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胜兰

作品数:37 被引量:70H指数:6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食管
  • 10篇反流
  • 8篇食管炎
  • 8篇细胞
  • 7篇星状细胞
  • 7篇反流性
  • 7篇反流性食管炎
  • 7篇肝星状细胞
  • 5篇肝硬化
  • 3篇脂肪
  • 3篇脂肪性
  • 3篇生活质量
  • 3篇醛固酮
  • 3篇拮抗剂
  • 3篇纤维化
  • 3篇免疫
  • 3篇雷贝拉唑
  • 3篇活质量
  • 3篇肝病
  • 3篇肝细胞

机构

  • 36篇同济大学附属...
  • 3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医学会

作者

  • 36篇王胜兰
  • 15篇许树长
  • 14篇杨长青
  • 9篇陈莹
  • 9篇王锋
  • 7篇陈锡美
  • 7篇杨文卓
  • 7篇程琦
  • 6篇杨丽
  • 5篇张志强
  • 4篇朱欣彦
  • 4篇张照杰
  • 3篇常义忠
  • 3篇袁敏
  • 2篇卢峪霞
  • 2篇曾民德
  • 2篇赵莹莹
  • 2篇李雷佳
  • 2篇刘瑞麟
  • 2篇郜恒骏

传媒

  • 6篇同济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肝脏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科学生活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上海铁道大学...
  • 1篇家庭医药(就...
  • 1篇家庭用药
  • 1篇肝博士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The 14...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的制备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动物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喂养高脂饮食,即在普通饲料基础上加10%猪油、2%胆固醇、5%蛋黄粉。正常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喂养12周后,观察-般情况,检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及炎症介质,并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模型组体重、肝体比、血清甘油三脂(T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高于正常组;病理学均出现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且90%存在小叶内炎症,80%出现汇管区炎症;电镜示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胞浆脂滴大量出现、聚积、线粒体嵴肿胀,肝星形细胞和枯否细胞增生,细胞核变形,部分呈现核固缩表现。结论通过12周的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成功地制备出大鼠NASH模型。
程琦许树长张志强陈锡美杨文卓王胜兰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脂肪变性
肝硬化患者如何缓解焦虑与抑郁
2024年
肝硬化,作为一种严峻的肝脏疾病,不仅在生理层面对患者造成沉重负担,还在心理层面引发了巨大的压力。肝病患者常因身体的不适、疾病对日常生活及工作的显著干扰,以及伴随而来的经济压力,而普遍面临心理问题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不良情绪并非仅仅困扰患者的心理健康,它们还直接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研究明确指出,长期存在的焦虑与抑郁情绪会削弱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进而阻碍肝脏功能的恢复进程,甚至可能加剧病情的发展。此外,这些不良情绪还削弱了人体自身的修复机制,让患者可能丧失对治疗的信心,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从而对整个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单娟王胜兰
关键词:免疫系统功能肝病患者肝脏疾病肝脏功能不良情绪
脂肪肝! 你重视了吗?
2013年
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酒精消耗等增加,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已在不断上升,但始终得不到重视。以致在我国,特别是大中城市,脂肪肝平均发病率约10%,45岁以下男性脂肪肝明显多于女性。30岁左右男性约20%患有不同程度脂肪肝,75%-90%慢性嗜酒者有脂肪肝。
杨长青王胜兰
关键词:脂肪肝平均发病率脂肪性肝病饮食结构生活水嗜酒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配体15d-PGJ2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的天然配体l5d-PGJz对HSC增殖及活化的影响,以探讨PPARγ在HSC活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和RT—PCR方法观察5mol/L及10μol/L15d-PGJ2对体外培养的HSC自发活化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引起的HSC增殖及活化的影响。结果以5μmol/L15d-PGJ2处理原代HSC3d后,可明显抑制HSC活化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而PPARγ的表达较未处理组明显增高(0.64±0.03对比0.09±0.01,t=36.0517,P〈0.01);15d-PGJ2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DGF引起的HSC增殖;经5μmol/L和10μmol/L 15d-PGJ2预处理后再用PDGF干预,则PPARY的表达较单用PDGF干预组明显增高(分别为0.03±0.02对比0.60±0.03,t=42.6616,P〈0.01;以及0.03±0.02对比0.69±0.04,t=33.83,P〈0.01),而HSC的活化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I(I)型胶原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则受抑制。结论激活PPARγ可调控HSC的促纤维化和促炎症作用,促进PPARγ的表达可能成为抗肝纤维化的新手段。
杨文卓刘瑞麟曾民德陆伦根范竹萍许树长王胜兰杨丽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
