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卫
- 作品数:76 被引量:170H指数:7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反义核酸对膀胱癌细胞系多药耐药性的逆转效应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性逆转的新方法。 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方法构建能转录出mdr1 m RNA反义RNA 的逆转录病毒质粒,然后将该质粒导入膀胱癌耐药细胞系中,测定转染细胞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观察反义核酸对MDR 的逆转效应。 结果 耐药细胞经导入反义核酸逆转录病毒质粒后,对阿霉素(ADM) 、秋水仙素(COL) 的IC50 显著降低( P< 0 .01) ;细胞膜上P糖蛋白(PGP)染色信号显著减弱。 结论 反义核酸是逆转膀胱癌多药耐药性的有效方法。
- 何斌杨唐俊金锡御金欢胜王祥卫刘素英曾毅
- 关键词:膀胱肿瘤多药耐药性反义核酸逆转效应
- MMCI抗原模拟表位的筛选及噬菌体展示肽的免疫原性研究
- 目的:从噬菌体随机多肽文库筛选及鉴定MUCl抗原的模拟表位,并证实模拟表位TAPDLRP 的噬菌体展示肽的免疫原性。方法:利用BC2抗体筛选噬菌体随机7肽库,通过夹心ELISA分析噬菌体克隆,测定阳性克隆DN序列并进行同...
- 杨清浩王祥卫金燕
- 关键词:免疫原性模拟表位
- 文献传递
-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损伤的临床观察(附27例报告)被引量:2
- 2005年
- 本文总结肾损伤中应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的价值. 结果提示,18例患者于术后第1d肉眼血尿消失,6例于术后第3~5d消失,1例术后5d持续血尿行二次栓塞术后血尿消失,2例术后血尿持续并加重而行肾切除术.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具有损伤小、止血效果可靠、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肾功能和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治疗肾损伤安全有效的方法.
- 杨清浩邹利光王祥卫
- 关键词:栓塞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动脉栓塞术治疗肾损伤栓塞术后
- MUC1抗原的表位预测及模拟位的筛选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预测MUC1抗原的B细胞表位,从噬菌体随机多肽文库筛选及鉴定MUC1抗原的模拟位。方法联合运用多种方法对MUC1的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如理化性质、亲水性、可塑性、溶剂可及性及免疫原性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MUC1的抗原表位。利用纯化获得的BC2抗体筛选噬菌体随机7肽库,夹心ELISA分析噬菌体克隆,测定阳性克隆DNA序列,竞争性抑制实验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结果MUC1存在有多个潜在的抗原表位位点,可能的蛋白质抗原表位区域:110,2454,6577,8491,108134,140156,159174,179196,199210,220233,237265,270299,316337,351362,369396,411420,445502。经3轮筛选,获得了30个阳性克隆,DNA序列分析并推导出氨基酸序列:TAPDLRP、SAPDLRP、AAPDSRP及LAPDFRP4个噬菌体展示肽克隆抑制率均在50%以上。结论应用多参数预测MUC1抗原的B细胞表位,为进一步研究MUC1结构和功能、选择表达新型MUC1分子奠定了基础。所得序列TAPDLRP、SAPDLRP、AAPDSRP及LAPDFRP模拟MUC1抗原表位。
- 杨清浩王祥卫金燕张立新
- 关键词:B细胞表位模拟表位抗体
- bcl-2基因表达在人膀胱癌多药耐药现象中的意义被引量:16
- 1999年
- 目的探讨bcl2基因在人膀胱癌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DNA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免疫细胞化学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别对阿霉素诱导的人膀胱癌耐药细胞株(BIU87/ADM)及敏感细胞株(BIU87)的细胞凋亡及其bcl2基因表达进行研究。结果(1)在相同条件下,与敏感细胞株相比,耐药细胞株中细胞凋亡明显受到抑制;(2)耐药细胞株中bcl2基因表达明显强于敏感细胞株。结论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人膀胱癌多药耐药细胞中的高表达,是导致其细胞凋亡受抑制的重要原因,对于人膀胱癌多药耐药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 王祥卫杨唐俊何斌金欢胜曾毅刘素英
- 关键词:膀胱肿瘤多药耐药BCL-2基因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5例临床分析
- 2004年
- 易善红张艮甫叶钢黄赤兵杨清浩王祥卫金欢胜杨唐俊
- 关键词: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直肠超声引导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前列腺增生尿路梗阻
-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所致的持续性尿道梗阻.方法经直肠超声引导对33例因前列腺增生引起尿道梗阻患者行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消融治疗,增生前列腺体积54.14± 19.67cm,无水乙醇注射量4....
- 张霞卓忠雄王晓燕王祥卫宋阳
- 关键词:经直肠超声无水乙醇
- 文献传递
- TrACP在诊断和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在前列腺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探讨其用来诊断和预测前列腺发生骨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以78例前列腺癌患者以及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组41例(A组),前列腺癌无骨转移患者组37例(B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组40例(C组),同时以40例健康青壮年男性作为健康对照组40例(D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标本中的Tr ACP水平,结合病理分级、Gleason评分、PSA、ALP和ALT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转移患者的血清Tr ACP浓度明显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血清Tr ACP浓度与PSA水平有较强的正相关性;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ALP和ALT,且Tr ACP与PSA的ROC曲线交叉,提示对骨转移的诊断价值较高。结论Tr ACP的检测对于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有更直接的诊断价值和预测价值,通过监测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Tr ACP含量,对了解前列腺癌的生长状态、判断病程进展、预测骨转移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王祥卫张志宏
- 关键词:TRACP前列腺癌骨转移
- 核酶对膀胱癌细胞系多药耐药性的逆转研究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核酶对膀胱癌多药耐药性的逆转效应。方法 :设计针对mdr1mRNA1959位GUC的“锤头状”(Hammerhead)核酶 (Ribozyme1 ,RZ1)基因 ,定点克隆于逆转录病毒载体 pLXSN的BamHI和EcoRI位点上 ,重组出带有核酶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质粒pLXSN RZ1。应用脂质体DoTap将pLXSN RZ1导入到耐药的人膀胱癌细胞系BHA 60细胞中。结果 :导入pLXSN RZ1的细胞系耐药性显著降低 ,RT PCR结果显示 ,细胞内mdr1mRNA显著减少。结论 :本研究中设计的核酶能明显逆转膀胱癌细胞系多药耐药性。
- 何斌金锡御杨唐俊金欢胜王祥卫刘素英曾毅
- 关键词:核酶多药耐药性膀胱癌逆转效应
- 气膀胱腹腔镜下前列腺剜除术
- 目的介绍应用气膀胱腹腔镜(pneumovesicoscopy)下行前列腺剜除术的体会。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月治疗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61岁~82岁。手术方法:经膀胱镜注CO气体扩张膀胱,膀胱镜观察下在...
- 王祥卫叶钢易善红张远宁方针强贾维胜周涛
- 关键词:前列腺剜除术气膀胱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