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蓉 作品数:85 被引量:401 H指数:11 供职机构: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农业科学 更多>>
食物过敏婴儿和健康婴儿肠道菌群的差别 目的定性定量检测并比较食物过敏婴儿与健康婴儿肠道的主要菌群(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肠杆菌科),了解食物过敏(FA)婴儿的肠道菌群特点,为食物过敏与肠道菌群关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病例对照研究,包括52例FA婴儿和年龄... 王念蓉 黎海芪 刘明方 陈淑惠文献传递 婴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比较四种补铁治疗方法对婴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5~6月龄120名缺铁性贫血婴儿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每日补铁法、隔日补铁法、每周补铁法、强化食物补铁方法进行3个月的补铁治疗,并在治疗前、治疗1月、... 王念蓉 赵妍关键词:婴儿 缺铁性贫血 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防坠落儿童体检病床 本实用新型属于专门适用于体检的医用病床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坠落儿童体检病床,包括床体和固定在床体底部的支撑架,床体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前床板和后床板,床体的两侧竖向滑动连接有护栏,还包括两个分别对两个护栏进行驱动和阻挡的驱... 何春燕 王念蓉 赵妍 李正 刘霞 王丽文献传递 重庆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索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干预综合措施的干预效果,为开展肥胖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在重庆市城区确定6所幼儿园,以其中3所为干预组(429人),另3所为对照组(407人)。干预组采用肥胖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随访1 a。结果完成监测814人,入组时干预组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44.1%,高于对照组(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P<0.05)。1 a后,干预组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26.5%,较干预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P<0.05);而对照组儿童干预前后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8,P>0.05)。随访1 a后干预组儿童进食甜饮料、甜点频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54,9.10,P值均<0.05)。结论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对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以及不良饮食行为的控制均有明显效果。 叶亚 王念蓉 赵妍 樊欣 文静关键词:肥胖症 干预性研究 重庆城区正常体重学生和超重学生的体脂含量推算 目的比较重庆市正常体重学生和超重学生的体脂推算值,分析体块指数(BMI)和体脂百分比(PBF%)的相互关系,探讨不同肥胖筛查标准的一致性,为国内儿童肥胖判断标准的完善提供线索。方法以WHO的身高的体重(WFH)标准筛出超... 王念蓉 周晓军 赵妍关键词:超重 体块指数 皮褶厚度 体脂百分比 文献传递 婴儿缺铁性贫血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比较4种补铁方法治疗婴儿缺铁性贫血(IDA)的效果。方法选120名IDA婴儿分为4组(第1、2、3、4组),分别进行每日、隔日、每周补铁和铁强化食物治疗,连续3个月,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血红蛋白(Hb)、血清铁(SI)、红细胞参数、体质量、身高、不良反应和依从性的监测。结果第4组12名婴儿退出治疗。治疗后,第1、2、3组的贫血率降为0,4组贫血率降为40%(P<0.01),4组婴儿的Hb、SI、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水平(MCHC)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值升高;第1、2组的Hb值高于其他两组;第4组的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和RDW-SD均低于第1、2、3组。结论 4种补铁方法对婴儿IDA均有效。每日和隔日补铁治疗效果相似,其次是隔周补铁,最差是铁强化食物治疗。 王念蓉 赵妍重庆市城市0~5岁儿童睡眠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重庆城区5岁以下儿童睡眠状况。
方法:随机抽取本市2个主城区1363名0~5岁儿童进行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
