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洪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 4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等离子体
  • 3篇等离子体诊断
  • 3篇光致
  • 3篇光致发光
  • 3篇发光
  • 2篇辉光
  • 2篇辉光放电
  • 2篇硅基
  • 2篇硅基薄膜
  • 2篇PCVD
  • 1篇单晶
  • 1篇电导
  • 1篇电势
  • 1篇电势分布
  • 1篇电探针
  • 1篇电特性
  • 1篇读出
  • 1篇液晶光阀
  • 1篇射频
  • 1篇探针

机构

  • 9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10篇王洪
  • 9篇林璇英
  • 8篇林揆训
  • 4篇余云鹏
  • 3篇石旺舟
  • 3篇姚若河
  • 3篇余楚迎
  • 2篇陈家宜
  • 1篇曾旭
  • 1篇吴萍
  • 1篇林东晓
  • 1篇郑德娟
  • 1篇符史流
  • 1篇朱美芳
  • 1篇梁少坚

传媒

  • 4篇功能材料
  • 4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核聚变与等离...

年份

  • 1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射频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的电探针诊断被引量:24
1994年
本文简要叙述了探针诊断技术的作用,比较了单、双探针测量技术的异同,分析了当前所碰到的主要问题和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着重报导了我们提出和制作的加热调谐单探针装置,不仅抑制了射频干扰,还克服了中毒效应对探针测量的影响。首次成功地测量了射频辉光放电硅烷等离子体的电子能量分布函数、电子平均能量和密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林揆训余云鹏林璇英王洪
关键词:辉光放电探针诊断等离子体诊断
非晶硅液晶光阀
1994年
本文介绍反射式非晶硅液晶光阀的研制方法,并对其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非晶硅液晶光阀的参数设计模型。
符史流林揆训林璇英王洪陈家宜余云鹏
关键词:非晶硅液晶光阀
PCVD过程中的等离子体诊断
1997年
本文综述了PCVD过程中等离子体各种粒子和基团的诊断技术和方法。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着重分析诊断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所碰到的难题及其解决办法和仍待解决的问题。
林揆训石旺舟王洪林璇英姚若河余楚迎
关键词:等离子体诊断化学气相沉积PCVD
非单晶硅基薄膜光致发光特性的研究
1997年
非单晶硅氢基薄膜材料,经高温退火及高温氧化可制备纳米尺寸的晶粒,室温下发出可见光。发光强度强烈依赖于晶粒大小和结晶体在网络中的体积比。发光来源于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发光中心。
林璇英林揆训王洪石旺舟姚若河余楚迎
关键词:光致发光
纳米晶硅的光电特性
1997年
利用PECVD方法及后处理工艺制备了具有室温可见光区光致发光效应的纳米晶硅(n-Si/SiO2)薄膜材料,对其光吸收,光能隙以及电导率等特性参数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该薄膜的可见光区吸收比PECVE方法制备的微晶硅,非晶硅等薄膜的光吸收明显减弱,且光能隙增大。而电导率则大大提高,达到10-1-10-3cm-1Ω-1的量级。该材料光学性能的变化可用量子尺寸效应进行定性解释,但其电导率的大幅度增加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王洪林璇英林揆训
关键词:纳米硅光电特性半导体光致发光
高速沉积的α—Si:H薄膜光致变化的光电导研究
1993年
本文研究了高速生长的氢化非晶硅合金(a—Si:H)的光致亚稳变化,即 Stabler-Wrondki(S.W)效应.做了退火态(A 态)和长时间光照后的光浸态(B 态)的光电导温度曲线的测量,并利用一个较合理的缺陷态分布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拟,从而发现长时间光照的主要结果是引起带隙中悬挂键的增加,带尾态的变化不明显,另外对光电导与光强的关系中的γ因子进行了计算和讨论.
林东晓梁少坚王洪林璇英
关键词:PCVD
a-Si:H/a-SiN_x:H超晶格中空间电势分布和光电导的理论计算
1992年
本文从a-Si:H体材料的缺陷态模型出发,考虑在a-Si:H/a-SiN:H超晶格中由于空间电荷转移掺杂效应,以及界面不对称引起的a-Si:H阱层的能带下降和弯曲,严格求解空间电势分布和电荷分布,发现a-Si:H阱层中能带的下降值远大于由界面电荷不对称所引起的两端电势能差,且随转移到阱层中的电荷总量的变化非常敏感。空间电荷分布比较平缓,当不对称参数K=0.9时,空间电荷浓度的最大差值不到两倍。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超晶格中光电导的温度曲线,发现引起超晶格中暗电导和光电导相对于单层膜增大的主要原因是转移电荷量的多少,而界面电荷不对称的影响则小得多。计算中对带尾态采用Simmons-Taylor理论,考虑a-Si:H中悬挂键的相关性,并用巨正则分布讨论其在复合过程中的行为。
王洪朱美芳郑德娟
关键词:A-SI:H超晶格电势分布
高速沉积非晶硅氢合金薄膜的研究被引量:9
1992年
在一个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CVD)系统中,用射频辉光放电分解纯硅烷,通过控制和选择工艺条件,可以制备速率大于1.0nm/s,光敏性大于10~5的优质非晶硅氢合金薄膜。
林璇英林揆训余云鹏曾旭陈家宜王洪吴萍
关键词:沉积速率光敏性
纳米硅基薄膜光致发光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1998年
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氢化非晶硅合金薄膜,经高温退火及高温氧化可制备纳米尺寸的晶粒,室温下能发出可见光。实验表明,高温氧化后的纳米颗粒被镶嵌在SiO2的无序网络中,其晶粒尺寸减少,而发光强度增强,发光峰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这些结果说明,发光来源于纳米晶粒的量子尺寸效应和覆盖晶粒表面的SiO2层的发光中心。
林璇英姚若河余楚迎刘兴盛林揆训王洪石旺舟
关键词:纳米晶硅薄膜光致发光
Langmuir探针的中毒效应及其抑制
1996年
射频辉光放电硅烷等离子体化学汽相沉积是制备氢化非晶硅薄膜的主要工艺技术。探测和控制等离子体参数是选取最佳工艺条件、制备优质薄膜的关键问题。Langmuir探针是获得等离子体荷电参数的诊断技术。本文分析了探针诊断技术中的一大难题──中毒效应产生的原因,提出并验证了用加热探针抑制中毒效应的机理。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探针被加热升温到200℃时,其中毒效应完全得到了抑制。
林揆训林璇英余云鹏王洪胡盛明
关键词:射频辉光放电硅烷等离子体诊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