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峻虎

作品数:23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灌注
  • 4篇CT研究
  • 4篇成像
  • 3篇血管
  • 3篇影像
  • 3篇棘球蚴
  • 3篇棘球蚴病
  • 2篇动脉
  • 2篇多房棘球蚴
  • 2篇多房棘球蚴病
  • 2篇形态学
  • 2篇影像学
  • 2篇原脑
  • 2篇水肿
  • 2篇细粒棘球蚴
  • 2篇细粒棘球蚴病
  • 2篇脑梗
  • 2篇脑水肿
  • 2篇急性
  • 2篇高原脑水肿

机构

  • 16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青海大学
  • 1篇东莞市厚街医...

作者

  • 16篇白峻虎
  • 9篇张永海
  • 4篇金剑
  • 4篇刘素萍
  • 4篇杨梅
  • 4篇董永兴
  • 3篇李兴华
  • 3篇方军
  • 3篇唐桂波
  • 3篇韩秀敏
  • 3篇孙艳秋
  • 2篇唐军
  • 2篇魏萍
  • 2篇史伟
  • 2篇汪静静
  • 1篇杨国才
  • 1篇赵丰平
  • 1篇张勇
  • 1篇颜有霞
  • 1篇简勤勤

传媒

  • 3篇中国血吸虫病...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高原医学杂志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原脑水肿的CT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在青藏高原,随着西部大开发和高原旅游业的发展,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时有发生,患病率为0.5%~2.0%。HACE是急性高山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最为凶险的终末阶段,发病机制可能与缺氧导致脑充血水肿、颅内压升高和细胞功能障碍有关,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明了。影像资料显示脑自质水肿多分布在胼胝体膝部,脑肿胀不甚明显。笔者日常工作中遇到HACE患者局限性脑水肿并不突出,但临床症状非常明显,因此,笔者的目的旨在了解HACE颅内CT表现,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张永海白峻虎霍明欣马太平杜永发李兴华唐桂波魏萍方军刘素萍潘玉琴李伟健吴国生
关键词:高原脑水肿CT表现CEREBRAL细胞功能障碍急性高山病
高原地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HRCT研究
2016年
目的:通过对平原地区与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F)的高分辨率CT(HRCT)图像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高原地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HRCT特点及高原环境对PF的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平原组海拔(200~600)m及高原组海拔(3 100~4 500)m临床确诊的COPD患者各100例,观察两组病例高分辨率CT(HRCT)图像特征,并对两个地区COPD患者中PF发病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HRCT表现包括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间质改变,肺间质改变主要有小叶间隔增厚、网状影、磨玻璃影及蜂窝状影;平原组COPD 100例,PF发生19例,发病率为19%,高原组COPD 100例,PF发生37例,发病率为3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3,P<0.05)。结论:高原地区COPD患者中PF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平原地区,而且影像学表现更为严重、更为明显;HRCT对诊断COPD合并PF具有重要的影像学价值。
白峻虎颜有霞杨丛珊汪静静李军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HRCT
高原地区冠状动脉形态和冠心病的VCT研究
张永海孙艳秋白峻虎杨梅董永兴刘素萍李兴华汪静静王学玲赵丰平王照谦
选取200例世居高原的冠心病患者,分别测量左冠主干及各段分支、右冠主干及分支的管径(非狭窄段)、评估冠脉重构,计算心功能指标SV、EF值和左室游离壁中段的增厚率,按冠脉狭窄部位程度及性别、年龄匹配选取平原200例冠心病患...
关键词:
关键词:冠心病
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塞全脑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造影研究
张永海白峻虎杨国才张明唐军方军史伟李兴华刘素萍卢青唐桂波
脑梗塞是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CT灌注成像联合CTA检查,安全、经济、简便、快捷,灌注成像早期可显示急性脑缺血病灶的范围,获得CPF、CPV、TTB等多个脑血流动力参数,定量...
关键词:
关键词:脑梗塞血管造影血流灌注
妇科再造胶囊联合来曲唑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妇科再造胶囊联合来曲唑对无排卵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青海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无排卵性不孕症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44)予来曲唑(2.5 mg/d,连续5天)口服,观察组(n=45)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妇科再造胶囊(6粒/次,2/d,连续5 d,持续2个疗程)口服,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目、排卵期、排卵率、妊娠率及流产率,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成熟卵泡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卵周期为0 d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为4~6 d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排卵率、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妇科再造胶囊联合来曲唑可起到协同作用,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效果显著,且能够改善来曲唑产生的不良反应。
简勤勤白峻虎
关键词:来曲唑无排卵