结果:儿童每天总睡眠时间和白天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逐渐缩短,夜间睡眠时间逐渐延长,8... 王继林 甘文玲 王念蓉关键词:儿童睡眠 睡眠障碍 患病率 流行病学调查 文献传递 中国城市地区婴幼儿家长卡瑞坦尼育儿信心量表常模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制适用于我国城市地区婴幼儿家长的卡瑞坦尼育儿信心量表(KPCS)中文版得分常模。方法于2017年8—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我国14个省的15个城市(北京、连云港、杭州、成都、西安、广州、长沙、济南、贵阳、宁波、大连、秦皇岛、马鞍山、重庆、武汉)抽取2216名儿童(<36月龄)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问卷和KPCS(中文版)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家长育儿信心等信息,建立百分位常模,并以P_(3)、P_(10)和P_(25)分别作为育儿信心不足的程度分级的界定标准。结果2216名儿童母亲年龄为(30.67±4.29)岁,父亲的年龄为(32.50±4.99)岁。家中婴幼儿为6~12、12~23、24~35月龄组分别为726(32.76%)、759(34.25%)、731(32.99%)名。我国城市地区婴幼儿家长KPCS(中文版)总分的P50、P_(25)、P_(10)、P_(3)为41、38、33和29分。当婴幼儿家长得分在34~37、30~33、≤29分时,分别被判定轻度、中度、重度育儿信心不足。不同年龄和性别婴幼家长的KPCS(中文版)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3,P=0.171;χ^(2)=1.41,P=0.236)。将各因子得分≤P_(3)划定为界值分数,“养育”“支持”“胜任感”3个因子分别对应的界值分数为13分、9分和5分。结论KPCS(中文版)可用于中国城市地区婴幼儿家长育儿信心水平的评估,可作为科学客观评价家庭养育状况的依据之一。 潘虹地 张悦 唐鹤 杨金柳行 冯围围 穆立娟 闫冬梅 邵洁 王红 高雪婷 朱然科 黄广文 赵冬梅 骆艳 吕兰秋 孙瑾 杨静 严双琴 王念蓉 汪鸿关键词:婴儿 自信 常模 喂养干预对婴儿过敏性疾病影响的跟踪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喂养干预对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影响,为过敏性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喂养方式研究组分为母乳组(Human Milk,HM)、适度水解配方(Partially Hydrolyzed Formula,PHF)组、母乳与适度水解配方(HM+PHF)组;对照组分为HM组、普通配方(Cows’Milk Formula,CMF)组、母乳与普通配方(HM+CMF)组。鼓励各组纯母乳喂养至少4个月,母乳不足或没有时,补充或只喂养初始随机分配的配方奶粉至6月龄,定期随访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调查问卷显示HM组、HM+PHF组、HM+CMF组与CMF组的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婴儿出现过敏性疾病症状的平均月龄HM组、HM+PHF组、HM组与PHF组之间差异显著。结论母乳喂养可有效降低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母乳不足时添加适度水解配方可降低婴儿过敏风险并推迟过敏症状的出现时间,从而有效地预防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文静 王念蓉 赵妍 樊欣 甘文玲 叶亚 王丽关键词:婴儿配方 过敏性疾病 婴儿 针对饮食行为的肥胖早期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对0-3岁婴幼儿针对饮食行为的肥胖早期干预的效果进行初步分析,为探索儿童肥胖症的有效早期干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在沈阳、青岛、重庆、厦门每个城市随机选择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各4个,收集0-1岁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WHO体质指数标准作为儿童超重的判定标准。干预组通过群体宣教与个体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对婴幼儿家长进行喂养和营养方面的健康教育,培养婴幼儿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并针对超重儿进行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通过干预前后儿童的饮食行为、超重率等指标的变化判断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结束时干预组不健康食物的进食明显少于对照组。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对超重影响最大的是干预前的状况(OR为2.445,95%CI为1.950~3.066),干预时间、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月龄均为保护因素[OR及其95%CI分别为0.835(0.776~0.900),0.744(0.590~0.938)和0.925(0.895~0.957)],而父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均增加儿童超重的风险(OR分别为1.045,95%CI为1.005~1.087和1.052,95%CI为1.011~1.094)。【结论】干预措施虽然尚未显示出对肥胖的作用,但可有效改善婴幼儿的饮食行为。 王燕 王念蓉 王文媛 文红 陈桂霞 赵桂兰 傅平 杨柳 蒋竞雄关键词:饮食行为 肥胖症 干预 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