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昊

作品数:215 被引量:1,122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5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6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9篇文化科学
  • 79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电子电信
  • 6篇经济管理
  • 4篇政治法律
  • 4篇理学
  • 3篇医药卫生
  • 3篇社会学
  • 3篇艺术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4篇本体
  • 20篇抽取
  • 18篇CSSCI
  • 17篇网络
  • 16篇学术
  • 15篇文本
  • 14篇引文
  • 14篇中文
  • 12篇图书
  • 11篇知识
  • 10篇学科
  • 9篇引文分析
  • 9篇语义
  • 9篇文本分类
  • 9篇本体学习
  • 8篇学术评价
  • 8篇学者
  • 8篇知识图
  • 8篇知识图谱
  • 8篇聚类

机构

  • 211篇南京大学
  • 9篇金陵图书馆
  • 7篇南京理工大学
  • 5篇南京工业大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宝山钢铁股份...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南京海关
  • 3篇江苏省质量和...
  • 2篇郑州航空工业...
  • 2篇延世大学
  • 2篇威斯康星大学...
  • 1篇北京跟踪与通...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江苏警官学院
  • 1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南洋理工大学
  • 1篇首都体育学院

作者

  • 211篇王昊
  • 76篇邓三鸿
  • 25篇苏新宁
  • 9篇朱惠
  • 8篇张小琴
  • 7篇张蜡宝
  • 6篇王雪颖
  • 5篇张卫
  • 5篇杨建林
  • 5篇陈奇
  • 4篇陆桑璐
  • 4篇陈道蓄
  • 4篇康琳
  • 4篇路通
  • 4篇吴培亨
  • 4篇吴志祥
  • 4篇秦龙飞
  • 4篇吕琦
  • 3篇王东波
  • 3篇谷俊

传媒

  • 34篇数据分析与知...
  • 25篇情报学报
  • 19篇现代图书情报...
  • 18篇情报理论与实...
  • 17篇情报科学
  • 9篇图书情报工作
  • 8篇西南民族大学...
  • 5篇情报资料工作
  • 5篇科技情报研究
  • 4篇出版科学
  • 3篇现代情报
  • 3篇中国图书馆学...
  • 3篇情报杂志
  • 3篇图书与情报
  • 2篇知识管理论坛
  • 2篇图书馆杂志
  • 2篇信息资源管理...
  • 1篇物理学报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计算机应用与...

