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 作品数:39 被引量:183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颈椎360°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 2010年
- [目的]探讨颈椎一期前-后-前入路360°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11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在颅骨牵引下经鼻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首先采用仰卧位,经颈椎前路摘除脱位椎间的椎间盘和其他致压物;然后变换体位为俯卧位,经后路手术切开撬拨复位,采用侧块螺钉固定脱位椎节并植骨融合;最后将患者重新置仰卧位,经颈椎前路彻底清除残留的椎间盘和上下终板,常规髂骨块植骨及自锁钛板内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8~32个月,平均17.6个月。颈椎脱位均完全复位,无植骨不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落,无血管、神经、食道损伤等并发症。无1例出现神经损伤加重,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0.8级。[结论]颈椎一期360°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以完全恢复颈椎序列,解除颈髓压迫,损伤节段术后获得即刻稳定,不易造成脊髓损伤加重,可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 崔志明徐冠华贾连顺周许辉李卫东保国锋孙郁雨王玲玲朱乐银崔颖
-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内固定
- 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器的研究与设计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研发设计一种用于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的融合器及植入的配套工具。方法根据国人腰椎关节突关节的解剖学测量和影像学资料的分析,设计一种用于关节突关节融合的融合器,该融合器由同种骨植入材料制成,其构造由一圆柱体中心嵌入一椭圆体。植入该融合器需要配套工具,包括定位器、工作通道、钻头和植入器。结果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器结构简单,与关节面接触面积大,植入后不易移位。配套工具既可以满足开放手术需求,也可以满足微创经皮手术的要求,可以将融合器植入关节突关节面合适的位置,手术器械操作简单,植入精度高。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器及其配套工具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医疗器械。
- 崔志明张金波保国锋崔道然李卫东徐冠华孙郁雨王玲玲朱乐银崔颖
- 关键词: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器器械
- 改良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比较改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n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传统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使用改良PLIF术和传统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各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改良PLIF术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8~72岁,平均55.5岁。传统PLIF术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7~70岁,平均53.0岁。结果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的效果。术后随访12~50个月,平均26.5个月。改良PLIF组和传统PLIF组JOA评分术前分别为(6.5±1.3)分、(6.5±1.2)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12.6±2.3)分、(12.4±2.1)分;末次随访分别为(13.1±1.7)分、(13.2±1.6)分。手术前与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与末次随访之间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术前分别为(7.9±1.6)分、(7.8±1.6)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2.5±1.2)分、(2.5±1.1)分;末次随访分别为(1.2±0.1)分、(1.2±0.2)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之间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之间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住院日无差异性,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差异性。影像学检查内固定均无松动和折断,椎间融合良好。2例改良PLIF术病例和3例传统PLIF术病例并发脑脊液漏,对症引流治愈。结论改良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传统PLIF术相同的临床效果,但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 储惊蛰崔志明徐冠华李卫东保国锋孙郁雨王玲玲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内固定
- 采用后路长-短棒交替复位技术治疗严重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附11例报道)被引量:5
- 2013年
- 对于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可以进行安全、有效地复位,是处理这类损伤的首选措施,但对于脱位程度严重者仍存在术中复位困难,复位过程易加重神经损伤等情况。我们于2006年2月~2010年10月采用后路长一短棒交替复位并进行长节段固定的方法治疗了11例严重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患者,
- 徐冠华崔志明李卫东保国锋孙郁雨王玲玲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术中复位椎弓根内固定系统
- QUADRANT通道下单侧椎弓根固定单枚cage植入与双侧固定治疗LDH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比较分析QUADRANT通道辅助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单枚cage植入术和传统双侧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8例,分别采用QUADRANT通道辅助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单枚cage植入术和传统双侧固定术治疗,术后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单侧组和双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5~140min和100~170min,平均101min和12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350mL和150~420mL,平均174mL和242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单侧组平均25.2个月,双侧组平均26.4个月。改良Macnab标准评分单侧组优良率为96.4%,双侧组优良率为92.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查见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融合器移位等情况。结论与双侧固定相比,QUADRANT通道辅助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单枚cage植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获得相同的临床疗效,但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组织损伤轻等优点。
- 缪国平崔志明徐冠华李卫东保国锋孙郁雨王玲玲
- 关键词:外科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
- 多发序贯性脊柱结核一例
- 2014年
- 患者 男性,65岁.2006年4月26日因腰椎管狭窄症在外院行腰椎(L4/5、L5~S1)后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术(TLIF),术后患者右侧腰腿痛恢复佳.2006年8月10日再次出腰背部疼痛,不伴有右下肢放射性疼痛,给予休息及非甾体镇痛药治疗,效果不佳.2007年1月31日腰椎MR显示:L4和L5T1WI显示低信号影,T2WI显示高信号影,抑脂像高信号影.2007年2月27日,腰背部疼痛加剧,复查腰椎MR:椎体异常信号扩展至腰3椎体和L3,4椎间隙,同时行ECT骨扫描:相同的腰椎节段异常放射性浓聚,继续给予卧床休息和镇痛等对症治疗.
