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庆立
- 作品数:83 被引量:145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外国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民主党执政时期日本政界人士的中国观
- 2016年
- 2009年民主党上台后,鸠山由纪夫提出构筑"东亚共同体"设想,主张与美国谋求"对等"地位,体现出重视"亚洲外交"的姿态,由于此举引起美国不悦而被迫下台。菅直人内阁重新返回强化日美同盟的外交轨道,中日发生撞船事件后,两国关系急转直下,菅内阁中的新生代政治家在处理对华关系时奉行强硬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给两国关系的发展蒙上了阴影。野田佳彦组阁后,一方面依托日美同盟,在钓鱼岛问题上频频向中国发难,并将钓鱼岛"国有化",引起中国的强烈不满;另一方面又不断强调中国军事力量的增长,积极拉拢东南亚国家以及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旨在对中国进行围堵和遏制。民主党执政时期日本政界人士的中国观,并未体现出与自民党执政时期的鲜明差异,而是依然在经济领域将中国的发展看作"机遇",在政治、安全及军事领域视中国为"挑战"。
- 田庆立
- 关键词:民主党鸠山由纪夫中国观
- 试论战后初期吉田茂内阁的对华政策
- 2016年
- 战后初期,日本的内外政策在追随美国的基调上展开,尤其是在对华政策上与美国亦步亦趋。日本的对华政策在吉田茂担任首相时期日趋清晰,奉行了基于意识形态因素的敌视中国的外交政策。《吉田书简》的出台以及日本政府与台湾当局签订的《日台和约》,是日本在冷战体制下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的产物,阻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日本推行反共和反华外交政策的确凿证据。
- 田庆立
- 关键词:中日关系
- 日本现代化转型的全方位再审视——2015年中国日本史学会学术年会综述被引量:1
- 2015年
- <正>2015年5月30~31日,由中国日本史学会和四川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思想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全国42所大学(含台湾高校)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国家博物馆、伪满皇宫博物馆等相关研究机构的9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学者围绕'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
- 田庆立
- 关键词:社会问题战后日本经济文化主体性
- 二战后日本政界的中国观被引量:5
- 2009年
- 二战结束至中日复交前,日本政界人士的中国观大体分为"情感型"和"意识形态型"两种类型。以"情感型"中国观为主导的自民党非主流派和在野党人士在推动中日复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基于"意识形态型"中国观考量的自民党保守派以东西方阵营画线,采取敌视中国的外交姿态,成为阻碍和延缓中日复交进程的重大障碍。
- 田庆立
- 关键词:日本政界中国观
- 战后初期日本国家战略的转变及其原因
- 2007年
- 所谓'国家战略',一般指'国家为了确保生存和繁荣的目的,不拘平时与战时,运用一国与他国一切可以利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力量的艺术和科学'。其制定过程包括分析形势、确定战略目标。
- 田庆立
- 关键词:文化军事艺术
- 丸山真男的民主主义观探析被引量:1
- 2022年
- 丸山真男的民主主义观主要建立在持续思考和探索"如何确立作为国家原理的民主主义"的基础之上。战后日本面临着建设民主国家的重要任务,丸山真男作为战后民主主义的"旗手"从思想层面引领着时代发展潮流,不仅关注承担民主国家建设主体的具有自由主体人格的建构,而且还注重将民主主义理念不断付诸实践,以一名"践行者"的身份采取"知行并举"的方式,不断推动日本的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深入。丸山真男主张战后日本的民主主义并非"毕其功于一役"所能成就,而是一场绵延不绝的"永久革命"。从丸山真男论及民主主义的相关著述及其行动取向来看,其民主主义观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实践性"及"永恒性"的本质特征。
- 田庆立
- 关键词:丸山真男民主主义
- 战后“和解”与中日关系中的“1979年体制”被引量:1
- 2010年
- 大平正芳首相推动的对华经济合作所构筑的"1979年体制",成为中日两国之间实现战后"和解"的核心内容。"1979年体制"蕴含的深层意义在于,战后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中日两国,通过确立《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法律框架,超越战后赔偿这一环节,以日本提供对华经济合作支持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方式,共同推进化敌为友、实现"和解"的历史进程。
- 田庆立
- 关键词:中日关系
- 中曾根康弘的“国际国家构想”及其中国观被引量:1
- 2012年
- 中曾根康弘执政时期提出了"国际国家构想"和"战后政治总决算",集中体现了日本力图摆脱战后体制的束缚,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的志向,并力图通过对美战略依赖、对华战略协调和对苏战略对抗"三位一体"的大国外交方式得以实现。中曾根基于现实主义的考虑,注重发展和深化对华友好关系,其中国观呈现出既有国际战略家的素养,又展现出民族主义者的精神构造的复杂性。
- 王建明田庆立
- 关键词:中曾根康弘中国观
- 构建理性发展的中日关系新格局——“‘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15年
- 自2012年以来,受钓鱼岛争端的影响,中日关系处于两国复交以来最为低迷的时期。面对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从不同视角深刻剖析形成中日关系困局的症结所在,富有理性地探讨民间交流等途径改善中日关系,成为摆在中国对日研究学者面前的紧迫课题。2015年6月19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留日本分会和天津市留学人员联谊会在中国工程院联合举办"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
- 卞悟田庆立
- 关键词:中日关系地缘政治环境政治文件台湾问题
- 试论日本新生代政治家的中国观
- 2012年
- 日本新生代政治家的政治理念集中体现为运用积极的、现实主义思维方式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由此,日本新生代政治家的中国观陷入了无法克服的"两难之境":一方面侧重依靠日美同盟制衡中国,以达到确保日本在亚洲居优势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基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及中国崛起的态势,力争把握住中国发展的机遇,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以达到互利双赢,也成为其考量对华政策的重要选项之一。在这种矛盾的对华认知的影响下,日本新生代政治家的对华决策不免增强了竞争和防范相交织的政策取向。
- 田庆立
- 关键词:中国观中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