年份

  • 7篇2025
  • 19篇2024
  • 18篇2023
  • 20篇2022
  • 27篇2021
  • 13篇2020
  • 10篇2019
  • 7篇2018
  • 1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10篇2013
  • 6篇2012
  • 11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10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2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融合语义增强的社交媒体虚假信息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5
2023年
【目的】通过构建自动化检测模型有效识别社交媒体中的虚假信息,探讨如何解决人工识别、单特征机器学习等现存方法难以兼顾海量数据处理的速度与准确性的问题。【方法】本文以新浪微博社交平台为研究对象,以单一文本特征BFID模型作为实验基准模型,提出两种融合语义增强的虚假信息检测方法。【结果】以单一文本特征BFID模型的结果为基线,本文提出的融合情感特征的BFID-SEN模型在虚假信息识别的部分准确率上提升约1.59个百分点;融合图片特征的BFID-IMG模型通过结合深度残差网络ResNet,在虚假信息识别的部分准确率上稳定提升约0.78个百分点。【局限】由于融合情感特征的语料数量、情感类别与多模态虚假信息数据集有限,模型训练不充分,因此语义增强的融合效果有限。【结论】本文提出的两种融合语义增强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识别虚假信息。
王昊龚丽娟周泽聿范涛王永生
关键词:虚假信息多模态情感分析
在线音乐歌单播放量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通过预测歌单播放量并探究影响播放量的因素,帮助甄别歌单的优劣,方便在线音乐平台对歌单质量进行把关。【方法】利用爬虫获取网易云音乐歌单的数值特征和文本特征,采用Word2Vec和BERT对文本进行预训练,然后分别建立RF、XGBoost、DNN模型对歌单播放量进行多组预测对照实验。【结果】DNN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要高于RF和XGBoost模型,歌单的初始播放量、评论、收藏、转发数对播放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而文本特征会使预测准确率下降。【局限】受到网易云音乐歌单推荐每日更新这一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只获取了歌单12h后的播放量数据。【结论】通过构建播放量预测模型,可以帮助在线音乐网站对歌单优劣进行初步判断。
刘渊晨王昊高亚琪
关键词:DNN
我国心理学期刊h指数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以CSSCI(1998~2007)引文数据为基础,计算了14种中文心理学学术期刊的h指数,并从h指数排名、与绝对被引次数和相对影响因子的对比以及Hirsch核心等方面对计算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王昊陈凤娟李轩
关键词:H指数心理学
基于本体的CSSCI学术知识地图构建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本文试图借助本体对学术知识单元及其关系的语义描述能力,将CSSCI中的各类学术资源以面向对象的形式联系成一个整体,构建CSSCI学术知识地图。其实质是在本体概念模型的指导下,实现对学术资源数据的语义标注,完成领域内的知识描述。
王昊杨建林
关键词:本体语义标注
全评价视域下面向我国学术成果评价工作的学术知识图谱构建方案研究
2025年
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全面认知学术成果的多元价值成了近年来我国学术成果评价工作的重要目标,学术知识图谱作为一项渐趋成熟的语义组织技术为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实践思路。本研究首先在全评价体系框架的指导下对不同维度评价研究场景中的信息组织需求进行梳理,并对学术知识图谱应用于成果评价工作的可行性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在场景化信息需求的指导下分别从内容和技术层面提出面向学术成果评价场景的学术知识图谱构建框架,最后结合当前我国学术评价改革背景提出针对性的图谱构建策略,以期为我国学术成果评价辅助工具的开发与实施提供参考,为学术成果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从信息组织的角度推进我国学术成果评价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王左戎邓三鸿宋欣雨杨文霞王昊
关键词:学术评价知识图谱信息组织
一种根据人体动作驱动的雕塑三维模型生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根据人体动作驱动的雕塑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对任意给定的虚拟雕塑,该方法利用改进的Kinect动作识别技术识别用户关节点信息并捕获其运动参数,通过关节点与用户选择的控制点之间的关联方式,引导虚拟雕塑调整姿态实...
路通秦龙飞邢润王昊巫义锐胡炜
电力网格通信方式的研究和实现被引量:1
2008年
电力网格是网格技术和电力监控与自动化调度技术结合发展的产物。网格技术对于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具有巨大的整合能力,电力网格能解决现有电力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电力网格作为网格技术的新应用,它给网格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研究背景和发展方向。但是电力系统有其特殊性,并非所有的网格技术都可以不加变化地照搬到电力网格中。电力网格对数据通信的实时性、兼容性和开放性有比较高的要求。针对电力网格的以上特点,分析了传统网格通信方式在电力网格应用中的困难。最后,根据电力网格的一个应用范例——PGP平台,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并验证了该方案的技术可行性。
王昊吕琦严涛陆桑璐陈道蓄
关键词:网格电力网格通信协议
基于CSSCI本体的学科关联分析被引量:20
2010年
尝试改变传统的采用关联规则挖掘在单一标准基础上判断学科关联的分析模式,将本体机制引入CSSCI学术资源的知识组织中,以面向对象的方式来组织学科及其相关概念,建立基于本体的CSSCI学术资源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学科评价方法对本体中学科间的两两关系进行剖析,通过知识挖掘发现隐含在原有知识下用户感兴趣的学科多元关联模式,以获得可提供具体决策支持的分析结论,为学科间合作的增强甚至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事实依据。
王昊苏新宁
关键词:知识组织语义标注学术评价
知识流动视角下人文社会学科区分度及其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意义]针对学科对象研究集中在“共性”(即学科交叉)探讨而忽略了学科自身“特性”研究,本研究提出学科区分能力指标来探测学科的独特性和交叉性。[方法/过程]以我国人文社会学科为研究对象,采用题录数据来对其学科区分能力进行测度分析,并利用学科引用网络及有向C_(8)度指标,分析学科区分能力与知识流动特征的相关性。同时构建基于出C_(8)度的学科核心施引网络来探究核心施引广度、强度对其区分能力的影响。最后对学科个体区分能力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轨迹和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结论]经管类学科具有较强的区分能力,部分社会类学科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交叉特征;学科区分能力与知识流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核心施引广度和强度共同作用于区分能力;学科区分能力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显著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验证了学科区分能力指标的有效性,为学科的独特性和交叉性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张宝隆王昊毕丽萍
关键词:知识流动
科学研究的颠覆性创新测度——相对颠覆性指数被引量:7
2023年
在破“五唯”的背景下,科学研究的创新性测度尤为重要,创新性较高的论文往往会对既有研究领域的学科范式产生颠覆性影响,甚至开创新的范式。颠覆性指数是近几年被提出的可以直接测度论文颠覆性创新程度的计量指标,基于网络中论文节点的深层引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单一维度评价的缺点,引起了文献计量学、信息科学和网络科学等多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颠覆性指数的最新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拓展,深入剖析了指标局限性及因素,并提出了新的计量指标——相对颠覆性指数(relative disruptive index,RDI),它在颠覆性指数的基础上,涵盖了引文网络的深层引用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颠覆性指数分布不均匀、评价不一致的问题,能够对科学研究的颠覆性创新程度进行更为精确和客观的衡量。实证结果表明,颠覆性指数的参数量级不一致,相对颠覆性指数可以更有效地衡量科学研究的创新性,且相比于原始颠覆性指数以及Bornmann等学者提出的修正颠覆性指数(DI5)具有更佳的评价一致性,巩固性论文的相对颠覆性指数较低,创新性论文的相对颠覆性指数较高。
杨杰邓三鸿王昊
关键词:引文网络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