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明
- 作品数:17 被引量:154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青年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石蜡线栓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石蜡线栓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效果。方法 :12 0只Wistar大鼠分为石蜡组 (组 1,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组 1a和组 1b)及硅胶组 (组 2 ) ,比较拔出线栓的形态、栓塞成功例数、灌洗效果、梗死体积、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 :组 2梗死体积显著减少 (P <0 0 1) ,组 1a灌洗效果最好 (P <0 0 1) ;组 1b的平均手术时间最短 (P <0 0 1) ,但出血量最多 (P <0 0 1) ;组 2的栓塞成功率低 (P <0 0 5 )。结论 :石蜡线栓使模型的成功率提高 ;从ECA进入并结扎PPA的术式出血减少 ,灌洗效果好、可靠。
- 蒋祝昌毕桂南石胜良王耀明
-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灌洗梗死体积手术时间
- 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荧光定量分析被引量:18
- 2002年
- 目的 :通过敏感的荧光方法 ,定量分析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 (BBB)的通透性。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 ,缺血 2h后再灌注 ,采用伊文思蓝 (EB)荧光定量的方法 ,分别观察了再灌注 2h、3h、9h、2 4h和 48h时BBB的通透性。结果 :再灌注 3h时 ,缺血侧纹状体EB的含量开始增加 (与假手术组相比 ,P <0 0 5)。再灌注 9h时 ,缺血侧新皮层EB的含量开始增加 (P <0 0 1 )。而再灌注 2h时纹状体EB的含量和再灌注 2h、3h时新皮层EB的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别无显著 (P >0 0 5)。结论 :脑缺血 2h再灌注 2 -3h时 ,纹状体的BBB通透性开始增加。再灌注 9h时 ,新皮层的BBB通透性增加。纹状体BBB较新皮层更易受损。EB荧光的方法可精确定量地反映BBB通透性 。
- 王耀明莫雪安童萼塘方瑗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通透性血脑屏障伊文思蓝
- MRI评价改进的大鼠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被引量:45
- 1999年
- 目的 :通过 MRI来评价改进的线栓法大鼠可逆性大脑中动脉 ( MCA)闭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 :对栓线的制备及手术的操作进行改进 ,头端涂有石蜡的尼龙线作为栓线 ,从颈总动脉插入颈内动脉 ,阻塞MCA,造成局灶性脑缺血。 MRI对缺血后的大鼠作间歇扫描 ,再灌注后作增强 MRI。结果 :在缺血 2 h时 ,缺血侧大脑半球在 T2 WI开始出现高信号区 ,再灌注后增强 MRI可见明显强化 ,假手术组大鼠无信号强度的改变。结论 :MRI是评价脑缺血模型的好方法 ,改进的模型 ,其缺血效果可靠 ,操作简便 ,是一种理想的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 王耀明童萼塘肖学宏
- 关键词:NMR局灶性脑缺血
- 尼莫地平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0年
- 目的 研究尼莫地平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 (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 1h后再灌注 ,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后静脉注射尼莫地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ABC法 ,观察再灌注 12 h时 ,内源性免疫球蛋白 G(Ig G)在脑组织中的表达 ,比较缺血前注射尼莫地平组、未注射尼莫地平组及再灌注后注射尼莫地平组三组大鼠脑组织中 Ig G的表达水平。结果 未注射尼莫地平组大鼠 ,在再灌注 12 h时 ,缺血侧大脑半球纹状体及新皮层可见广泛的 Ig G表达。再灌注后注射尼莫地平组大鼠 ,Ig G的表达更加明显。缺血前注射尼莫地平组大鼠 ,Ig G的表达在新皮层仅见于微血管壁内 ,在纹状体可见局灶性 Ig G的表达。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注射尼莫地平可加重 BBB的损伤 ,使其通透性增加。缺血前注射尼莫地平 ,可使再灌注后 BBB的损伤减轻。
- 王耀明莫雪安童萼塘方瑗
- 关键词:血脑屏障通透性局灶性脑缺血尼莫地平
- 增强磁共振成像评价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通过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来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变。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1.5T超导型MR机进行大鼠脑冠状位扫描,随后经股静脉注入Gd-DTPA,迅速行同层间歇扫描。结果脑缺血4h,再灌注50min时,缺血侧纹状体增强率与对侧相比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再灌注70min时,缺血侧大脑皮层增强率较对侧增高(P<0.05)。缺血侧侧脑室在再灌注10min时可见明显强化。结论纹状体区BBB比大脑皮层更易受到再灌注损伤。血脑脊液屏障较早受到破坏。增强MRI是一种敏感的在活体条件下检测BBB损伤的理想方法。
- 王耀明莫雪安赵伟佳童萼塘肖学宏方瑗
- 关键词:血脑屏障脑缺血BBB
- 阿斯匹林间歇疗法对中风预防者血小板聚集性的研究被引量:2
- 1998年
- 为了研究阿期匹林间歇疗法对预防中风的可行性。将%例中风预防者随机分为阿斯匹林间歇疗法组(隔日组)和每日疗法组(每日组),服药前及服药二周后各测血小板聚集性一次。结果表明,间歇疗法和每日疗法都能显著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但对两种疗法进行比较,则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阿斯匹林间歇疗法同样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 王耀明胡俊德童萼塘
- 关键词:中风阿斯匹林间歇疗法血小板聚集
- 西比灵对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2年
- 石胜良毕桂南王耀明蒋祝昌
- 关键词:西比灵脑缺血再灌注HSP70热休克蛋白70
- 增强MRI评价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通过增强 MRI来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 (BBB)通透性的改变。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 4h后再灌注。用 1.5 T超导型 MR机进行大鼠脑冠状位扫描 ,随后经股静脉注入 Gd- DTPA,迅速行同层间歇扫描 (每隔 10 m in扫描 1次 ) ,持续 10 0 min。以双侧对称的脑实质为兴趣区 ,测得兴趣区信号强度 (SI) ,求其增强率。结果 脑缺血 4h,再灌注 5 0 min时 ,缺血侧纹状体增强率与对侧相比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 .0 1)。再灌注 70 min时 ,缺血侧大脑皮层增强率较对侧增高 (P<0 .0 5 )。缺血侧侧脑室在再灌注 10 m in时可见明显强化。结论 纹状体区 BBB比大脑皮层更易受到再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较早受到破坏。增强 MRI是一种敏感的在活体条件下检测 BBB损伤的理想方法。
- 王耀明莫雪安童萼塘肖学宏方瑗
- 关键词:血脑屏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栓法
- 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HSP70的表达和bFGF对其影响被引量:8
- 2000年
-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流后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表达的意义及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对其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组织 HSP70的表达以及在侧脑室注射外源性 b FGF对其影响。结果 缺血 2小时再灌流 0小时即可见 HSP70表达 ,至 2 4小时达高峰。 b FGF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于 6~ 48小时各组可见 HSP70表达增高 (P<0 .0 5 )。结论 脑缺血诱导HSP70的表达 ,外源性 b FGF能增加 HSP70的表达。
- 方瑗童萼塘孙圣刚王玉王耀明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流BFGF
- 腕阵挛16例临床观察
- 2002年
- 王耀明莫雪安
- 关键词:CTM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