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景瑞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南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术后
  • 4篇腹腔
  • 3篇胰腺
  • 3篇术后腹腔粘连
  • 3篇后腹腔
  • 3篇腹腔粘连
  • 3篇病理
  • 2篇术后腹膜粘连
  • 2篇清热
  • 2篇清热解毒
  • 2篇清热解毒方
  • 2篇细胞
  • 2篇凉血
  • 2篇凉血活血
  • 2篇凉血活血方
  • 2篇解毒
  • 2篇解毒方
  • 2篇活血
  • 2篇活血方
  • 2篇后腹膜

机构

  • 6篇天津市南开医...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天津市医药科...
  • 1篇天津中西医结...

作者

  • 9篇白景瑞
  • 3篇李东华
  • 3篇刘洪斌
  • 2篇张一
  • 2篇吴咸中
  • 1篇常艳敏
  • 1篇么国旺
  • 1篇崔乃强
  • 1篇赵光
  • 1篇张楠
  • 1篇孙兰菊
  • 1篇崔立华
  • 1篇房杰
  • 1篇李伟志
  • 1篇赵二鹏
  • 1篇陈明慧
  • 1篇高巧营
  • 1篇陈莎燕
  • 1篇崔云峰
  • 1篇李佳昕

传媒

  • 6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腹部外科
  • 1篇全国中医药创...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术后腹腔粘连形成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4年
腹腔粘连是腹盆腔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认为腹腔粘连形成的常见因素包括腹膜损伤、腹腔残留异物、炎症细胞的作用以及术后放疗等,可见粘连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涉及到一系列细胞、生物化学、免疫以及生物力学的因素。对粘连形成的病理机制的认识将有助于促进其预防治疗措施的研究。
张楠白景瑞
关键词:影响因素炎症细胞
术后腹膜粘连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被引量:21
2011年
术后腹膜粘连是腹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可达90%以上。在发生粘连的病例中,超过80%的患者在切口与大网膜之间形成粘连,50%的病例涉及小肠[1]。引起腹膜粘连的原因主要有创伤、缺血、感染、异物;其后果主要包括肠梗阻、再次手术困难、慢性腹痛及女性不孕等。我们仅就术后腹膜粘连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其防治进行综述。
白景瑞吴咸中
关键词:腹膜粘连术后并发症发病机制中药疗法
清热解毒方与凉血活血方防治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一、术后腹腔粘连动物模型的建立与筛选 目的:比较研究8种大鼠术后腹腔粘连模型的特点及应用。方法:1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20只,设假手术组和8个模型组,各组按不同手术方式制作模型。术后详细记录动物生存情...
白景瑞
关键词:腹腔感染术后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文献传递
雨蛙素腹腔注射致小鼠慢性胰腺纤维化病理组织学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采用雨蛙素反复腹腔注射诱导小鼠慢性胰腺炎,评估胰腺发生纤维化的程度及病变特点。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反复腹腔注射雨蛙素,对照组腹腔注射与模型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第7周第1 d留取胰腺组织,光镜下进行胰腺腺泡细胞萎缩、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评分;另一部分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胰腺间质胶原增生情况;第三部分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α-SM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胰腺HE染色显示明显腺泡细胞萎缩、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显示显著胰腺间质胶原增生,评分明显升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星状细胞活化标志物α-SMA表达明显增强。结论:雨蛙素反复多次腹腔注射可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胰腺纤维化病变,纤维化发生机制可能与胰腺星状细胞活化分泌过多细胞外间质有关。
崔立华张一白景瑞李东华刘洪斌
关键词:雨蛙素纤维化胰腺星状细胞小鼠
急性胰腺炎血液和胆汁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利用Bec 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及监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和胆汁标本,待血液和胆汁培养呈阳性结果后及时转种平板培养基分离出病原菌,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病原菌,分析药敏实验。结果:从160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1195例)和胆汁(408例)培养标本中,有196例病例共分离出245株病原菌。血液和胆汁培养检出率分别为9.2%和20.8%,血液培养检出菌由多到少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屎肠球菌。胆汁培养检出菌由多到少的是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血液和胆汁中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为91.1%和60.0%。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分别为52.0%和66.7%;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45.5%和70.0%,鲍曼不动杆菌对碳氢酶烯类的耐药率分别为80.0%和50.0%;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的是胆汁培养。血流和胆汁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别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有各自的耐药性特点,并且差异较大。
陈莎燕高雪白景瑞孙兰菊陈明慧房杰常艳敏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血液培养胆汁培养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58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临床分析
2016年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10年间收治58例IPMNs病人的临床资料、病理分型、治疗方式.男性36例,女性22例,男女比例为1.6∶1,年龄39~82岁,中位年龄67岁.58例IPMNs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1例(53.45%),胰头部局部切除术9例(15.52%),胰体尾切除术7例(12.07%),胰体部局部切除术4例(6.90%),胰尾切除术4例(6.90%),胰尾联合脾切除1例(1.72%),全胰腺切除2例(3.44%).结果 58例IPMNs病人中主胰管型26例;分支胰管型9例;混合型23例;术后病理:腺瘤26例,交界瘤13例,非浸润癌10例,浸润性癌9例;全组的中位生存期为42.6个月;1、2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5%、79.3%和65.5%.其中病理类型为浸润性癌的病人1、2、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47.5%、12.5%.结论 IPMN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肿瘤,手术治疗是目前比较好的治疗方式.
么国旺白景瑞李佳昕赵二鹏崔乃强
关键词: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病理
八种大鼠术后腹膜粘连模型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常见8种大鼠术后腹膜粘连模型的特点及应用。方法:180只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20只,设正常对照组和8个大鼠术后腹膜粘连模型组,记录各组动物生存情况,于术后第7天全部处死剖验,采用Nair五分级评分标准对腹膜粘...
白景瑞刘洪斌李东华
关键词:术后腹膜粘连动物模型临床病理
Billroth-Ⅱ术后十二指肠巨大结石1例
2018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9岁。因突发上腹疼痛,伴发热寒战,伴恶心呕吐2 d入院。呕吐物为食糜,有酸腐味,呕吐后无口苦。既往30年前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行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Ⅱ式吻合术;7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术后因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肠梗阻住院治疗。
樊宁白景瑞李伟志赵光崔云峰
关键词:十二指肠结石输入袢梗阻内镜治疗
清热解毒方和凉血活血方防治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组织形态学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和凉血活血方对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防治效果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6组,采用十二指肠钳夹法制作大鼠腹腔粘连模型,分别治疗7d并记录生存情况。术后14天时处死剖验并对粘连情况评分,取粘连组织进行HE染色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镜下观察并摄片,对粘连组织纤维化、炎症、血管增殖及Ⅰ、Ⅲ型胶原含量进行评价。结果:4个治疗组的生存情况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清热解毒方组术后腹腔粘连范围、强度评分,纤维化评分,血管增殖评分,Ⅰ、Ⅲ型胶原含量均低于其他治疗组(P<0.05)。炎症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凉血活血方均有良好的抗粘连效果,以清热解毒方为优;抗粘连机理可能与中药的抗炎作用,促进术后肠蠕动恢复,减轻炎症渗出及纤维蛋白基质沉积有关。
白景瑞吴咸中刘洪斌李东华崔丽华高巧营宗春晖张一
关键词: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腹腔粘连组织形态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