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怀祯

作品数:38 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心肌
  • 11篇动脉
  • 9篇心肌梗死
  • 9篇梗死
  • 9篇冠状
  • 9篇冠状动脉
  • 8篇介入
  • 6篇介入治疗
  • 6篇急性心肌梗死
  • 5篇冠状动脉介入
  • 4篇动脉介入治疗
  • 4篇心肌梗塞
  • 4篇血小板
  • 4篇冠脉
  • 4篇冠状动脉介入...
  • 3篇动脉介入
  • 3篇衰竭
  • 3篇综合征
  • 3篇疗效
  • 3篇急诊

机构

  • 35篇天津市第三中...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人工细...

作者

  • 36篇王怀祯
  • 17篇王禹
  • 15篇刘迎午
  • 14篇皮淑芳
  • 7篇李彤
  • 5篇刘艳红
  • 5篇李鑫
  • 4篇魏锦
  • 2篇刘博江
  • 2篇周权
  • 1篇刘寅
  • 1篇陈亚军
  • 1篇姜铁民
  • 1篇彭文近
  • 1篇刘东
  • 1篇刘娜
  • 1篇崔晓琼
  • 1篇李忠诚
  • 1篇李振海
  • 1篇党群

传媒

  • 5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2007年第...
  • 3篇2009年第...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医药
  • 1篇2008第四...
  • 1篇2011年第...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6
  • 1篇1995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托拉噻米联合甘露醇治疗顽固性心衰合并低钠血症的疗效观察
本文研究目的:观察联合使用袢利尿剂托拉噻米和半量甘露醇对顽固性心衰合并低钠血症同时有高度水肿的患者的疗效. 研究方法:观察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顽固性心衰患者共46例,全部存在低钠血症并有高度水肿.在常规治疗的基...
刘迎午王怀祯
关键词:心力衰竭低钠血症甘露醇联合
文献传递
不同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住院期间心房颤动(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10-2007-12间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治疗的患者共263例,平均住院时间14·6d,采用贝那普利干预,观察不同剂量的贝那普利对患者Pd、Pmax及住院期间Af发生率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Pmax[(96·67±15·71)ms∶(94·41±13·79)ms,P>0·05]、Pd[(52·13±9·87)ms∶(55·56±10·21)ms,P>0·05]无明显差别;大剂量贝那普利治疗组2周后Pmax[(96·67±15·7)ms∶(87·89±9·31)ms,P<0·05]、Pd[(52·13±9·87)ms∶(46·62±7·22)ms,P<0·05]明显减小,而小剂量组治疗前后Pmax[(94·41±13·79)ms∶(93·78±14·16)ms]、Pd((55·56±10·21)ms∶(51·08±9·34)ms]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治疗组住院期间Af的发生次数较小剂量治疗组明显减少。结论:大剂量贝那普利较小剂量贝那普利能更明显减小Pd、Pmax,同时减少住院期间Af的发生。
刘迎午王怀祯苗莉
关键词:心房颤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心电图
病例报告
@@ 患者男性,59岁,主因“上腹部不适伴言语不清5小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小时因酒后出现上腹部不适,感疼痛,伴言语不清,口角左偏,流涎,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行走右偏,就诊于我院急诊,查头CT未见异常,心电图及心肌酶提示...
王怀祯皮淑芳刘艳红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吸烟对血小板膜流动性影响的研究
本文研究目的:研究吸烟与血小板膜流动性的关系,以进一步探讨吸烟导致冠心病的机制. 研究方法:将20只家兔随机分为吸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只,吸烟组动物给予被动吸烟,4个月后测定两组动物的血小板荧光偏振度P',...
王怀祯皮淑芳
关键词:冠心病
文献传递
老年脑卒中患者微量营养素、免疫功能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微量营养素、免疫功能特点及与临床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60例(A),正常对照组30例(B),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血清微量元素(Zn、Cu、Fe、Cr、Mn)、维生素(A、D、E、...
魏锦陈亚军王怀祯李彤
关键词:脑卒中微量营养素免疫功能维生素血清微量元素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总结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分析68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和68例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血脂、血尿酸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性别、年龄构成比、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AL-C)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高血压发生率、血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冠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糖尿病组明显少于非糖尿病组,为13.24%,三支病变发生率为57.35%,而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11.27%,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双支病变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多支病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其血脂异常为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多见,且病变程度较重。
王怀祯刘迎午王禹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冠状动脉造影甘油三酯
手工劳动者BMI及腕关节指数与腕管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评价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正中神经损害程度,分析其与人体质量指数(BMI)、腕关节指数的关系。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收集CTS轻度组患者23例,中重度组35例;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2例作为对照组。利用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对受试者进行正中神经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检测,计算BMI及腕关节指数,分析CTS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BMI、腕关节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TS轻度组及中重度组患者腕关节指数增高,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DML)延长,指1-腕及指3-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中重度组患者BMI增高,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试者腕关节指数及BMI与正中神经DML均呈正相关,与指1-腕、指3-腕SCV及SNAP波幅均呈负相关(P<0.05)。腕关节指数大于0.73者相对于小于0.73者,发生CTS的风险增加(OR=30.67,95%CI:3.79~248.36)。结论腕关节指数增高是手工劳动者发生CTS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关注高腕关节指数且BMI增高的手工劳动者。
魏锦魏锦田丽王怀祯张哲成孙晓慧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人体质量指数电生理检测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的临床观察
1996年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的临床观察急症科王怀祯,朱锡生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300170)核医学科于承健,刘兆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与多种疾病有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SOD在许多心脏病的临床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观察30例急...
王怀祯朱锡生于承健刘兆明
关键词:心肌梗塞AMI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全文增补中
病例报告
本文介绍了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研究指出本病治疗应针对病因,鉴于本患者主动脉瓣中度狭窄伴大量返流,造成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后果,故行主动脉瓣换瓣治疗,预后较好。
王怀祯皮淑芳刘艳红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瓣狭窄临床疗效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评价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直接PCI,55例)和对照组(直接PCI,51例)。比较2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PCI后即刻TIMI血流,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术后6 h、12 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术后30 d内不良心脏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及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2组基础临床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替罗非班组梗死相关动脉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术后90 min sumST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0 d内不良心脏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6 h、12 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未发生严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结论:替罗非班能明显降低AMI患者PCI后缺血事件的发生,在急诊PCI中是有效而安全的。
崔晓琼李彤王怀祯刘迎午王禹刘博江李鑫彭文进
关键词:心肌梗死盐酸替罗非班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