CT强化值及形态学表现在不典型T4a期胃癌分期诊断中的参考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CT强化值以及形态学表现在不典型T4a期胃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临床纳入浆膜面光滑的T3、T4a期胃癌患者51例,分别检测病灶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的CT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期CT值以及动、静脉期CT强化值对胃癌T4a期分期诊断效能间的差异性。另外,分析CT值法诊断效能最佳者与常规CT形态学诊断标准及二者相结合法诊断胃癌T4a期诊断效能间的差异性,分别计算不同诊断方法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CT静脉期-平扫强化值诊断效能最优,CT强化值43.6HU作为胃癌T4a期诊断阈值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4.07%、70.83%,曲线下面积(AUC)为0.80;常规CT形态学诊断标准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6.67%、33.33%;将上述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后,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26.31%。结论:CT静脉期-平扫强化值对胃癌T4a期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常规CT形态学的诊断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金剑白峻虎
关键词:形态学表现
CT平扫联合脑CT灌注成像在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预后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CT平扫联合脑CT灌注成像在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预后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0年5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151例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75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7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头颅CT平扫联合脑CT灌注成像,记录影像学特征[CT平扫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及CT灌注成像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记录两组患者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侧支血流分级情况、术后即刻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术中及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评价头颅CT平扫中HMCAS和CT灌注成像参数在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年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心房颤动、入院时NIHSS评分、MTTASPECTS评分、侧支循环分级0~2级比例、术后TICI分级<2b级比例、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收缩压、HMCAS比例、MTT、TTP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CBV-ASPECTS评分、CBF、CBV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闭塞部位、TOAST卒中分型、桥接治疗、空腹血糖、舒张压、肌酐、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1.160(95%CI:1.019,1.321)]、CBV-ASPECTS评分[OR=1.789(95%CI:1.276,2.500)]、MTT-ASPECTS评分[OR=2.463(95%CI:1.431,4.239)]、侧支循环分级[OR=5.712(95%CI:1.669,19.549)]、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OR=1.007(95%CI:1.002,1.012)]、收缩压[OR
杨梅孙艳秋白峻虎李耀东张永海张学栋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CT平扫脑CT灌注成像
高原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及左心功能的CT研究
张永海孙艳秋白峻虎杨梅董永兴余小晟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异常与CT灌注成像参数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异常与 CT 灌注成像(CTP)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发病6 h 内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 CT 平扫、CTP 及 CT 血管造影(CTA),分析 CTP 各个参数并评估患侧大血管情况。以血管情况分为血管正常组(17例)、血管狭窄组(10例)和血管闭塞组(18例)。另外,发病时、发病14 d 、发病90 d 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 指数(BI)、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估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以及预后功能残疾水平。结果 CTA 检查显示:血管大致正常者17例,大脑中动脉狭窄者6例,大脑中动脉闭塞者8例,颈内动脉狭窄者4 例,颈内动脉闭塞者10例。3组患者在缺血区脑血流(CBF)面积、脑血容量(CBV)面积、梗死区相对 CBF(rCBF)、梗死区相对 CBV(rCBV)、局部灌注达峰时间(TTP)面积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血管闭塞组以上参数均差于血管正常组,血管狭窄组仅 CBF 面积高于正常组,血管狭窄组与血管闭塞组比较,CBF 面积、CBV 面积、TTP 面积均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病时,各组间患者仅 NIHS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正常组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血管狭窄组及血管闭塞组(P <0.05)。发病后14 d 、90 d ,各组患者 NIHSS 、BI 、mRS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正常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血管闭塞组(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侧血管异常与 CTP 显示的缺血范围存在密切的联系,能够作为患者临床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金剑白峻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脑血管异常
高原脑水肿CT研究
张永海白峻虎霍明欣马太平唐桂波魏萍徐莉清吴国生杜永发方军刘素萍史伟潘玉琴李伟健
该课题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高原脑水肿的CT表现,其结论为弥漫性脑白质血管源性水肿,侧脑室前角轻度扩大为高原脑水肿CT的主要表现,并对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了高原脑水肿CT检查的优点与不足。该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临...
关键词:
关键词:脑水肿CT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