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
- 作品数:85 被引量:16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疟疾重组抗原、IgY抗体及疟疾检测试剂盒
- 本发明涉及一种疟疾重组抗原、IgY抗体及疟疾检测试剂盒。本发明设计出一种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的疟疾抗原,通过该抗原免疫鸡获得IgY抗体,并制备含有该IgY抗体的检测疟疾感染的试剂盒。本发明试剂盒与现有技术中...
- 王恒蔺亚晖
- 文献传递
- 质粒纯化利用离子交换柱的再生方法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为提高质粒大量提取纯化柱的使用率,降低实验成本。方法用0.5molLHCl和0.5molLNaOH溶液处理已使用过的一次性纯化柱,使之再生,继而被重复利用。结果再生纯化柱所提纯的质粒DNA经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证实DNA纯度高,无不同质粒间污染。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董敏王小竹李继红王恒
- 关键词:再生方法NAOH溶液PCR扩增质粒DNAHCL琼脂糖
- 电穿孔法提高恶性疟疾DNA疫苗免疫原性
- 2011年
- 利用体内电穿孔的免疫途径来研究不同的真核表达载体和免疫剂量对DNA疫苗M.RCAg-1和D10的免疫应答的影响。分别将M.RCAg-1和D10基因克隆到VR1012和pVAX1表达载体中,用质粒免疫小鼠,采用ELISA和IFA法比较这两种载体的免疫效果,并对基因疫苗免疫小鼠的剂量进行摸索。D10基因免疫大白兔,检测纯化IgG体外对疟原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抗原基因疫苗的小鼠都产生了较高滴度的抗重组蛋白抗体,并且都识别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天然蛋白。pVAX1-D10免疫效果优于VR1012-D10。低、中剂量组产生的抗体水平比高剂量组高。D10基因免疫大白兔后,总IgG的GIA水平为45%。pVAX1表达载体的免疫效果比VR1012表达载体好。M.RCAg-1和D10的DNA疫苗均可诱导识别恶性疟的抗体。通过电穿孔的免疫途径低剂量的DNA疫苗即可诱导高水平的抗体,并且使D10基因在家兔模型中诱导抗恶性疟原虫抑制性抗体。
- 吴巍蔺亚晖马瑞森席珏敏王恒
- 关键词:疟疾DNA疫苗电穿孔PVAX1免疫剂量
- 中缅边境(西段)阿米巴病流行现状调查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调查中缅边境(西段)阿米巴病流行现状。方法 2008年8~10月,在中缅边境(西段)整群随机抽样云南省盈江县那邦镇2个自然村和缅甸拉咱市4个自然村,逐户收集双边边民的新鲜粪样,用碘液涂片法镜检溶组织内阿米巴(E.h)/迪斯帕内阿米巴(E.d)包囊,用ELISA方法检测E.h Gal/GalNAc黏附素抗原。结果中缅双边共调查903人,E.h/E.d感染率为1.77%(16/903),E.h感染率为15.17%(137/903)。其中调查中方边民286人,E.h/E.d和E.h感染率分别为1.40%(4/286)和11.89%(34/286);调查缅方边民617人,E.h/E.d和E.h感染率分别为1.94%(12/617)和16.69%(103/617);中缅边民E.h/E.d感染率和E.h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E.h/E.d=0.34,χ2E.h=3.51,P均>0.05)。结论中缅边境(西段)阿米巴病流行严重。
- 孙晓东邓艳王剑杨捷张军赵晓涛梁桂亮魏春Lasi Ja-hkawn孙晓英王恒
- 关键词:抗日战争国民党敌后游击战
- 检测外周血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方法及试剂盒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外周血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新方法,包括构建和制备MHC I类分子的突变体蛋白,通过体外孵育得到MHC I类分子突变体-肽复合物,将所述复合物与光交联剂化学交联,使已经交联了光交联剂的复合物与样...
