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敏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电气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篇监测监控
  • 1篇电场
  • 1篇电场分布
  • 1篇电缆
  • 1篇电缆结构
  • 1篇电源
  • 1篇电源供电
  • 1篇读卡
  • 1篇读卡器
  • 1篇新区
  • 1篇人员定位系统
  • 1篇通风机
  • 1篇屏蔽电缆
  • 1篇主触头
  • 1篇煤矿
  • 1篇煤矿生产
  • 1篇接触器
  • 1篇结构尺寸
  • 1篇井下
  • 1篇井下人员

机构

  • 5篇山西晋城无烟...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田敏
  • 3篇宋建成
  • 3篇李小喜
  • 2篇耿蒲龙
  • 2篇李永学
  • 2篇叶利红
  • 1篇郭凌龙
  • 1篇田振东
  • 1篇苏清政
  • 1篇郑丽君
  • 1篇马洪礼
  • 1篇蔡广亮
  • 1篇郭天移
  • 1篇马飞
  • 1篇张志刚
  • 1篇宋玉峰
  • 1篇杨硕
  • 1篇孙一奇
  • 1篇曲兵妮
  • 1篇王锋

传媒

  • 1篇煤炭技术
  • 1篇绝缘材料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MAX4211的本质安全开关电源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针对矿用本安电源容量小、纹波大、输出功率小,以及煤矿井下电网波动大、供电质量差、供电不连续、适应性差等问题,采用基于TL494的控制电路,制定了合理的PWM调制策略,设计了基于MAX4211的过电流、过电压双重保护电路,研制出一种大容量本质安全开关电源,并在实验室进行了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本质安全电源输出纹波电压仅为200 mV,能够实现85~265 V的宽电压输入,输出功率达到18 W,并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蔡广亮宋建成李永学田敏宋玉峰
关键词:电源TL494PWM本质安全
监测监控双电源切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切换装置,具体是一种监测监控双电源切换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单一电源供电存在供电隐患的问题。监测监控双电源切换装置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一交流接触器、以及第二交流接触器;其中,由第一交流接触器的常开...
崔永胜李小喜徐玉胜田敏叶利红冯长锁郭天移马飞
文献传递
改进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解决高瓦斯矿井的井下定位系统,具体为一种改进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解决现有井下的人员定位系统,在某些特殊区域条件下使用不便的问题,包括位于原区域内的CAN总线,所述的CAN总线上串接有若干读卡器,在CAN...
叶利红王平虎李小喜田敏王锋
文献传递
矿用高压屏蔽电缆结构对电场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研究矿用高压屏蔽电缆结构尺寸对电场分布的影响,以6/l0 kV MYJV22矿用XLPE电缆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电缆结构模型,分析电缆半导电屏蔽层、绝缘层厚度、线芯半径及电缆长度对电场分布的影响,并通过电缆绝缘击穿强度的分析对研究结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电缆中最大电场强度位于导体屏蔽表面处,且半导电屏蔽层结构对改善绝缘径向电场分布有很大的作用;最大电场强度随着绝缘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击穿强度变化不大;随着电缆长度的增加,最大电场强度与击穿强度略微下降;随着线芯截面的增大,击穿强度随之下降,但绝缘层承受的最大场强也相应减小。
杨硕耿蒲龙曲兵妮宋建成田敏
关键词:结构尺寸电场分布击穿强度
基于DH+总线的掘进工作面多局部通风机监测监控系统
宋建成苏清政马洪礼耿蒲龙李小喜白利军李永学郑丽君孙一奇悦波张志刚田敏田振东郭凌龙郭安林韩怀奇
随着矿井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高产高效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不断涌现,与其配套的多巷道同时掘进采煤工艺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对掘进通风提出了更高要求。本项目是山西省晋煤集团科技攻关项目,编号为200611...
关键词:
关键词:掘进工作面监测监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