BMP-7防治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运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诱导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动物分为5组:肝纤维化模型组、早期治疗组、后期治疗组、预防组、对照组。预防组从实验开始、早期治疗组从实验第2周、晚期治疗组从实验第4周腹腔注射外源性BMP-7,每周3次;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BMP-7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转移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表达的影响。结果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早期治疗组、后期治疗组和预防组的肝纤维化级别与模型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和治疗组中BMP-7可以抑制纤维化肝组织中TGF-β_1的表达,治疗组中的TGF-β_1的表达较模型组中明显减少(P<0.05)。结论 BMP-7有效预防和治疗实验性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纤维化肝组织中的TGF-β_1的表达有关。
王胜兰杨长青杨丽常义忠袁敏郜恒俊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7肝纤维化
肝硬化患者糖代谢紊乱164例回顾性分析
2010年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的血糖代谢情况,探讨患者的血糖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8年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以及东方医院的164例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将患者分成A、B、C组,观察各组糖代谢异常的情况,分析患者血糖水平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各组患者血糖水平再分为3个亚组:低血糖组、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组和糖尿病(DM)组,C级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概率最高,各亚组的发生率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患者的CTP评分以及FPG、果糖胺(FA)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提示CTP和FA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与其肝功能有关,且糖代谢紊乱与肝硬化病程具有相关性。
王胜兰袁敏杨长青
关键词:肝硬化糖代谢异常
醛固酮及其拮抗剂对肝星状细胞的转化生长因子、PAI-1表达的影响
背景醛固酮与多种器官纤维化有关,但醛固酮引起肝纤维化的具体作用与机制尚不清楚。方法原代肝星状细胞分离、培养及性质鉴定;醛固酮(10-6M)与肝星状细胞分别共同孵育12h、24h、以及48h后,RT-PCR法进行TGF-β...
王胜兰朱欣彦张照杰赵莹莹杨长青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醛固酮PAI-1拮抗剂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与食管酸反流程度、食管炎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胃镜或24 h食管pH监测证实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症状评分与其食管炎症和反流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RE和NERD组之间其症状评分、De Meester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程度的RE之间、轻度与中度反流的GERD患者中,其症状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33例GERD患者中,男女性的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De Meester评分分别为(39.74±18.23、17.25±5.98),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当症状评分<10时,男女性De Meester评分分别为(39.74±18.23、17.25±5.98),差异有显著性(P<0.01)。当症状评分≥10时,男女性De Meester评分分别为(32.69±22.36、24.36±9.45),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与食管酸反流程度、食管炎症程度之间可能存在着性别差异。
王锋许树长陈莹王胜兰李雷佳张东伟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酸反流食管炎
胃间质瘤必须切除吗
2020年
胃间质瘤是指原发于胃肠道的一种肿瘤,可以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以胃部最为多见(占60%~70%).患者通常是无症状的,但有时会出现呕血、黑便、腹痛、腹部饱胀不适、早期饱腹感和有明显的腹部包块。
王胜兰杨长青
关键词:腹部包块胃间质瘤饱腹感呕血黑便切除
IL-8及CXCR-1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IL-8及其受体在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食管黏膜上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R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59例RE患者和20例对照者。在研究对象食管上取一块黏膜组织,予以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黏膜IL-8、CXCR-1的蛋白水平。结果所有的RE患者食管黏膜上均有IL-8蛋白的表达,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达水平随着食管炎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增高(P<0.05)。同正常对照组比较,RE患者食管黏膜上CXCR-1蛋白表达水平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程度RE组间的CXCR-1的表达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RE患者的食管黏膜中IL-8是高表达,IL-8是RE一个敏感的炎症参数,CXCR-1可能只是食管黏膜的构成蛋白。
许树长陈莹王锋龚惠芬王胜兰陈锡美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白介素-8免疫组织化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