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棠
- 作品数:12 被引量:81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协和医院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阿片类药物诱发的痛觉增敏
- 阿片类药物是治疗中、重度疼痛的基本方法。虽然阿片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物理依赖、成瘾)已经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阿片类药物还可能引起其他的问题,也就是阿片类药物诱发的痛觉增敏(OIH...
- 王海棠刘敬臣
- 文献传递
-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被引量:55
- 2007年
- 随着各种新麻醉药(特别是吸人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的问世,小儿全麻后躁动的现象日益增多(12%~13%),其导致的不良后果亦受到人们重视。但是,小儿全麻后躁动的发病原因和机制非常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文将就小儿全麻后躁动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及相应的诊断、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王海棠刘敬臣
- 关键词:小儿全麻躁动
-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
- 全麻苏醒期躁动也即暂时出现的精神狂乱(emergence delirium/emergence agitation)是指患儿全麻苏醒期出现的一种意识与行为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无法安抚、易激惹、倔强或不合作,典型的会出现...
- 王海棠刘敬臣
- 文献传递
- 术前疼痛敏感度与术后镇痛
- 本文探讨了术前疼痛敏感度与术后镇痛。术后疼痛是一种复杂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受心理、情感、认知、社会文化以及个体行的影响.术后镇痛的目的不仅仅是消除病人术后疼痛,改善病人的满意度,更重要的是还要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的副作用、...
- 王海棠刘敬臣
- 关键词:术前疼痛敏感度术后镇痛
- 文献传递
- 术前疼痛敏感度测定与术后镇痛
- 术后疼痛是一种复杂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受心理、情感、认知、社会文化以及个体行的影响。即便是同一类手术,不同个体对术后疼痛的感受存在巨大差异。术后镇痛的目的不仅仅是消除病人术后疼痛,改善病人的满意度,更重要的是还要减少麻...
- 王海棠刘敬臣
- 文献传递
- 术前疼痛敏感度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药物用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术前疼痛敏感与术与硬膜外自控镇痛药物用量的关系。方法6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前采用电刺激痛阈测试仪测量痛阈、耐痛阈,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测量焦虑评分。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药物为0.75%布比卡因30 ml+氟哌利多5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记录术后24 h布比卡因消耗量及术后4、81、22、4 h的视觉模拟(VAS)评分2、4 h按压总次数(D1)与实际进药次数(D2)比值(D1/D2)、Ramsay镇静评分、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术前焦虑评分、痛阈和耐痛阈与布比卡因消耗量的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分析;对耐痛阈与布比卡因用量的关系行Stepwise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回归方程。结果布比卡因消耗量与耐痛阈呈负相关(r=-0.53,P<0.01)。布比卡因消耗量=198.35-22.21×耐痛阈。布比卡因消耗量与痛阈、焦虑评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痛阈能有效预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药消耗量。
- 胡彦艳刘敬臣王海棠
- 关键词:痛阈硬膜外自控镇痛布比卡因
-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65岁以上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4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20例(A组),非糖尿病患者20例(B组)。两组均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正确定位腰丛和坐骨神经后分别给予0.375%的罗哌卡因25mL和0.5%罗哌卡因20mL。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阻滞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血流动力学变化。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B组,而维持时间长于B组(P<0.01)。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阻滞效果优于非糖尿病患者,术后镇痛时间长,未发现明显并发症。
- 何文政林成新王海棠刘敬臣
- 关键词:腰丛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老年糖尿病
-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英文)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静脉注射内毒素(LPS)3 mL(6 mg/kg)复制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40只健康Wistar大鼠,分为4组,即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8 mL/kg)、内毒素组[先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5 mL/kg和内毒素3 mL/kg(6 mg/kg)]、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组[先后静脉注射4.5%力太(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25 mL/kg和内毒素3 mL/kg(6 mg/kg)]、谷氨酰胺治疗组[先后静脉注射3%谷氨酰胺25 mL/kg和内毒素3 mL/kg(6 mg/kg)]。在静脉注射前(T0),注射后6 h(T1),各抽血1 mL。注射6 h后,处死大鼠,用ELISA法测定各时点血清TNF-α,IL-1β,IL-8的浓度,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总蛋白浓度,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原位TUNEL技术进行肺组织细胞凋亡检测分析。结果:与LPS组比较,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组、谷氨酰胺治疗组的肺组织湿/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总蛋白浓度,血清TNF-α,IL-1β,IL-8浓度明显降低(P<0.05);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组、谷氨酰胺治疗组的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而且凋亡指数也较LPS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静脉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 刘敬臣王海棠王维
- 关键词:丙氨酰谷氨酰胺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细胞因子细胞凋亡
- 手术后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2年
- 手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post-surgicalpain,CPSP)是指手术后持续至少3个月的连续或间歇性疼痛,但不包括恶性肿瘤、慢性感染所致的疼痛,且性质与术前已存在的疼痛不同。因CPSP的临床表现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类似,故也被称为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作为手术后的不良结局之一,CPSP因未获得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且缺乏特效的对症治疗方法,从而成为手术后影响患者情绪、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 王海棠刘薇黄宇光
- 关键词:慢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恶性肿瘤慢性感染
- 大鼠开胸手术后慢性疼痛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开胸术后慢性疼痛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空白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参考Buvanendran法建立大鼠开胸术后慢性疼痛模型。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1、7、14、21、32及40d的机械缩足阈值(MWT)和冷刺激反应。结果术后1、7、21、32和40d模型组大鼠MWT显著低于术前、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0.01);术后1、7、21、32和40d模型组冷刺激反应明显高于术前、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0.01);模型组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为41.7%。结论进一步证实了大鼠开胸术后慢性疼痛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从而为探索和验证手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及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 王海棠刘薇黄宇光
- 关键词:动物模型疼痛行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