- 保国锋崔志明李卫东徐冠华孙郁雨王玲玲徐大伟陈佳佳顾海燕
- 关键词:脊柱结核腰椎管狭窄症序贯性腰背部疼痛放射性疼痛多发
- 重症患者应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带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 评价新型气管导管固定带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入住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的9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用胶布加寸带双套结法固定气管导管,观察组采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带固定气管导管.评价两组导管固定效果、皮肤并发症、舒适度以及护士工作量和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分别有6、2、1例发生了导管轻、中、重度移位,而观察组未发生导管移位和脱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4,P=0.003).对照组面部皮肤红肿39例、破损6例,颈后皮肤红肿36例、破损2例;观察组面部未见皮肤并发症,仅有2例颈后皮肤出现红肿现象,皮肤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面部:Z=9.173,P=0.000;颈后:Z=7.549,P=0.000).对照组24例患者不能耐受、8例极为不适;观察组9例患者不能耐受、4例极为不适,耐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Z=3.695,P=0.000).观察组更换固定带次数及单次更换固定带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更换固定带次数(次):1.89±0.77比3.86±1.18,单次更换固定带时间(min):10.31±1.47比15.78±1.89,均P〈0.01〕.护士对传统医用胶布加寸带双套结法固定气管导管满意率为33.3%,明显低于观察组100%的满意率(P〈0.01).结论 新型气管导管固定带可以明显降低气管导管移位率和脱管率,同时降低面部皮肤损伤发生率,且操作简便易行,可以临床推广.
- 陈黎敏刘瑞红沈碧玉王玲玲崔志明徐冠华
- 关键词:经口气管插管牙垫非计划性拔管护理
- 负压吸引集液装置的制作及在腰椎间盘摘除术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评价负压吸引集液装置在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行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8月行PEID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2月行PEID的50例患者为试验组。试验组术中应用负压吸引集液装置,对照组采用常规排水方法。评价两组手术单、术者手术衣、手术间地面水浸湿情况以及手术人员工作量情况,比较两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除3例术者手术衣衣袖被溅湿,余均未发生浸湿情况;对照组手术单、术者手术衣、手术间地面浸湿发生率为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降低护理人员工作量方面,试验组中巡回护士用手术巾吸湿地面以及手术一助吸引排出液体的工作量较对照组降低了100%(P<0.01)。试验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术中应用负压吸引集液装置能够明显降低手术间的污染发生率并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能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 陈黎敏叶红顾婷婷王玲玲崔志明徐冠华
- 关键词:外科手术
- 改良PLIF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 [目的]探讨改良PLIF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适应症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3月009年9月使用改良PLIF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10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采用JOA评分、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评...
- 储惊蛰崔志明徐冠华李卫东保国锋孙郁雨王玲玲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内固定
- 文献传递
- 可扩张管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融合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评价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27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手术时间110~160 min,术中出血量150~35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56个月。疼痛VAS评分和JOA评分: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见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融合器移位等情况发生。结论 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李卫东崔志明徐冠华保国锋孙郁雨王玲玲陈佳佳
- 关键词:微创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