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肌
  • 2篇动脉
  • 2篇断层显像
  • 2篇心病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心肌灌注
  • 2篇心肌灌注断层
  • 2篇心肌灌注断层...
  • 2篇细胞
  • 2篇显像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门控
  • 2篇门控心肌
  • 2篇门控心肌灌注
  • 2篇门控心肌灌注...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机构

  • 8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东莞市桥头医...

作者

  • 8篇王巍嵩
  • 6篇张爱东
  • 6篇李自成
  • 5篇巫少荣
  • 4篇余健
  • 4篇黄贤珍
  • 2篇吕品
  • 2篇黄开廉
  • 2篇张志方
  • 1篇叶刚
  • 1篇徐浩
  • 1篇林利雅
  • 1篇徐宏贵
  • 1篇刘勇
  • 1篇江洪
  • 1篇张春艳
  • 1篇张春艳
  • 1篇常青
  • 1篇胡文洁

传媒

  • 3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 2篇199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国产坎地沙坦酯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评价国产坎地沙坦酯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对41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给予坎地沙坦酯片(4~8 mg/次,1次/d,)或伊贝沙坦片(150~300 mg/次,1次/d);单药治疗4周后未使血压正常(<140/90mmHg)(1 mmHg=0.133 kPa)者加用氢氯噻嗪片(12.5 mg/次,1次/d),疗程8周.结果:坎地沙坦酯片试验组和伊贝沙坦片对照组的单药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8%和72.7%,加用氢氯噻嗪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90.9%.平均坐位血压试验组153.2/96.3 mmHg降至126.8/79.4mmHg,对照组由151.0/96.0 mmHg降至127.9/81.2 mmHg.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且轻微,依从性近似分别为94.7%和95.5%.结论:国产坎地沙坦酯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并有显著的量效关系,与氢氯噻嗪合用可进一步提高降压疗效,其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与伊贝沙坦片相似.
李自成王巍嵩巫少荣叶刚胡文洁张爱东黄开廉
关键词:高血压坎地沙坦酯片
应用ROC曲线评价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情况 ,及其对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据冠状动脉造影将 76例患者分为CHD组 (5 2例 )和非CHD组 (2 4例 ) ,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评价颈总动脉IMT ,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 ,计算IMT及粥样斑块诊断CHD的灵敏性、特异性。结果 :非CHD组及CHD组IMT分别为 (0 .79± 0 .11)及 (1.11± 0 .37)mm ,斑块发生率分别为 8.3% (2 / 2 4 )及 71.2 % (37/ 5 2 ) ,两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颈总动脉IMT诊断CHD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为 0 .80 ,IMT诊断CHD的最佳分界值为 0 .90mm ,以IMT≥ 0 .90mm及 (或 )出现粥样斑块来预测CHD ,敏感性 82 .7% ,特异性 79.2 %。结论 :颈总动脉IMT对诊断CHD有一定的准确性 ,IMT≥ 0 .90mm及 (或 )出现粥样斑块是预测CHD较为敏感的指标。
李自成刘勇巫少荣徐宏贵张爱东王巍嵩黄贤珍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超声检查
三种冠心病检查方法的临床比较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分析冠脉造影、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以及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的情况。方法 :分别对5 9例患者行冠脉造影、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及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结果 :冠脉造影结果仅 1例与临床不符 ,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 45 .2 %和 82 .1% ,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 83 .9%和 3 9.3 %。结论 :冠脉造影对冠心病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目前仍是不可取代的冠心病诊断方法 ,但仍有不足之处 ,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对冠心痛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可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互为补充 ,灵敏度较好 ,但特异性不太高 ,阳性须结合临床考虑。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较高 。
巫少荣李自成王巍嵩张爱东余健黄贤珍徐浩
关键词:冠心病冠脉造影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变化
1999年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15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 C D2 + 、 C D3 + 、 C D4 + 、 C D8 + 、 C D16 + 、 C D25 + 、 C D27 + 、 C D57 + 变化,并与12 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C D2 + 、 C D3 + 、 C D16 + 、 C D27 + 、 C D57 + 无显著性变化; C D4 + 明显减少, C D8 + 明显增加, C D4 + / C D8 + 比值显著降低; C D25 + 显著降低。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T 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
王巍嵩张志方吕品张春艳张彤余健
关键词:心肌梗死T淋巴细胞NK细胞外周血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外周血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研究1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活性标志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技术。结果: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3DR+和CD+4DR+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DR+无明显变化,CD+4DR+/CD+8DR+比值显著增高;CD+4DR+细胞占相应亚群的百分率显著增高。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辅助性T淋巴细胞处于高活性状态。
王巍嵩张志方吕品张春艳李永勇
关键词:心肌梗塞HLA-DR抗原T细胞亚群
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及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在诊断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2003年
目的 研究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以及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对 59例患者行冠脉造影 ,分成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然后进行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及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结果 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 45.2 %、82 .1% ,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 83 .9%、3 9.3 %、。二者联合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 90 .3 %。结论 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较高 ,而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灵敏度较好 。
巫少荣李自成常青张爱东王巍嵩余健黄贤珍
关键词:冠心病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1000例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总结 10 0 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采用Seldinger穿刺插管技术经锁骨下径路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结果 :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均成功应用于中央静脉输液、心脏起搏、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液透析、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等。结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临床应用广泛 ,成功率高 ,并发症极少。
李自成江洪张爱东黄开廉王巍嵩余健黄贤珍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被引量:8
2003年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 CA)前后QT离散度 (QTd)变化的临床意义。对老年AMI患者、老年和非老年健康者各 40例进行QTd分析 ,同时对 3 1例老年AMI患者PTCA前后QTd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AMI患者QTd均显著大于老年和非老年健康者 (P <0 .0 1)。老年AMI患者PTCA后QTd显著缩小 (P <0 .0 1)。结论 :QTd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 ,对评价心肌再灌注状态、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再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林利雅李自成张爱东王巍嵩巫少荣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QT离散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