左杏果 吴梦青 石磊 付丽娜 高珊 房立娟 项秋晴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05年12月为明确糖耐量状态于我院内分泌门诊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者837例,其中MS患者479例(MS组),非MS者358例(非MS组)。询问两组受检者的年龄、患病史和饮酒史。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血压,计算体质指数(BMI)。实验室检查包括OGTT空腹及2 h的血糖(FPG、2 hPG)和胰岛素(FINS、2hINS),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ALT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MS组患者的年龄、女性比例、高血压患病率、血压、腰围、BMI、FPG、2 hPG、FINS、2 hINS、HOMA-IR、TC、TG、ALT均高于非MS组,HDL-C水平低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LDL-C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均可见不同MS组分个数者其血清ALT水平、BMI、腰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血清ALT水平、BMI、腰围均随着MS组分个数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校正了年龄、腰围和BMI的影响后,男性血清ALT第4分位组(ALT≥37 U/L)患MS的危险性是第1分位组(ALT≤17 U/L)的4.21倍〔95%CI(2.11,8.39)〕;女性血清ALT第4分位组(ALT≥27 U/L)患MS的危险性是第1分位组(ALT≤13 U/L)的3.10倍〔95%CI(1.66,5.94)〕。结论血清ALT水平与MS的发生有关联,且随着MS组分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霍丽丽 白砚霞 王红 邓微 兰玲 纪立农关键词:丙氨酸转氨酶 代谢综合征X 胰岛素抵抗 伏立康唑治疗老年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分析 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在老年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07年5月-2011年12月的50例老年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4例,临床诊断20例,拟诊26例;14例患者为初始治疗,36例患者为挽救治疗;总有效率为74.0%,确诊组4例均有效,临床诊断组有效率70.0%,拟诊组有效率73.1%;初始治疗有效率85.7%,挽救治疗有效率69.4%;经过静脉注射的患者有效率76.3%,单纯口服治疗有效率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例患者曲霉菌属感染,6例有效,曲霉菌属清除;粒细胞缺乏影响伏立康唑疗效,粒细胞缺乏组有效率58.4%,低于无粒细胞缺乏组的88.5%(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异常、视觉障碍、幻觉,停药后可消失,未观察到肾毒性及心脏毒性。结论伏立康唑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老年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 陆敏秋 白砚霞 李真 左杏果 吴梦青 石磊 褚彬关键词:伏立康唑 侵袭性真菌感染 恶性血液病 椎管减压术对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脊髓压迫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术对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脊髓压迫症(SC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MM合并SCC患者,根据是否进行椎管减压术分为椎管减压术组13例、非手术组15例;患者均行化疗,7例行脊髓压迫部位局部放疗。SCC诊断时及诊断12个月后,采用Frankel分级和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标准(ECOG-PS)评价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椎管减压术组Frankel分级、ECOG-PS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率分别为92.31%、84.62%,非手术组分别为80.00%、80.00%,P均>0.05。结论椎管减压术并不能使MM合并SCC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石磊 肖斌 左杏果 陆敏秋 吴梦青 白砚霞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脊髓压迫症 椎管减压术 以颅脑肿物为髓外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以颅脑肿物为髓外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以颅脑肿物为髓外表现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病理学表现及治疗经过。结果 3例患者以颅脑肿物为首发症状,另3例患者在疾病进展中出现颅脑肿物,6例患者均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且对常规化疗反应差。结论 MM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以颅脑肿物为表现的患者较为少见。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具有良好的治疗前景。 刘蕾 白砚霞 左杏果 陆敏秋 吴梦青 石磊 褚彬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