- 王恒
- 文献传递
- 恶性疟原虫多表位蛋白疫苗M.RCAg-1和M.RCAg-3佐剂的配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评价恶性疟原虫多表位蛋白疫苗M.RCAg-1和M.RCAg-3与不同佐剂最优配伍方式并进行初步的免疫机制研究。方法将多表位疫苗表达纯化后混合4种佐剂(AD、ADL、CpG及CpG&Al)经皮下注射BALB/c小鼠,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测定血清中抗M.RCAg-1和M.RCAg-3抗体滴度、IgG分型及血清抗体对抗原单表位识别。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血清对天然疟原虫的识别。结果佐剂ADL和AD分别能显著增强M.RCAg-1(P<0.05)和M.RCAg-3(P<0.05)免疫反应。而佐剂CpG和CpG&Al增强抗原免疫反应的能力相对较弱。与M.RCAg-1、M.RCAg-3和CpG、CpG&Al配伍的组相比,AD和ADL佐剂组的抗体水平和间接免疫荧光反应也都显著增强(P<0.05,P<0.05),抗体对单表位识别显著,抗体IgG分型中IgG1和IgG2a水平较高。结论佐剂ADL和AD的效果显著,可以作为与M.RCAg-1和M.RCAg-3配伍的候选临床应用佐剂。
- 马瑞森蔺亚晖张文文麻明王恒
-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多表位疫苗
- 加强基金管理促进基础所科研发展被引量:3
- 2002年
- 国家自然基金主要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在促进学科发展和培养基础研究高水平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是以开展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为主的基础性科研机构 ,得到国家自然基金长期、稳定的支持 ,“八五”、“九五”期间获资助达 3千多万元。在基金资助下获得大量科研成果 。
- 赵爱芳单广良吴磊张伟伦臧喜伏王恒杨善蓉
-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致病疟原虫分子功能注释二级数据库的构建被引量:1
- 2012年
- 为对疟原虫致病分子机制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高通量实验数据快速高效地进行功能注释,构建致病疟原虫分子功能注释二级数据库。本数据库基于J2EE技术、MySQL和MVC三层体系架构,利用Web Services和Hibernate等技术实现其主要框架,通过调用Fisher's精确检验R程序包对Gene Ontology和Pathway的注释结果进行富集效应分析,并调用Graphviz工具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果进行图形化描述。致病疟原虫分子功能注释二级数据库提供多入口的分子注释类型,使Gene Ontology、Pathway及蛋白质相互作用注释信息以图形化界面直观显示。该数据库为疟原虫致病分子机制研究提供良好的高通量数据分析工具,可有效促进疟原虫基因功能、信号通路及疟疾疫苗抗原筛选等方面的研究。
- 许三岗庄永龙郝志勇单广良杨啸林王恒
- 关键词:疟原虫功能注释
- 巴贝虫病、疟疾等重要媒传疾病早诊、溯源和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
- 2022年
- 疾、巴贝虫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重大媒传原虫病,巴贝虫病和输入性症疾等媒传原虫病的报告病例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研发快速、敏感、高通量检测媒传原虫病病原以及相关的防控技术尤为迫切。
- 周晓农王恒郑直陈家旭周金林胡薇陈木新程训佳许学年陈军虎张仪刘琴魏春燕周岩张厚双
- 关键词:防控技术原虫病输入性
-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缅甸拉咱市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价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中缅边境地区缅甸拉咱市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9~12月,在缅甸拉咱市及隶属于该市的4个自然村开展临床试验,选择2~60岁、原虫密度≥250个/μl血、单纯恶性疟现症病例,用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 mg,磷酸哌喹320 mg)2天4次疗法治疗,总剂量因体重而异,如50 kg体重患者总剂量8片均分4次口服,每次2片,每次间隔8~10 h,按体重剂量表给药。于服药当天、服药后的第1、2、3、7、14、21和28天随访观察患者症状、原虫密度、体温和药物不良反应。用WHO抗疟药治疗效果分类、退热时间、无性体原虫转阴时间和配子体转阴率评价其疗效。结果共64例完成全程随访,100%完全临床原虫治疗成功,平均退热时间为(22.5±8.2)h,无性体原虫转阴时间中位数为30.0 h[(17.1~168.2)h];服药后第3天和第7天无性体原虫转阴率和退热率分别为(93.8%、100%)和(100%、100%),服药后第28天配子体转阴率为75.0%;仅7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9.9%(7/71)。结论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缅甸拉咱市恶性疟安全有效。
- 孙晓东张再兴王剑邓艳杨沅川Lasi Ja-hkawn孙晓英王恒
- 关键词:恶性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