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4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鞍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山
作品数:
2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
河南省眼科研究所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张荻
河南省眼科研究所
戴淑真
河南省眼科研究所
张黎
河南省眼科研究所
王丽娅
河南省眼科研究所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眼球震颤
2篇
震颤
2篇
先天
2篇
先天性
2篇
斜视
1篇
视功能
1篇
特发性
1篇
先天性特发性...
1篇
先天性眼球震...
1篇
立体视
1篇
幻觉
机构
2篇
河南省眼科研...
作者
2篇
王丽娅
2篇
张黎
2篇
戴淑真
2篇
张荻
2篇
王海山
传媒
2篇
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1篇
2012
1篇
2011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9
2012年
背景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严重影响患者视觉功能的眼科疾病,但目前对其临床特征完整描述的相关报道尚少见。目的分析先天性眼球震颤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就诊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37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包括患者家系的系谱分析、眼球震颤类型观察、斜视度测定、视力检查、检影验光、立体视觉测定和对患者有无震动幻觉的调查。结果本组患者就诊的年龄分布以〉5~10岁及〉15~20岁者最多,分别占24.73%和24.20%。本组患者中知觉缺陷型眼球震颤172例,运动缺陷型眼球震颤204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中最常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水平眼球震颤为最常见的眼球震颤类型,占73.94%,其次为垂直眼球震颤,占10.11%。本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中斜视的患病率为66.36%,知觉缺陷型患者与运动缺陷型患者间斜视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3.048,P=0.081)。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的双眼最佳矫正远视力均较差,知觉缺陷型患者双眼最佳矫正远视力明显低于先天性特发性患者(0.27±0.11VS0.5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95,P=0.000)。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屈光不正的患病率为77.62%,知觉缺陷型患者与运动缺陷型患者间屈光不正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37,P=0.248);散光患病率为75.17%,显著高于近视和远视的患病率。65.18%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无立体视觉或立体视觉值在3000"以上,运动缺陷型患者有立体视觉者明显多于知觉缺陷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58,P:0.008)。313例5岁以上的患者中36例有震动幻觉。结论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最常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水平眼球震颤为其最�
戴淑真
张黎
王海山
张荻
王丽娅
关键词:
斜视
立体视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手术治疗后视功能的恢复
被引量:2
2011年
背景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方式已日渐成熟,但其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仍然值得关注。目的探讨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患者的头位扭转角大小和斜视度数的不同将60例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分为4组,Ⅰ组:头位扭转角〈15°,水平斜视度≤15°,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Ⅱ组:头位扭转角〈15°,水平斜视度〉15°,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联合斜视矫正术;Ⅲ组:头位扭转角≥15°,水平斜视度≤15°,行中间带移位术(部分同时施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Ⅳ组:患者头位扭转角≥15°,水平斜视度〉15°,行中间带移位联合斜视矫正术(部分同时施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患者手术前后单眼及双眼远近最佳矫正视力、头位扭转角、斜视度、眼球运动及立体视觉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各组患者第一眼位单眼及双眼远视力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眼:t=6.00、8.94、11.76、16.41,P=0.00;双眼:t=4.81,P=0.0l;t=6.27、4.25、4.18,P:0.00)。术后Ⅰ组和Ⅱ组患者单眼及双眼近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眼:t=1.63,P=0.18;t=1.17,P=0.26;双眼:t=2.45,P=0.07;t=2.09,P=0.06),而Ⅲ组和Ⅳ组患者术后单眼及双眼近视力均明显提高(单眼:t=2.91,P=0.01;t=5.32,P=0.00;双眼:t=3.36、4.30,P=0.00)。Ⅲ组和Ⅳ组中,术前有代偿头位的41例中,术后39例代偿头位消失,2例明显改善,头位扭转角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0、16.91,P=0.00)。术前26例合并斜视的患者中术后24例患者眼位正位,2例患者斜视欠矫,Ⅱ组、Ⅳ组斜视度明显降低,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5、36.79,P=0.00)。所有患者
戴淑真
张黎
王海山
张荻
王丽娅
关键词:
斜视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