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的机制分析及数值研究 Ⅱ:数值模拟被引量:31
- 1992年
- 在本文第Ⅰ部分关于双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物卵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正压原始方程模式对,平面上无大尺度环境流场情况下双热带气旋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重点考察了双热带气旋水平流场相互作用的次级环流机制,文[1]中所提出的双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的临界距离效应概念在模式中得到了验证.同时通过模拟还发现,双热带气旋的联合强度越强、中心间距越小,则互旋越快;对于相互吸引的双热带气旋而言,合并后范围有所扩大,强度有一定的加强,并且较强的两个热带气旋比一强一弱的两个热带气旋维持的时间要长、较难于合并.这些结果与实际双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的观测事实极为一致.
- 王玉清朱永禔
- 关键词:双热带气旋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 环境流场对双涡相互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
- 1989年
-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正压无辐散模式就环境流场对双涡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环境流场对双涡的相互作用确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加剧双涡的气旋性互旋和促使其相互趋近.也可以抵销双涡间的互旋作用,并且还可使相距较近的两个涡旋重新分开。上述各种情况取决于双涡的相对位置及其与环境流场的不同配置。
- 王玉清朱永禔
- 关键词:环境流场涡旋台风
- β效应和移动性CISK波与南亚夏季风槽脊的活动被引量:1
- 1993年
- 本文采用简单的纬向对称的两层线性模式研究了存在β效应情况下Ekman-CISK扰动的动力特征,结果发现在β效应和对流凝结加热的共同作用下大气中可以产生一种移动性的CISK波.在取南亚夏季风区平均大气参数情况下的计算结果表明,这种移动性CISK波可以解释南亚夏季风槽脊活动的一些基本特征.因此,可以初步认为β效应和CISK机制对南亚夏季风槽脊的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王玉清
- 关键词:季风
- 低纬大尺度大气水平运动的稳定性与季风活动
- 1990年
- 本文从赤道β平面近似下的水平运动方程组出发,在简化条件下研究了赤道低纬地区大尺度大气水平运动的稳定性及其分岔和突变的特征,并讨论了某些条件下运动的解析解及其流型特征,且利用所得到的结果对季风的活跃、中断及振荡特征作了简单的分析和讨论,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 王玉清
- 关键词:大尺度大气运动稳定性季风低纬
- 双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的机制分析及数值研究(一)——物理机制的分析被引量:22
- 1992年
- 本文对正压情况下双热带气旋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机制分析.通过对两个理想涡旋间非线性涡度平流过程的分析,揭示了双涡气旋性互旋及其中心间距变化的涡度平流机制.分析表明,一个涡旋的切向风场对另一涡旋涡度场的平流相互作用可造成两者气旋性互旋;而一个涡旋的切向风场与另一涡旋涡度梯度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次级环流可造成双涡中心间距的增大或减小(定义为排斥或吸引),由此提出了双涡相互作用的临界距离效应概念.对几类常用的理想热带气旋及合成热带气旋的分析证实,双热带气旋的相互作用存在这种临界距离效应,且临界距离平均在6—7个纬距左右.
- 王玉清朱永禔
- 关键词:热带气旋相互作用次级环流
- 正压无辐散模式中双涡的相互作用被引量:23
- 1989年
- 本文在无环境流场的情况下,利用正压无辐散模式对双涡的相互作用以及β效应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一系列的试验结果表明:双涡的相对运动对双涡间的初始距离及双涡的相对强度是十分敏感的,双涡间的非线性涡度平流可导致两个系统的气旋隆互旋;同时可造成两个系统的相互吸引和合并或相互排斥,吸引或排斥的临界距离取决于双涡的结构及相对强度:“合并”的快慢取决于双涡的联合强度,联合强度越强越难于“合并”β效应对双涡的相互作用具有显著的影响。它可以改变双涡相互吸引或排斥的性质,还可以使两个相互吸引的同等强度的涡旋”合并”后较平直地向西北方向漂移,而使两个不同强度的涡旋“合并”
- 王玉清朱永禔
- 关键词:正压辐散台风
-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长江下游地区降水异常的相关分析被引量:28
- 1993年
- 本文采用最大熵谱分析方法揭示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和长江下游地区降水均存在3-4年和准两年的周期性振荡特征。且通过时滞相关分析发现两者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以降水滞后海温约4个月的正相关最为明显。在此基础上利用一个多级数字滤波器对两者的逐月距平序列进行了高通、低通和带通滤波,并对两者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滤波分量进行时滞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只是在2-4年的时间尺度上两者相关最为密切,并以降水滞后海温4-5月的正相关最为显著。
- 费亮王玉清薛宗元吴天泉
- 关键词:东太平洋海温长江降水
- 非线性正压Rossby波的精确解被引量:4
- 1991年
- 本文从半地转近似下的正压大气运动方程组出发,导出了非线性正压Rossby波所精确满足的KdV方程,求得了椭圆余弦波解和孤立波解,并讨论了非线性波动的波速公式及其振幅与其它波参数间的关系。同时指出,在对大气模式进行数学简化时必须尽可能保证原模式所具有的一些守恒关系,否则有可能使原问题的解受到歪曲。
- 王玉清
- 关键词:正压ROSSBY波非线性
- 双涡藤原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0
- 1989年
- 本文利用正压无辐散模式在无环境基本气流的情况下对双涡的藤原效应及其“合并”后涡旋移动路径的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双涡间的距离小于某一临界距离时才会出现藤原效应,这一临界距离决定于涡旋的结构及双涡的相对强度;双涡的“合并”过程实际上是其中一个涡旋减弱消失而另一涡旋维持的过程;在考虑β效应的情形下,两个同等强度的涡旋“合并”后表现为较平直的向西北的β飘移,而两个不同强度的涡旋“合并”后表现为陀螺运动和β飘移的叠加。这些结果与实际大气中双台风相互作用的许多现象极为相似。
- 王玉清朱永禔
- 关键词:双台风基本气流涡度次级环流
- 夏半年大气低频振荡与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被引量:7
- 1992年
- 本文利用一个多级数字滤波器,讨论了1980年5—10月期间,大气季节内低频振荡(30—50d周期)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影响是明显的。在秋季,还存在一支源于高纬北美地区的波列,其影响可以向西、向南一直传播至东亚低纬区域,它对于形成转向路径时期的环流形势起了重要作用。
- 胡坚王玉清
- 关键词:低频振荡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