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武 作品数:20 被引量:124 H指数:7 供职机构: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十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髌骨环在治疗髌骨骨折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4 2011年 2008年3月~2010年3月,我院对24例髌骨骨折患者应用髌骨环对骨折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37~72(46±2)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横行骨折9例,粉碎性骨折15例. 王小武 张鹏 徐昕 黄晓华 赵辉 胡立新 李刚关键词:髌骨骨折 双钢丝四隧道法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钢丝四隧道法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2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关节镜下PCL胫骨止点双钢丝四隧道固定。在关节镜监视下从胫骨内侧向撕脱骨折块两侧钻骨隧道,通过骨隧道向关节腔穿入两根钢丝,复位骨折块,双钢丝经隧道固定骨折块。结果:12例患者均随访6~12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6周,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无骨折移位、血管神经等损伤,后抽屉试验(-);术后半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9.60±4.03)分。结论:关节镜下双钢丝四隧道法治疗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疗效肯定。 李刚 张鹏 黄晓华 王小武 赵辉 胡立新关键词: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 撕脱性骨折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周围注射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arthroplasty,TKA)中,关节周围注射镇痛方案对不同骨量患者镇痛作用的差异性。方法前瞻性观察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行单侧初次TKA的女性患者120例,年龄48-78岁,平均65.6岁。根据骨量情况平均分为三组,每组40例;A组:骨量正常;B组:骨量减少;C组:骨质疏松。记录三组术后8h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和术后24~36h初次下地后的VAS,A组平均评分分别为4.3分和4.4分,B组5.2分和5.7分,C组6.9分和7.4分。观察三组之间评分的差异性,结果三组疼痛评分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关节周围注射镇痛方案对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越低的患者镇痛效果越差。 戴繁林 张鹏 时晓亚 黄晓华 王小武 王丹关键词:膝关节成形术 关节周围注射 骨密度 关节镜下复位“双钢丝四隧道法”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辅助下对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进行复位,并应用"双钢丝四隧道法"对骨折块进行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在关节镜监视下对18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进行撬拨复位,并应用双股钢丝通过四隧道对骨折块进行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术后6周摄X线片示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未出现移位等情况;膝关节稳定性好,未出现关节肿胀及交锁等情况。Lachman试验阴性,膝关节屈伸功能正常,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9.7±2.3)分;12周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8±3.7)分;24周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5.6±2.4)分。结论在关节镜监视下应用"双钢丝四隧道法"对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具有损伤小、复位固定确切、有利于关节功能早期恢复等优点,疗效满意。 王小武 张鹏 黄晓华 赵辉 胡立新 李刚关键词:关节镜 胫骨髁间嵴 骨折 钢丝固定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后方软组织不同处理方式对术后假体脱位的影响 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观察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中不缝合髋关节囊和股骨外旋短肌断端对术后假体脱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06—2012-05进行的955例(1 009髋)THA患者,分为2组,THA术中关节囊和外旋短肌止点均缝合处理者为修复组,关节囊和外旋短肌止点均不缝合者或因后方软组织病态、缺损等原因不能修复者为未修复组,修复组474例(498髋),未修复组481例(511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腔引流量、术后6个月内脱位数、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修复组手术时间(41.6±8.5)min,未修复组为(37.4±7.1)min,未修复组手术时间短于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5)。修复组(n=198)术腔引流量为(139.4±11.9)ml,未修复组(n=232)为(140.7±10.7)ml,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05)。修复组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5.9±5.5)分,未修复组为(85.1±5.0)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2,P>0.05)。2组术后6个月内脱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05)。结论 THA术后假体脱位主要与假体的位置、术肢的位置和主要肌群的肌力和张力相关,与关节囊和外旋短肌的处理方式无明显相关性。省略后方软组织修复的步骤可缩短手术时间。 戴繁林 张鹏 黄晓华 赵辉 王小武 吴海山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囊 假体脱位 锁定钢板结合钢丝张力带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10 2012年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大多伴有明显的移位或肩袖损伤,治疗不当易导致肩关节不稳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我科对23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锁定钢板结合钢丝张力带进行同定,效果良好。 张鹏 王小武关键词: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锁定钢板 钢丝 张力带 关节镜下复位锁定钢板固定及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监视下植骨及锁定钢板内固定(locking compression piate,LCP)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1年8月对4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复位,塌陷处以自体骨植骨,并以LCP钢板固定。结果:本组骨折均愈合,随访3~24个月,平均15个月。根据国际HSS膝功能制定的标准:优22例;良17例;可4例;差1例。总优良率88.6%。结论: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骨关节镜下LCP钢板固定治疗,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可提供足够稳定性,减少术后复位丢失,降低术后畸形愈合率,是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较理想方法。 胡立新 张鹏 黄晓华 赵辉 王小武 李刚 段连鸿关键词:关节镜 胫骨平台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 植骨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治疗半月板撕裂损伤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治疗半月板撕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5月~2014年5月,采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治疗6例半月板撕裂损伤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36、37、39、41、42、45岁.4例外侧半月板移植,2例内侧半月板移植.随访包括患者术后关节症状及体征,Lysholm评分、膝关节X线及MRI检查等.结果 随访时间12~24个月,5例均无关节疼痛、肿胀等,关节活动度正常.1例关节反复积液,效果不满意.MRI提示5例半月板存活良好,1例半月板退变严重.结论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是治疗半月板严重撕裂损伤较好的方法,可以显著缓解膝关节疼痛,临床疗效满意. 王小武 张鹏关键词:关节镜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 膝关节 关节镜下应用FasT-Fix缝合器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中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Fas T-Fix系统在半月板损伤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月,采用Fas T-Fix系统在关节镜下对32例半月板撕裂损伤患者进行了全关节内的半月板缝合手术。随访包括患者术后关节症状及体征,Lysholm评分等。结果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7个月),根据Barrett临床愈合标准,28例临床愈合,临床愈合率为87.5%。Lysholm评分由术前32~74分提高到术后89~93分。其中3例进行了二次关节镜探查手术,显示缝合的半月板均已愈合。结论关节镜下应用Fas T-Fix系统进行半月板损伤的缝合修复具有很好的中期临床疗效。 王小武 戴繁林关键词:半月板 关节镜 全膝关节置换术关节后方复合松解中期随访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后方复合松解对膝关节功能中期随访的效果。方法 :观察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试验组男21例,女39例,平均年龄(62.2±10.9)岁;对照组男25例,女35例,平均年龄(64.9±11.4)岁。均取膝关节前方正中切口,术中在截骨完成后,试验组进行关节后方复合松解,包括后髁的修饰性截骨和后关节囊的贴骨松解以及必要的增生物清理,释放后方空间;对照组仅行常规的后髁增生骨的清理。安装的假体均采用同品牌后稳定型假体。通过门诊回访,对比两组术后中期随访时美国膝关节协会(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评分情况,包含膝关节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评分,对比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门诊中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排除失访或无效患者,最终试验组49例,对照组54例获随访。膝关节KSS功能评分:试验组91.3±3.4,优于对照组86.4±3.9;而KSS临床评分试验组86.9±4.6,与对照组85.7±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动屈膝活动度:试验组(133.2±5.9)°,优于对照组(126.9±7.4)°;主动伸膝活动度试验组(0.5±1.1)°,与对照组(0.3±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后方复合松解改善膝关节功能和屈曲活动度中期效果显著,患者获益。 戴繁林 张鹏 田大为 王小武 李刚 周琦 吴海山关键词:膝关节 病例对照研究